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有效性提升策略

2021-11-30 15:24张立成
学周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高中语文有效性

摘 要:关于有效阅读这一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在新课程改革背景和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有效阅读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中能够自主阅读,并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维度实现核心素养的建构,这些成为衡量有效阅读的重要标准。但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阅读的阻碍依然存在。本文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有效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4-01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4.074

呂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提出了“有效阅读”的相关问题,他说道:“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果。”随着高中语文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的概念被提出,有效阅读也成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根据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质成为判断有效阅读的主要标准。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环境、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阅读的开展依然面临诸多困难。鉴于此,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通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整理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为提升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提供借鉴。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创新地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在语文学习实践层面提出了任务群的概念。阅读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模块之一,也是践行核心素养理念、落实任务群的主要途径。但是,结合高中阶段学生在语文阅读上的表现,学生阅读缺乏效率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即多数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完成任务群的目标,也无法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维度实现核心素养的建构。具体来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语言的感知能力较弱,语言的建构运用效果不佳。阅读是语言最直接的体验和感知,也是语言积累、建构以及运用的最重要的方式。但是,正是由于语言与阅读之间的天然联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训练。这就导致一些高中生对语言的体验与感知能力不足,无法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语言表达的用意和深度。同时,在口语表达与写作中,难以将语言积累转化为流畅、自洽的观点,影响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发展。

第二,教师控制着阅读过程,学生在阅读中缺乏探究、思辨,无法实现深度阅读。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师在教学中的控制性地位并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中,依然有许多教师为保证课程进度、落实课程教学目标,全方位安排学生的阅读过程,引导学生按照标准思路进行阅读理解。这样被动的阅读教学一方面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弱化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动机,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在阅读中缺乏独立思考,难以理性分析文本中的逻辑关系,无法用思辨的目光看待作者提出的观点等,而这样缺乏思考的阅读必然影响阅读的有效性。

第三,学生阅读文本的主要目的是汲取知识,而没有欣赏作品的审美价值。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一个充满美学价值的艺术品,而从阅读中感知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中蕴含的美感,既是有效阅读的要求,也是阅读最根本的目的之一。但是,目前在高中语文阅读指导中,许多教师对有效阅读的解读存在偏差,认为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文本信息,准确回答问题,才是体现阅读效率的关键。这样的认识误区导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审美环节的合理设计,学生的阅读更多的是从应试的角度去解构文字含义、思想主旨,而难以从自我发展的角度获取审美体验,发展审美情趣。

第四,阅读中的文化教育环节薄弱,学生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存在误区。高中语文课程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指导中,一些教师对于如何渗透文化、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责任缺乏深入理解,在阅读指导中主要强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记忆,而对于文化现象的分析不够深入,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缺乏实际效果,对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流于表面等。这些问题导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偏离预期目标,从而影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针对新课程改革时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问题,教师应深入研究语文核心素养理念,分析根据不同维度核心素养的含义,对学生阅读有效性提出要求,并调整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深入阅读,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语感是语言建构与运用中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良好的语感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语言的浅层、深层含义,也能够凭借感觉完成自己的观点阐述和情感表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阅读与表达相结合,利用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体验、分析语言,并在自我表达中提升语感,进而保证阅读的有效性。

例如在阅读《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赏析,挑选出自己心仪的句子,并结合生活中的景物进行仿写,这样学生在模仿、分析中,能够逐渐体会朱自清先生在语言建构上的别具匠心,感受语言表达的美学价值,从而充实自己的语言储备,提高阅读感知与理解效果。

再如在阅读《祝福》一文时,教师设计了写作人物,即要求学生结合篇章中的语言表达内容分析、阐述造成祥林嫂命运悲剧的原因,并相互交流读后感。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认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是造成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根源,有的认为外人的冷漠和鄙夷是造成其悲剧的根源。学生在表述中都能够从原文的语言中找到佐证,这样的读写结合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在语言的品读中深入体会祥林嫂这一悲剧形象以及鲁镇看客的面目;另一方面也能够启发学生探究语言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用批判的眼光分析文学人物,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效果。

第二,组织课堂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讨论、思辨,深入探究文本思想。阅读的过程是不同的思想、观点相互碰撞的过程。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应构建开放、探究的学习环境,组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相互交流思想,启发学生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探究作者表达的思想内涵。在课堂互动交流实践中,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预留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要求学生在一个相对安静的氛围中与作者展开对话,通过初读、精读、深入阅读的过程形成自己的观点,作为课堂互动交流的依据。

其次,教师可以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交换观点。在组内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个性化的观点可以得到展示,对阅读独特的体验也能够受到尊重,同时彼此之间的观点碰撞能够开辟学生探究文本思想内涵的新思路,促使学生在辩论、探讨中实现思辨性的阅读。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问答的方式,与学生交换观点,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阅读。教师明确阅读教学目标,但是目标的渗透不应该是灌输,而应是启发,即通过课堂问答的方式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促使学生透过表层语言,发掘文字背后的内涵,进而实现对文本的理性思考,提升阅读效果。

第三,设计审美鉴赏环节,利用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作品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在阅读教学中用文字为学生构建美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实现有效阅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任务群的目标描述中明确指出:“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基于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文学鉴赏环节,启发学生从美学的角度深入体会文学创作的魅力。

例如《赤壁赋》这篇古文主要描写作者苏轼与朋友游赤壁的所见所感,豪放洒脱的文字中,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跃然纸上,而豪放豁达的情感也传递出人们对于美的体验和感悟。基于此,在审美鉴赏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归文字,从作者描绘的种种“意象”入手,体会作品呈现的景色之美、情感之美。在鉴赏中,有的学生抓住了诗赋中关于“月”这一意象的描写,结合古代文人对月的独特情感,探究月光下的独特美景以及人在月下形成的思想情感。这样的审美鉴赏不仅能够触及作者的思想灵魂,更能够触摸到民族文化中独特的审美价值,并在阅读中强化审美认同,提升审美素养。

第四,重视阅读对文化教育的价值,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责任。在高中语文阅读指导中,教师要深切理解文化教育的意义,分析文化理解、文化传承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在阅读内容取向、阅读方式、文化吸纳态度等方面作出调整,引导学生透过文学作品分析文化现象,理解民族文化精髓,激发学生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经典名篇时,教师可以立足文化教育的角度设计如下问题:通读全文,你觉得烛之武退秦师彰显了我国什么文化传统?烛之武起初并不答应郑伯,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又“许之”?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启发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解读文学作品的意义,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深刻思想,激发学生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入分析阅读教学效率的相关问题,根据核心素养要求判断学生的阅读是否有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指导策略,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开展阅读,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爱蓉,程琢.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学习提示”使用建议——以“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教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0(10).

[2]马天姿.谈思辨式阅读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以《小狗包弟》一课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4).

[責任编辑 吕 媛]

作者简介:张立成(1973.9— ),男,汉族,甘肃永登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高中语文有效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