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而师生互动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突显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形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顺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者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内心情感,从而可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4-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4.094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出来。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为师生间的地位不平等,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互动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互动热情,同时不注重营造互动氛围,导致学生对于教学互动的参与效率不高等。要改善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的重要性,积极发挥创造性思维,对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利用有效的策略来提升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要提高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利用趣味性的互動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同时要注意丰富课堂互动形式,维持学生对于师生互动的新鲜感,还要善于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提高学生的互动参与度,最后还要注重开展互动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互动现状,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师生互动教学,笔者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合作沟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缺乏有效的工作思维能力,不能成功与他人展开互动沟通,最终影响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发展。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开展师生互动是培养这些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互动,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得到培养,学习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加,就能自觉主动对知识展开积极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其次,有效的师生互动互动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确保了思考方向的准确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最后,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沟通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发展。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现状
(一)师生间地位不平等
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展师生互动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教师教学思维的传统落后,使得教师无法意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进行互动时,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互动仍然以教师为主动。在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地位严重不平等,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都会受到打击,对于教学互动就缺乏应有的热情。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教师自身对于师生互动的含义理解不深,不少教师认为师生互动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进行互动教学设计时,往往过于注重互动的趣味性和新鲜度,却忽视了互动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这些实质性的东西,教师在教学中提的问题多且杂,问题质量却不佳,最终导致互动变得华而不实,浪费时间。其次,在于教师对班级学生的个人情感偏好,许多教师普遍对于班级中的成绩优异生青睐有加,忽视了班级中的中等生和后进生,导致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时,只注重与优秀生间的互动,没有给予中等生和后进生同等的互动机会,使得班级内成绩两极分化情况更加严重。
(二)缺乏有效互动手段
这是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时存在的第二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首先,教师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互动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对于互动产生疲劳感,不愿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的师生互动形式为提问互动,长期使用这一种互动形式,难以维持学生对于互动教学的新鲜感和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无法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互动教学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结果。其次,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所提出的问题都以自觉的主观想法和逻辑思维为出发点,并将这一思维方式强加学生身上,不注重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反馈。长期处于这种形式的互动之下,学生只能机械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和思考,思维僵化,难以得到发展和创新。这样师生之间也难以实现信息的顺畅交流,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无法被教师听到,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所设计的互动环节也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互动教学的价值也无法得到体现。
(三)忽视营造互动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存在的最后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为教师对于营造互动教学氛围的忽视。教师不注重营造教学氛围,学生就难以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师进行教学互动时,也就无法及时跟随教师思路展开积极思考,互动教学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思维方式过于传统,认为提问互动的目的只是为了追求学生口中的正确答案,因此,教师在进行互动时,不注重提问的方式和技巧,不善于利用创造性的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致学生在教师突然性和直接性进行发问时不在状态,也无法对知识进行积极深入思考。学生对问题思考程度不够,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提升,学生长期处于这种互动教学中,只会对知识的了解一知半解,无法掌握的彻底和牢固,也就无法有效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互动教学的目的也就难以达到了。
三、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互动积极性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教师首先就要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意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利用创造性的互动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教师在进行师生互动时,首先要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要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只有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教师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学生喜好的互动教学环节,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方式作为互动教学的切入点,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互动中,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给予热情回应和深入思考。学生对问题展开主动探究的过程,就能更好发展起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并通过自己的理解有效把握文章主旨,感悟文章内涵和思想情感,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二)丰富课堂互动形式,维持互动新鲜感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师生互动,教师还要注重改进互动方法,丰富课堂互动教学形式,利用多元化和创新性的互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维持学生对互动教学的新鲜感。只有长期维持学生对于互动教学的新鲜感,才能确保学生能够在每次进行互动教学时都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互动中。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使互动气氛更加活跃,才能使学生对于文章的鉴赏能力及自身的语言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互动教学时,要不断转变教学思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对互动教学进行不断思考,并在每次上课前认真备课,设计充满趣味性的互动教案,力争互动过程中的提问做到引人入胜,确保每次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都能为整体的课堂教学添彩,激发学生对于互动的兴趣,吸引学生对问题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进而促使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营造良好互动氛围,提升互动参与度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教师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互动氛围,通过互动氛围的创设来顺利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提升学生的互动参与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善于利用小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元素来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能够帮助他们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学习难度的降低使得学生对于学习更加充满积极性,这样学生对于教师的互动能够更加充满自信和热情。学生在这种热情活泼的互动氛围中,不仅能够更好读懂文意,更能够有效掌握倾听、理解和感悟的语文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使得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学生的精神层面和人文素养也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四)注重有效互动评价,树立学习自信心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教师除了要注重互动形式的多元与创新,还要注重互动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利用有效的互动评价机制来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难以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互动仍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单一的评价中,难以接收到有效的信息,也无法通过教师的评价来明确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学生的价值无法得到体现,对学习也就缺乏自信。要开展有效的互动评价,教师就要完善互动评价机制,在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利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以及学生评价教师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同时,教师也能利用这种有效的互动评价来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使师生间的默契度得到提升,互动教学也就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四、结语
师生互动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师生互动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师生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颖.小学语文教学师生有效互动探析[J].科学咨询,2020(20).
[2]任生梅.略談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教育价值[J].课外语文(教研版),2020(5).
[3]曾丽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J].语文课内外,2020(12).
[4]朱正齐.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浅析[J].语文课内外,2020(11).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王等玺(1982.3— ),男,汉族,甘肃镇原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