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国
教师队伍建设“内循环”范式,即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中,以切合本校特点的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发掘、优化、放大校内资源优势,增强内生力锤炼,进而探索并形成一条科学、高效,切合本校实际诉求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内循环”范式的整体构建是一种主动而为的实践性认知活动,一直以来,学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基本盘,不断探索适合学校特点的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路径。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成立教师发展学校,同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现理论研究与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对接,鼓励教师勤实践、勤反思,促进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科研型教师转变。但学校的体育、数学等学科,学科理论研究前瞻性缺乏,特色鲜明度不高,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储备量薄弱,区域影响力不突出。由于历史认知等原因,英语、美术等学科领军人物缺乏,教师发展后劲不足,没有形成老、中、青搭配合理的梯队。这些因素制约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提高,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体系中亟须补齐,增强的短板。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深知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必须主动而为,不断探索一条契合学校实情、融合学校未来发展所需的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依据、实践路径、激励机制、评价体系。我们提出教师队伍建设“内循环”范式设想,并进行初步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对刚入职不久的教师来说,因他们对必备专业素养认知的不足,支撑实践所需理论积累缺乏等,虽然其专业发展内驱强劲,工作干劲十足,但总体而言这个群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处于徘徊、摸索的“入门”期。学校每年都引进为数不少的新教师,如何让他们以一条最快捷路径,用一种最佳的职业发展状态“入门”是学校面临的问题。
刚入职教师的“读”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层面初步的、基础性的补偿式、累积式阅读。如盘活网络、书籍等资源,完成课程标准等基础性内容的效能吸收,形成初步理论建构。围绕“如何写好一篇规范、合理的教学设计”这个主题开展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系统的基本性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总结、提炼,进而达成由理论到实践初步契合,组织入职教师读教学评价等。这些关乎“读”的活动涉及的理论浅显,利于新入职教师吸收,而且内容归档清楚,目标指向明晰,效能好。
有初步的理论积累,形成初步合乎规范的教学操作思维框架的建构,这时,我们发挥教研组、师徒结对等效能,以问题为导向,以研名师、同事、自己课例为抓手,选择课堂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切点,制定“一揽子”研课计划,开展一系列的研课活动。如课时目标的制定、整体框架的建构、课堂教学中理答的优化处理等。每一次研课的目标指向分明,即要具体解决刚入职教师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研课让入职教师初步具有规范地设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让课堂教学不飘、不浮、不流于形式,贴近学生。通过研课反哺、推进教师的读,让教师专业成长扎根。
涂鸦是人对事物认知过程中一种摸索、探索式的实践。通过这种形式让认知清晰、深刻。初步的读与研课是理论和实践初步融合式实践,过程中得失、侧重点、深浅、清晰度因人而异。我们鼓励入职教师把得失随时进行记录,可以是没有预设的随感而发,可以是围绕某个思考点的捉笔追问,可以是几十个字简单叙述等。总之,鼓励动笔,强调自由,不问优劣。通过写反哺读与研,让读、研、写有机融合。
这个层面读、研、写都是浅层的,是切合新入职教师自身实际的,是他们容易消化、吸收和驾驭的,也是专业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奠基工程。读、研、写缺一不可,因为它们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有机体,彼此牵连,彼此促进,“化学反应”并形成合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雁阵型”教师队伍结构是理想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所在,而处于队形“中间”地带的教师是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给予特别关注的不二选择。他们不但要自己安然度过职业发展倦怠期,要完成自身专业发展瓶颈的突破任务,同时担负高质量的“传帮带”作用,所以发展好他们,帮助他们成功突围专业发展种种藩篱之困是当务之急。
骨干教师的阅读首先是专业素养培根式阅读,即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所以阅读的话题和内容选择如水波一圈圈扩散开去,广度得到拓展,深度得以加强,从不同层面汲取营养,提升固有的专业素养。比如,对作文教学颇有研究积累与心得的骨干教师可以广泛猎取作文方面不同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层面的书籍,进而为特色化作文教学研究作厚实的储备。其次是指向性分明,骨干教师经过不断地摸爬滚打逐渐找准切合自身特点的专业发展主攻方向,在培根式阅读的基础上围绕自己专业发展的主攻点进行系统的“类”阅读,进而达成从理论积累到实践运用类别的融合。让自己从专业发展的“N”种可能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感,找到独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径,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以及教学特点。同样,在对作文教学研究有一定深度的积累后,研究者可以逐渐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突破点,并紧紧围绕自己确定的研究方向进行渐深式专题性阅读。
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侧重以进一步夯实、提升专业发展基础和素质,明晰专业发展主攻方向,初步形成教学特色以及教学风格。在确定好自己专业发展的研究方向后,我们要求他们围绕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让课题研究根植课堂教学。随着研究的展开和推进,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同时围绕研究课题对名师、自己的教学案例进行归类整理,通过大量的沉潜式课例打磨、提炼、总结、提升,对相关理论进行澄清、追溯,达成围绕研究主题理论层面以及实践层面恰如其分的契合式建构。有厚积的理论,有实践的支撑,骨干教师便可以从众多的头绪中找准自己专业成长方向,选择契合自己的行走路径,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这时的写有所指,书有所归,凸显自己研究方向,彰显自己教学特点,初步展示自己的教学主张。从大量的课堂实践中进行甄别、筛选、提炼出契合自己方向、特点的教学案例,然后紧紧围绕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一个又一个或小或大的类别写作,而一个又一个小的类别写作形成一个个小的专题,又共同指向自己的研究主题,这样可以使教师明晰自己专业发展方向。
涂鸦式写作是浅显的、散点式的,而专题式写作是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刻地类研究和类剖析,是归类式地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骨干教师的读、磨、写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深度抑或广度都较之前有本质的提升,是建立在之前的读、研、写基础之上的,对之前的读、研、写进行修补、追溯、丰富和提升。
名优教师位于雁阵型教师发展梯队的第一方阵,起引领、激励等作用,其感召力强、影响力大,发展无局限。怎样让这些领头雁从“第一方阵”中探出头,亮出身段,进而真正飞出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景?
博采众长,通过大量“无边界”阅读,广泛吸收营养,为我所用,以研究方向、特点、风格、主张为轴,以时间为经,以地域为纬,围绕一个个研究“主题”开展、推进古今中外的书籍、文献等群文阅读。通过广泛的群文阅读,为促进自己专业成长蓄力,进而达成突破自我、实现自我的研究目标。
以项目研究为抓手,广泛地进行项目达成式建构,进行一个个指向分明的课题研究,通过优质、广泛的理论积累,完成理论建构,凸显教学特色,形成教学主张。以特色和主张为统领对过往的、当下的以及和自己研究有关联的名师教学案例为抓手,从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环节的设置、主问题的设定等细节进行细致立体的透视并打磨,创生出凸显自身主题、方向、风格的教学课例。
这时候的写是亮观点,显“身份”,其一笔一划都深深烙下自己独特的烙印。这时的写往往是井喷式的,因为研究深入,所以可以写的主题、视角等多点开花;因为主攻的方向明晰,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得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融合度,更有通透度,所以,看问题的视角广泛,立意高深,观点独特,可让教师在所擅长的领域寻得一份独特的存在。
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发展“内循环”范式的构建,可规避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实践操作和理论研究脱轨的弊端,让课堂教学紧贴理论的脉络,让基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教研活动有抓手,有内容,强化教、研、写的方向性、实践性,理清教师专业发展的层次性,突出基于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诉求,使三个类别组的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形成一个大循环,呈阶梯式推进,但彼此又存在反哺作用。实践证明,“内循环”范式的构建对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一种崭新的模式探索与实践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