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华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德育为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心,因此中小学校应努力适应新时代需求,精准定位,顺势而为,将拓宽德育渠道,创新德育工作,作为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任务。
江西省抚州市实验学校,成立于2010 年,位于抚州市新城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自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贯彻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成功地实现了德育工作与教学改革、文化滋养、活动浸润、家校社共育的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德育的实施过程被“条块”式分割,理论教育由思想政治课教师来做,学生品德或心理出现问题则是班主任的事,学校教务处管教学,政导处、学生处管育人,造成了“教书的不育人、育人的不教书”的窘境。另外“家长不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学校也不介入家庭教育”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使得家校衔接断层,教育力量分散无力。
一是被淡化,“德育首位”的理念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一头冷一头热的状态依旧是常态,“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部分学校、教师身上依然比较明显。二是被曲解,部分学校教师将德育课程作为考试科目而教,学生将德育课程作为考试科目而学,德育过程被知识化、应试化、简单化,育人功能大为削弱。三是被误读,社会大环境缺乏对德育的正确理解,德育管理常常被视为“虚功”,甚至被误读为“耍嘴皮子”“摆个样子”的形式主义,沦为“空对空”的说教。
一是内容单薄,德育常被等同于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被忽略。二是方法单调,不具体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想矛盾,通过灌输式地说教将主观愿望强加于人,偶尔的德育主题活动也是“一阵风”。三是评价单一,德育被当作一门纯智育学科对待,只要学生能记忆、主观能理解就可以取得高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如何、是否言行一致在评价中无法检验。
基于以上问题,抚州市实验学校根据“德育无小事,事事可育人”的思路,从“教学改革、文化滋养、活动浸润、家校社共育”四个层面,对德育工作创新路径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期构建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德育体系,破解德育困境,提升德育实效。
一是抓实德育课程教学。学校认真落实德育课程规划,严格按照部颁标准开设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安排专业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系统地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二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按照教学改革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开展德育课程教学研究,以践行德育教育新思想为导向,优化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主张变文本为活动,注重发挥体验感悟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作用。三是推进德育校本教研。学校多举措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德育课题,不但搭建了德育教研成果展示的舞台,还建立了校本德育教研奖励机制。学校主要负责人牵头编写德育校本教材,并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德育课题,为德育教学及改革实践提供了有效指导。四是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学校探索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把自评、互评作为评价的重要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参与,发挥积极性,充分展示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从根本上提升课堂育人实际效果。
一是抓核心文化育人: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抚州市实验学校校园里随处可见核心德育思想内容,其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昭示学校的教育总目标、总方向,“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求学问之真,养品性之善,创生活之美”道出学校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期待。二是抓特色文化育人:学校将礼廉文化作为校园特色文化,常态化推进礼廉主题景观建设:清风园里“说廉书”长卷舒展阐释“廉”之内涵;生态园内楹联、牌匾书写清风亮节;书卷浮雕叙述先贤崇礼尚廉的动人故事,一草一木、一廊一柱、一墙一板让师生时时处处受到心灵的洗礼。
一是将德育融于阅读,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举行校园读书节,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师生读好书、好读书,与中外著名作家对话、交流,自觉接受名家的指引和熏陶。二是将德育融于体艺,开展阳光体育、组建校园舞蹈队、网球(短网)队、篮球队、游泳队、艺术团,发掘学生的艺术和体育天赋,促进素质教育。三是将德育融于实践,学校将研学实践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的重要载体,发挥研学实践教育与学校课程不同的育人功能,达成了“在行中学,在学中行”的德育目标。四是将德育融于生活,学校定期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并分学段、分年级组织“包粽子”“缝沙包”等劳动技能竞赛,引导学生“爱生活、会生活”。
一是畅通家校社沟通渠道,学校搭建校家联系服务平台,通过校园网站、校园公众号、校家联系QQ 群、微信群等,及时发布教育教学信息;“万师访万家”活动,更是实现了“一对一精准关注,点对点深入家访”。二是凝聚家校社育人共识,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让家长与学校共同制订新一轮的学校发展规划,就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并将每周五设为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推门听课、视察学校环境、监督教学质量。三是整合家校社育人资源,创立“家长学校”,邀请有社会影响力的家庭教育专家面向家长授课。学校还聘请了校外辅导员、成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聘请了法制副校长,让其结合自身职业特点,帮助学生提升生活德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行为意识。
抚州市实验学校在进行德育的创新实践中,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从教学改革、文化滋养、活动浸润、家校社共育四个层面,提出的中小学德育创新的具体路径,在抚州市实验学校产生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鲜活的德育实践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用一颗敬仰的心注视国旗、缅怀英雄;学会了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师长、双亲;学会了用关爱的心抚慰年迈的老人和弱小的孩童。我们欣喜地看到,勤奋、正直、节俭、诚信、清廉、守法的一代新人成长起来了,美丽校园中处处透露出和谐、文明的气息。
由教育部新闻办公室组织的以“迎接十九大,教育看变化”为主题的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入驻学校就“家校社”协同育人这一教育亮点进行实地采访。学校作为抚州市中小学党建品牌建设示范点之一,“党建+礼廉教育”项目先后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在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推进过程中,学校德育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德育工作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要结合已经制定的督导和考核标准,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标准或工作标准;部分教师的德育意识仍然不够强,一些学科的德育元素没有在课堂中真正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转换思想和理念,提高专业水平,真正实现“全科育人”;家庭教育的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社区的育人功能没有发挥应有作用,需要进行开拓式创新等。
多年来,抚州市实验学校在德育创新道路上勤于耕耘、积极探索,从默默无闻到备受社会瞩目的省、市级先进学校、示范学校,用一次又一次华丽的蜕变,诠释着抚州幸福教育的真谛。
教育永无止境,德育创新也没有终点,学校将继续在教学改革、文化滋养、活动浸润、家校社共育“四驱联动”的基础上,以党的建设统领德育全局,抓好德育队伍建设与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双翼”,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德育实施过程中有机融合,提炼出自成一体的特色德育模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