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小学 冯 婷
虽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9年最新修订版)》(以下简称《标准》)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没有提出明确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要求,但部编版语文教材从二年级起安排了阅读游览图、车票、通知、寻物启事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容。由此可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要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进行渗透学习,为到高年级正式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打下基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数据、表格、图表、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形式出现,显得比较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对于一直以故事性趣味阅读为主的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怎样才能激发他们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产生兴趣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便是对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进行的一番阐述说明,希望能够对同仁于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不少教师会忽略课本中学习内容,直接向学生展开拓展教学,殊不知,这样做只不过是揠苗助长。所以,在阅读教学材料的选择上,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兴趣。唯有如此,才有利于学生于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
《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生性好动,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必须要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从选择适合的阅读文本着手,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厘清图表等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达顺序,才能有条理地阅读文本。例如:学习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的“识字加油站”时,教材出示的内容是一张高铁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让学生通过票面识字外,还可以指导学生提取票面信息,学习搭乘高铁的基本步骤。由于高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学生学习的兴趣极为浓厚,不仅找出自己家中的旧车票带到学校和同学们分享学到的知识,甚至还找出汽车票、飞机票为同学们解说乘车、乘机的注意事项。通过一个识字学习引发的车票阅读热,不但达到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字的目的,更使学生产生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为此,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变成了兴趣阅读识字,学生无意中还认识了比课本要求更多的生字,从而促进了识字学习。
当学生对课内知识有了充分掌握后,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外阅读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恰当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最终呈现出精彩的小学语文非连续性阅读教学效果。
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手段之一。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的搜集和整理,一定要保证阅读材料符合学生年龄段的认知能力。为此,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优先选择阅读材料,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能拓展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兴趣,激发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的自主积极性,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水平。
低年级学生对图解文字更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选择图画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学习。例如:配有图解文字的“七步洗手法”就是学生学习非连续性文本的好材料,不仅让学生学会最基本的防护本领,还提高了他们看图阅读的能力。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也从数学学习中学到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这时就可以阅读一些简单的数据表格图表。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导致学校停课期间,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新冠肺炎防疫注意事项、新冠肺炎防疫每日通报等,让学生及时了解防疫动态,参与家庭讨论社会热门话题,使得学生在家可以和父母加强沟通交流。
自信来源于知识的储备,学生尝到了甜头,自主阅读的欲望就会得到激发。小学生好奇心强,贪玩是他们的共性,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特性选择材料。在全民宅家防疫期间,学生无法获得更多课外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玩具说明书、食品包装说明书、简单的食谱等家庭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在阅读理解之后动手操作并通过网络视频和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厨艺展示……通过阅读、理解、实践、感悟,学生切实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主动学习的劲头更足。生活中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只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好好利用,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单调的学习变得有趣。
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步骤和方法,讲解图表式非连续性文本的构成因素及阅读方法,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归宿。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前学生必须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通过阅读可以收获什么。学生带着目的学习才会有方向和动力。
在导入新课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巧妙地展示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低年级孩子容易产生疲倦感觉,在学习非连续性文本时,可以把学习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运用“过关法”或“摘果子法”出示学习目标,即每学一个内容或知识点前或后就出示一个学习目标,学习效果好的同学获取一个“果实”。在这个同步过程中,学习的目标明确了,学生对知识点也接纳了,教学效果出来了。
鉴于非连续性文本多以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具有直接、简明、概括性强的特点,教师在选择好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后,可以指导他们参照阅读理解的方法学习非连续性文本。例如:以图解方式呈现的吹泡泡游戏玩法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图画产生联想,然后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吹泡泡过程的认识。教师还可以提出“是否只能用肥皂调制泡泡水?还能用什么材料做吹管?是不是吹出的泡泡一定有颜色?”等问题,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通过图文阅读可以让自己玩得更开心后,阅读的欲望就会更强。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到自己最想得到的信息,画出关键词,再理解关键词,从而完成阅读任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非连续性文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后,主动阅读和学习的愿望会增强,看似枯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变得充满挑战和吸引力了。
非连续性文本来源于生活,也用之于生活。生活中的素材同样可以拿来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比如:孩子们跟着父母去坐地铁或公交车,站牌是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教师可设置这样的情境,出示一块公交站牌,设计一个核心问题:“从你的家到少年宫,坐公交几路车?如何判断行车方向?需要坐几个站?”教师还可以出示广州的地铁线路图,判断广州有几条地铁线,从石牌村到广州高铁站可以坐几号地铁,需要转乘哪几条线。当然,单靠课堂阅读还是不够,需要家校携手,争取家长支持亲子锻炼的机会。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因此,身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从不同的方面把准学生的兴趣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把所学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必将有效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