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晨
摘要: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中,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开创了一条极不平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解放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中国妇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认真回顾、总结一百多年来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宝贵经验,对促进新时代妇女解放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7-0014-02
1 中国妇女运动的内涵和特点
1.1 妇女运动的内涵
一百多年来,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道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过渡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及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妇女运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妇女运动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争取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和家庭中享有与男性平等权利,为推动女性自身解放与发展而进行的有组织、有领导、有纲领、有规模、以女性为主体的社会运动[1]。
1.2 中国妇女运动的特点
中国妇女运动深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很多方面有别于欧美经济体中资本主义女性权利解放,历次中国近代革命中的妇女解放运动属于民族救亡运动的一部分,目标是打破束缚在妇女身上深重的封建文化桎梏,绝大多数中国妇女在封建礼教和农村封建理念的影响下不能接受教育,脱离社会被限制在家庭范围内,依附于以男性为主的宗法制家族中,缺乏对自身地位和妇女对生产力贡献的认识,更缺乏通过自我努力实现自身独特价值的意识。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有志之士看到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许多领导者非常重视妇女解放,在革命的不同阶段和各种场合都表达支持鼓励妇女参与到中国革命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在革命的教育下,中国劳动妇女,特别是农村女性,开始逐渐觉悟,产生了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也可以与男性一样一起推动中国革命、改造中国社会、抵御外敌侵略,并在之后由党领导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同阶段发挥自身作用,用独立的政治身份投身于各项革命与建设事业之中。换而言之,中国妇女意识的解放是与国家谋独立、人民谋解放、民族谋复兴紧密相连的。
2 中国百年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经验
2.1 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献身于推动社会各个受压迫阶级解放运动之中,妇女被压迫、被桎梏是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的问题。马克思在1868年12月12日致路库格曼的信中就提出一下的观点:社会进步的取得进展要以女性解放的程度来衡量[2]。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许多著作中,对妇女问题都有比较深入的探讨,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针对妇女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阐明了解决妇女受压迫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包括消灭私有制、让妇女回归公共事业、推行家务劳动社会化、将推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解放运动与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反抗压迫做为一个整体来推动,这些革命理念和革命尝试都为我们党推动中国妇女解放,提出与中国实际向适应的妇女权利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
2.2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中国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妇女的真正解放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制定妇女运动方针,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开展女工运动,培养妇女干部,发展女共产党员,为妇女事业发展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中国共产党初期高度重视妇女问题,在党建立初期的历次重要会议中都对妇女问题形成了相关决议,利用政治宣言推动妇女运动持续推进。党的“二大”通过了一份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政党名义指明了妇女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密切联系。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都非常重视妇女解放问题,毛泽东对中国妇女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毛泽东在1927年提出压迫妇女的“四大绳索”代表封建宗法思想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揭露了中国妇女命运悲惨的深层原因,为妇女解放指明了方向[3]。
2.3 始终通过法律保障妇女权益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成熟,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把法律作为有力武器,有效地保障了妇女各项权益。土地革命时期,为了提高妇女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保证女性的土地所有权,1928 年通过《井冈山土地法》,1931年,苏维埃政府成立,苏区政府颁布《宪法大纲》《土地法》《婚姻条例》等一系列法令政策。1936-1946年期间,晋冀鲁豫边区制定了《妨害婚姻治罪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法的方式确立性别平等原则。进入21世纪,保障妇女权益的国家意志更加强化,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完全消除性别不平等现象,依法保障妇女就业、休假等合法权益。通过法律手段从制度层面保护妇女权益,保障男女平等的实施。
2.4 始终重视对妇女的教育培养
20世纪的中国妇女数文化素质低,掌握技能少,在党成立初期,把女工作为开展妇女运动的群众基础,采取办识字班、办妇女俱乐部、开展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增进和女工的感情交流,推动女工运动。通过创办平民女校及其他培训学校,造就和锤炼了一大批妇女解放战线干部。党在成立之初就用上海女界联合会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历史上首家新型女校——上海平民女校,培养了一批早期的妇女干部和妇女骨干。上世纪二十年代,邓颖超等妇女干部在天津设立了女星社,用社会舆论启迪女性投入到中国革命之中。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妇女运动声势浩大,培养了大批女干部。1932年秋,在巴中成立了由巴州特别市委书记曾广澜任名誉校长、刘桂兰任教务主任的“妇女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与群众有联系的地方妇女干部和妇女武装独立营、独立团的骨干。党在延安抗日时期,在延安设立了中国女子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妇女干部的培养举措更加完善,成立了几所有代表性的妇女干部学校,福建省妇女干部学校,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等。
2.5 始终注重对妇女的宣传动员
党始终重视妇女群众的教育和动员工作,鼓励妇女投身革命、动员妇女利用自身力量解放自我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与其他政党的一大政治特点。在革命时期党不断派出干部组织农村妇女参与土改、战斗和支前,形成规模巨大的妇女力量。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在兵源紧张、劳动力缺乏,通过做思想工作,成功地动员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和支持男性参军,有力支援了苏区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为满足全民族抗日需要,全国各个阶级阶层的妇女都被动员起来参与抗日救国斗争。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保障妇女土地的所有权,华中地区土改运动中提出一系列土改宣传口号,20世纪50年代,“劳动光荣”“妇女翻身、当家作主人”。这些与时代和党的战略目标结合的宣传口号,有显著的动员传播效果,在中国妇女解放舆论宣传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4]。”
2.6 始终依托健全的组织体系
妇联自成立初就是全国性的妇女组织,她代表了各民族女性,也代表了各阶层女性,将各类女性都统合到一起,成为了持续推动妇女解放在中国开展的关键组织形式。20世纪20年代,党成立之初就设置中共中央妇女部,向警予担任妇女部长。到1928年,党的会议更是突出了农村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性,先后在多个红色根据地,设置了主持妇女工作的党的妇女部、妇女工作委员会等组织,在支持妇女开展解放运动的同时大量吸收基层劳动妇女投身于革命。在抗日阶段,晋察冀边区妇女抗日救国会和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面向当地各界女性和社会加强教育,推动平等女性权利,同时也教育妇女认识到抗日救亡也需要女性的力量。到1938年2月,在动委会的领导下,以根据地区域的妇女干部为核心,组织成立了根据地妇救会。今天的妇联组织更加健全,从全国妇联一直到村一级六级妇联设置完整的组织架构,做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更好地保护妇女群众利益、满足妇女群众需求,极大提高了各级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 结语
回望百年中国妇女解放的艰辛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妇女的进步与发展,长期与整个民族的命运密切联系。一代又一代妇女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妇女自身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和发展。正因为如此,中国妇女解放事业成果受到全世界的认可,为全人类的解放做出了自己巨大的貢献。
参考文献
[1]姜耀辉.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分期、发展特点与当代启示[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21(4):95-9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顾丽华,冯君.中国共产党构建妇女解放梦的历史经验[J].嘉应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2016,34(3):31-34.
[4]毕瑛涛.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妇女运动与妇女工作的历史特点与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28(3):9-13.
(责编:李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