□吉林省德惠市第四中学 王立爽
学困生,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在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的学生。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定的缺陷,当缺陷过多对于学生的成绩就会产生较大影响,并且这些影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各个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科学法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布置、批改和讲评,把学困生的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能够帮助学困生实现全面、均衡发展。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结合课堂有趣的互动和交流,对于学困生来说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学生自身只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后期的地理学习当中不断突破自己。本文就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经验进行交流和共享,从而实现高中地理学困生的转化。
学困生的产生是由内外两种原因造成的。
内因:对于学生来说,自身的年龄段和特点就是自控力较差,在目前的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理存在障碍的内因主要包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恰当。首先,由于高中作业量较多,很多学生为了应付作业在课后选择抄袭的方法,这就导致其自身地理课后巩固效果不理想。其次,学困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长此以往自身对于学习丧失信心,所以也就造成长期无法突破自己。最后是理解能力的不足,对于一些自然地理中的抽象原理和空间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
外因:主要是在高中阶段,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之间的衔接存在差异,学生在高中时期学习地理会遇到一定的障碍,导致跟不上教师教学节奏。并且高中地理难度比较大,和传统的初中地理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学习初期很多学生因为学习任务繁重,造成学习知识无法消化,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最后是各类外界诱惑,很多学生离不开手机游戏,长期沉迷网络,荒废学业。
地理学困生在学习上的表现主要为: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好地理的进取心;课堂上不主动发言,课后不复习,写作业依赖同学;不能做到定期回顾地理知识,学习遗忘率高;地理学习不主动,没有收集作业或对试卷中的错题进行反思的习惯;时间分配没有计划,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受社会和周围环境影响而厌学;受家庭突发因素影响丧失学习信心等。
实践证明,每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整个学校少则数十人,多的可达数百人。想要转化地理学困生,要先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地理知识比较抽象,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日常多翻阅地图、做好课堂笔记的复习和总结等,对学困生的学习规范进行指导,最终让地理学困生自主脱困,掌握学习方法。
首先,作为学困生,本身对于学科学习的热情就不足,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为了转变学困生,作为地理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当中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是有趣的,并且在课堂问题的设置当中增加引导性,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虽然高中生已经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但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中难免会出现错误,作为教师应该积极鼓励而不是去进行批评,让师生能够平等相处,使学生建立起信心,提高地理学习兴趣。其次是课堂内容的转变,很多学生对地理学习没兴趣,也是因为课堂内容枯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内容,并且通过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地理知识讲座、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地理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丰富多彩。
学困生的转变更多的是需要约束才能实现,往往学困生都缺乏自控力,在课堂当中“开小差、不专心”,这些情况都是十分严重的,所以在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当中,一定要改变上课状态。即上课铃响进入学习状态,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巩固,从而抓住课堂听课重难点,在课堂当中积极配合教师,紧随教师教学思路,做好课堂笔记等,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则需要紧紧盯住学困生,在课堂当中适当地给予关注,从而提高约束力。
学困生由于长期成绩不理想,在学习当中已经严重缺乏自信心,想要促进学困生的转化,需要先帮助其建立学习信心,关注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在课堂当中问题的设置也需要简单一点,让学困生先从简单入手,这样可以有效树立信心。同时让学困生担任地理小组长,一方面通过小组长的身份,督促其努力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认可,才能在学习当中建立信心。最后关注学困生的平时作业,在作业当中发现其不足之处和学习困难点,在课后及时进行谈话,批语也尽量详细明确,让学生不断地消除学习弱点,逐步实现“脱困”。
学困生的转化是需要过程的,一般来说对于学困生的教学分为七步走,在教学当中稳扎稳打,才能让学习变得更加稳固,最终实现转化。
1.降低起点。地理学科教师要降低教学难度,从基础进行教学,始终坚持源于课本,吃透课本,平时学困生的作业以基础题为主,不断地夯实基础,踏实努力,获得点滴进步。
2.加密台阶。地理课本当中也存在一定的跳跃性学习,学困生无法大步跨越,需要分层分级进行,教学内容由浅入深,促进学生有效掌握。
3.缩小步子。由于高中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短,为了照顾学困生必须放慢教学速度,并且对于基础的教学内容稳扎稳打,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才不会出现掉队现象,满足学困生的学习要求。
4.亲身体验。教师要充分发挥学困生的主体作用,多给学困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等实践互动机会,创设学困生熟知的生活情境,让他们有更多成功的体验。教师要注重发现学困生思维的受阻点,适时引导点拨。
5.温故知新。温故知新是常见的学习方法,在学困生当中很少有学生进行温故学习,往往是因为这些学生都无法掌握和消化前期内容。所以为了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在新的课堂当中可以适当抽取时间进行提问,以达到督促的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使学困生在课下做好学习和复习,最终提高自身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
6.节节弄清。及时弄清每节课所学的知识原理、规律和技能,稳扎稳打,全面掌握,不留疑点。
7.要求严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困生出现的错误不姑息迁就,以适当方式指出错误并帮其改正。同时,要及时检查和批改地理学困生的课堂笔记,指导、督促他们做好课堂笔记。
地理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本文就在此列举了一些实践探索得出的经验,和各位教师进行分享交流。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向更加优秀的方向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