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翟家所初级中学 路登莲
近些年来,无论从电视新闻、网络媒体还是日常交流中,我们都或多或少地了解到了校园欺凌事件。甚至在某段时间,初中校园欺凌成了全民讨论的话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这均说明了一件事情——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势在必行。作为教师,应明确学校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在应对校园欺凌问题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具体工作方法展开研究。
简单来说,学校德育中的校园欺凌问题直接增加了初中教师管理班级的难度、影响了学校德育总目标的实现。而有效的班级管理和德育,有助于降低校园欺凌问题出现的可能性,让学生在充斥着德育思想的班级和学校环境中逐步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和人际交往态度,从而让班级、校园活动更加和谐,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初中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应重置班级管理,重视德育,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并预防、杜绝相关现象发生。
基于学校德育背景分析初中生出现校园欺凌问题的原因,可以发现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以下几点:家庭环境、社会不良风气、学生自身思维、班级日常管理。不同学生成长和生活环境不同,一些家庭中的父母经常会出现争吵等行为,在无形中对他们造成了影响,使其形成了不良人际交往意识和行为。同时,由于思想尚不成熟,在通过互联网接触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后,初中生极易出现错误的模仿行为,这是导致本文所讨论问题出现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学校和班级,是教育初中生,培养其个人品质的主战场,一旦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有效性降低,学生难以受到良好的德育影响,其不良行为或意识难以被及时发现,也将难以实现及时调整。
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提升,离不开正确德育手段的支持。因此应对校园欺凌现象,教师应加强班级德育建设,积极打造良好的班集体德育环境。在该过程中,首先可加强班风建设,优化班级风气。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德育相关装饰材料,如讲解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小故事的墙壁画、挂布等,以此装饰班集体环境。在黑板上方张贴一些与能够体现德育思想的名言俗语,让学生随时可以受到正向熏陶,使他们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世思维。这样一来,初中生的思想更加健康,他们出现欺负、凌辱他人行为的可能性就会相对降低。此外,融入爱的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应积极向学生表达爱、传递爱,让班集体中充满爱的美德气息。告诉学生作为初中生应如何用充满爱的方式与他人相处,通过以身作则的影响让他们成为有爱人之力、会表达爱的人,使其在爱的环绕下形成更健康的思想。
提高日常管理力度,应先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规范,以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行为,让他们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管理,控制自己不要做出欺凌他人的事情。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初中生已经形成了一定人格独立意识,他们更加关心自己在班集体中有没有受到尊重,教师若在制定班级管理规范时表现出了过强的控制欲,导致班规与制度缺乏民主性,学生难免会出现不服气的情绪,从而出现不服从制度约束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学生共同制度班级管理规范。先带领他们了解校规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再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在班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在校园内遇到的相关问题,最后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应如何制定班规以解决,预防问题的出现。整合学生的建议,在优化调整后形成班规。依据班规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清楚地告诉学生如果他们出现了严重违反班规,在学校中欺负、凌辱他人的行为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同时对表现突出、始终遵守班规并形成良好德行素养的学生提出表扬,适当提供物质奖励。如此,充分发挥班规约束力,合理利用奖惩手段,增强德育与班级管理力度,能有效干预校园欺凌问题,减少相关现象的发生。
再者,基于校园德育视角,应对校园欺凌问题,教师还应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日常交流了解他们产生的学习、生活或成长困惑,做学生的知心伙伴,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困惑。定期举办“心理座谈会”,通过班会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心理健康问题,向其传递心理健康知识,使其在活动中学习到更多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逐渐形成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交友思维。在“心理座谈会”中,适当列举真实出现过的案例,引导学生对该事件展开分析,让他们说一说事件主人公在哪些方面出现了行为错误和思想偏差,以及如果自己是被欺凌的主人公会遭受哪些生理和情感打击,同时告诉他们该事件中欺凌他人的主人公最后受到了怎样严重的惩罚。以真实案例提醒他们不要成为校园欺凌的一分子,增强学生的警惕性和自我约束意识。
关于校园欺凌问题以及如何处理情节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在《治安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都有相关法律条文。同时随着社会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在道德层面也出现了一些干预手段,这均体现了德育思想、可以被应用在初中学校德育以及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在管理班集体时,向学生宣传一些与校园欺凌相关的道德知识、法治信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力度,以道德准则和法律条文约束学生的行为。
最后,教师还可以在学校德育、班级管理重置工作过程中融入家庭力量,让家长一起参与到反校园欺凌和学生素质培养工作中来。教师可以先通过信息手段与家长建立联系,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生活和成长环境,分析他们出现消极思想和行为的原因,与家长共同商定处理办法。同时,向家长传递德育理念,告诉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应如何观察孩子的行为并指导他们调整自身不正确思想和行为。定期组织辅导、咨询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优化班级管理和学校德育过程,让家长也更加重视校园欺凌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宝贵意见。
综上所述,初中学校之所以会出现校园欺凌问题,与初中生尚未成熟的思维品质有关,也与社会和家庭环境影响、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有关。初中教师应明确自身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积极人生态度方面的重要责任,正视校园欺凌问题及其成因,多角度出发调整班级管理方式,将学校德育巧妙融于班集体管理活动中,通过优化班级管理工作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