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曦施(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各地政府近十年不断加大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各高职院校从中受益良多,并不断的加大设施设备的新建购置更新力度。各高校的固定资产总值不断提升,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实验实训室的培训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随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面对规模日益庞大的固定资产时,管理方面的问题就越发突出。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一向对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相关设备的采购十分重视,每年都会投入大量人力、资金对这一领域的设施设备进行大量的新建或改扩建。但是实验实训室建成后的实际使用效率,对于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等方面考核的力度不大。而这种“前重后轻”的状况,从实验实训项目立项申报环节开始就已呈现[1]。
各二级学院实验实训室建设(大型设备购置)论证的过程中,相关二级学院的建设团队对实验实训室建设(大型设备购置)本身的可行性、科学性、必要性或者前瞻性等进行比较详尽的论述与举证,已期能获得学校层面的认可,进而获得立项拨款。但是在整个立项论证环节中,各二级学院建设团队对于整个实验实训室(大型设备)建成后,设施设备具体的使用运行规划、人才培养计划、科研创新设想以及可能实现的开放共享等后续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论述比较少,或者比较粗浅。
而相关管理职能部门对这些实验实训项目实施绩效考核管理也不是十分重视。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室设备到位,正式建成后,对于实验实训室设施设备的使用效果、使用效率、科研产出、维护保养、开放共享等绩效方面缺乏详细的量化考核指标和考核制度。部分经费充裕的学校还存在年底突击花钱购买设备的情况,不考虑设备购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发展性,对国有资产使用处于低效运行状态。
在日常的教学实训活动中,一线教师往往只在意每次上课时设施设备的运行是否能满足课程要求。而对于设施设备日常保养维护不重视,经常到设备出现无法运行的故障时才会申请进行维修,严重影响设施设备的使用效果和寿命。此外,高职院校里部分教师对于新购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过程和使用性能都不甚了解,低效率甚至错误使用设备,也导致设备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降低,也增加设备维修维护时的成本。而因为设备存在“带病运行”和不科学使用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这些设备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除了日常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老师们对于设施设备本身具有的拓展功能,以及对现有设施设备进行合理开发或者实验实训室整体使用功能的开发利用基本不会主动进行思考研究,使得设施设备的使用效能局限于基础功能,使用效率提升的效果差。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各二级学院作为发展的主力单位,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以本学院发展为基础,制定和规划实验实训项目。而各高职院校校级层面多数时候又没有从整个学校层面来统筹整合相关的实验实训项目,使得实验实训室建设的时候,功能用途相似或相近的实验实训室重复建设。
最近几年各地都逐步形成了高职院校聚集的大学城或者职教园,理论上为实验实训场地的共享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各高职院校因为在实验实训室的使用安排、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费用、使用人员的进出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使得校级层面的实验实训室共享共用也停留在设想、研讨阶段。
高职院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一样,一切为了教科研,为了教科研的一切,所以各申购部门在设施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工作上投入较大的财力、人力和精力。而实验实训项目建成后,除绩效考核、日常检修维护等方面重视度不够外,对于运行使用时间较长或确实已不再符合使用要求的设施设备的报废处置销账工作重视度不够,主要表现在:(1)报废鉴定论证不及时、不认真;(2)待报废设施设备回收储存保管不到位;(3)待报废设施设备残值评估环节有缺失;(4)报废设施设备资产销账手续不及时不完善。特别是设施设备的实际使用部门对于相关设施设备及时合规的进行报废处置在思想上不很重视,觉得自己只需要及时拿到好用的设施设备开展教科研活动就可以了,报废处置工作不是重点。这种思想反过来又影响到一线教师高效而安全的使用设施设备,影响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提升是一种隐形的负面影响。
在现有的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尤其是实验实训项目申报的相关制度方面进行全面的细化。各二级学院在给出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的同时,也要给出明确的相关设施设备的购置明细。新购的设备要提供在相关领域内的所处的位置情况,是目前市场常规配置,还是处于领域地位。同时,项目申报方也要明确项目建成后的教科研的任务计划以及是否可以进行共享。如果可以共享,如何共享以及共享可能产生的效益效果[2]。
教务或实训管理职能部门,则根据申报方给出的相关计划,对实验实训室建成后的实际利用运行效果进行定期的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的成绩应用到下一年度的实验实训项目申报中。学校对于实现建设计划,运行情况良好的二级学院,在新项目审批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于未实现计划,运行情况不理想的二级学院,在下一年度新项目审批方面从严审核控制或直接否决。
各类固定资产的良好状态是高职院校基本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所以要将各类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制度化常规化。
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对所有教学实验实训设备的定期养护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检测养护周期,如每个学期结束前和新学期开始前进行设备检修检查。其中暑假结束后的检测养护可以重点强化。因为暑假时间较长,且全国相对都是高温多雨(尤其南方地区),电子设备长时间闲置不用容易出现问题。通过定期的检测养护,可以提升设备的使用状态,降低设备元器件严重损坏的概率。更好的保障教科研工作顺利稳定的开展,也能更好的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高效利用。
目前,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各校固定资产管理多数都在使用管理系统软件。各校有关管理职能部门可以从校级层面掌握各二级学院的各类固定资产的存量信息和使用状态信息。各校可以基于这个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建立校级的固定资产共享信息平台。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和教务(实训)管理职能部门还可以结合各自归口管理的信息,对于设备、教室、实训室,甚至是课程(教师)发布相关的共享信息,提升全校的固定资产的共享水平。
而在同一区域的各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各自相关管理职能部门,相互公布本校的可供共享的设施设备,互通有无。对于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费用问题,各校可以结合自身可以参与共享的设施设备的资金价值和社会价值来协商制定使用收费标准。
国家对于多数设施设备都有参考使用年限规定,学校可以根据参考使用年限结合各校实际情况明确相关设施设备的报废处置最低使用年限。同时,对于超期使用或确实无法满足实际教科研使用要求的设施设备制定明确的报废鉴定流程。从报废鉴定组织、通过报废鉴定设备的回收存储管理和最终实物处置等环节将流程步骤固定,形成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保证设施设备全流程的规范性[3]。
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且繁杂的工作,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各校实际不断的学习总结,改进提升,用科学的态度,持之以恒的决心,才能使我过的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到可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