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莹
(福州市聋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2)
听力残缺造成了聋生身心的先天不足,直接影响了其认知方面的正常发展。他们观察和接受事物片面,逻辑思维的发展也相对滞后,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认知模糊而淡漠,易诱发一定的情感和行为问题。
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 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理念,中国学者张美云将它中国化,界定为:生命教育是一种通过增加与生命相关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以促进学生的生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1]
近年来,各地聋校开展了相关生命教育活动,但囿于教学内容及教育形式,部分聋生对生命的感受不深,生命认知模糊,尤其是在生命成长中产生的迷茫与困惑得不到合适的解答与支持。
就学校层面来看,聋生所接受的生命教育大多是单向且表面的。首先,学校生命教育的主要实施阵地在思想品德课和班会课(心理康复课)上,内容以思想教育为主,由教师正面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聋生亲身体验生命情感的机会不多。其次,在课堂上渗透的生命信息经常是一晃而过或者仅限于字面上的表述,未能抵达聋生心灵深处;学科课堂中的生命教育受许多客观因素制约而不深入、不深刻。再则,聋生与现实社会连接的局限性影响了聋生体验生命的深度与广度。由于缺乏鲜活的生命观察学习的机会,缺乏更深刻的内在情感体验,聋生个体的生命困惑与生命成长的具体需要得不到满足。
首先,优秀电影作品蕴含丰厚的生命教育内涵。优秀电影源于生活,凝聚了人类的情感,对现实世界与生命有着深刻的洞察与表现,呈现出对于生命的关怀和思索。它通过各个主人公的曲折命运,或隐喻或直观地传达了生命的信息,它将对生命与世界的感悟与思考直观地融入电影故事情节中,将生活中的阴暗与光明,困难与希望,悲伤与温情,美丽与丑陋展现在一个个场景画面中,让观者随着剧情发展获得非同寻常的心灵体验。优秀电影所蕴含的生命内涵,常带给观者心灵的震撼和深刻的启发。
其次,优秀电影作品为聋生提供生命体验的情境。相对于容易让人厌烦的教育说教,电影直观而感性。它所具备的情境性,让观者置身于具体的叙事情境中,全身心投入一个个画面中,感官被充分激发,并随着剧情变化情不自禁地代入角色,卷入情感体验,在心灵震撼中得到启迪。
积极心理学启示教育者:“生命意识的建立必须在学生的感悟和体验中完成,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尤其是语言发展相对滞后的聋生。”[2]所以,在情境中获得生命体验对提升聋生的生命认知水平是特别重要的一环。而从聋生的生理特点这个角度看,由于缺陷补偿原理,聋生的视觉专注度与敏锐度很强,观察细微,甚至有时不看文字提示,单凭神情与人物互动就能大致感知事情本相。优秀电影作品为聋生提供了一个感受生命、体验情感、提高生命认知的真实情境,其带给聋生的是视觉的、极具震撼力的生命体验。
“在观看电影的时候,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观察各种人物在处理不同人际关系时候所采取的态度和手段,我们能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与人交往之间应该采取的正确途径。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尊敬、真诚的交往、公平的对待、自我认识从而提高自信等等。”[3]对于聋生来说,观影是一项感兴趣能愉悦投入的活动,更是一项生命观摩学习活动。例如《奇迹男孩》奥吉的心路历程正契合了聋生的心路过程,而小主人公奥吉在这个心路过程中展示出的面对嘲笑、面对背叛、面对挫折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也正可以成为聋生学习的经验。
当学校意识到并把观影定位为生命的观察、体验与学习,筛选正面展示并指引生命态度的影片就成为首要任务。例如从儿童的视角解读这个世界的伊朗电影《小鞋子》,在平凡而琐碎的生活细节里展现人类最深切的情感,透过镜头,处处都是生活的磨难与艰辛,但又有着简单而厚重的温情。这种对磨难的认识,对磨难之下依然怀揣热望的生命态度,正是一份对生命的指引,是留给人类的瑰宝。
为此,学校要根据生命成长的需求,筛选合适的电影,从不同的方向指引聋生生命体验与生命认知。建议可以从“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和环境”“人和世界”等方面进行筛选并归类,形成电影资源库。以下为笔者实践总结的适合聋校学生观看的与生命成长课题相关的优秀影片清单(部分)。(见表1)。
表1
学校可组织各科教师推荐优秀电影或者与学科教学相关的电影,将筛选出的影片分门别类,作为学校的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并持续补充,形成学校的影视资源库,供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选用,将电影中呈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融进聋生的生命认知中。学校应当使优秀电影展播活动成为固定的传统文化项目,持续地为聋生提供生命观摩学习的空间,为校园文化注入更丰厚的人文内涵。学校还应鼓励教师树立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加强生命理论的学习,提升生命素养,才会呈现好的生命教育场景,实现指导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目标。
学科课堂是有组织、有计划渗透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学科课堂,可以相机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引入电影片段,使得生命教化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也更鲜明生动。例如历史课教学抗日这一章节,穿插播放《八佰》,不但能使学生在光影中迅速地感知历史,还能使学生在一个个血肉之躯抵抗敌人的特写镜头中感受军人的视死如归,在惨烈战斗的情境中深切地感受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决心,深刻地感受什么是家国情怀。再次祭扫烈士陵园学生就能联想到影片画面,从而对英烈怀有更真切的感恩和敬畏之心。又如语文课堂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组织教学讨论时,教师觉察到学生与父母之间因生活的不如意而造成的亲子感情连接的不和谐时,适时引入电影《小红鞋》,展现生活中各种磨难与艰辛,指导聋生“看懂”阿里怎么体贴辛劳的父母以及如何照顾妹妹的情绪,帮助聋生在乐观温暖的情境中得到生命教育的点化,懂得人生不论贫困或者窘迫,我们可以选择更多的方法,用努力和希望点燃生活的热情。再比如思想品德课,针对青春期的叛逆和迷茫,可以引导观看《睡在沙发上的人》,深入体会由主人公贾一柯的自暴自弃种种叛逆到逐渐成长的心路历程,从同龄人的身上获得代入感,解开困惑,也可能是一个认识自我、完成蜕变的开始。影片在课堂上的适当插播,既拓展了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学生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结合学科课堂活动获得的生命智慧深刻而灵动。
班会(心理康复课)是学校有计划、系统地开展生命专题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职业指导教育、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以及环境保护教育等主题班会上,穿插播放相关的电影内容,能使得教育活动呈现生命的直观形式:聋生在鲜活的剧情中自发地代入角色,获得情感体验,获得独特的生命领悟。“电影中呈现的大多数是主人公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从失败到成功,从失望到自信的过程。这正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人们所要完成和面对的。所以通过一个个模仿现实的案例,我们可以间接的习得处理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态度和方法。”[3]例如以亲子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教育,可以穿插《爱·回家》的观影,从外孙的恶作剧中认识聋哑外婆的爱和宽容,从外孙行为的改变和善良启迪学生们珍惜身边的亲人,哪怕她(他)再普通再贫穷,她(他)都是生命中最爱我们的人。又如为即将毕业的高三聋生做的职前思想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可以选择体现责任、诚信主旨的影片。以《喜马拉雅》为例,它讲述的是在喜马拉雅山西北部的隐匿村庄,少年和人们要在冬季来临前用犁牛把盐运送到市集,要花两星期徒步行走,跨山越岭才能到达。经过了这一段充满波折和历练的行旅之后,老酋长看见年轻人身上拥有成为酋长的特质,年轻人也学习了老酋长的经验,慢慢成长起来。在影片故事中,学生充分理解到:责任心和诚信是最珍贵的职业品质,也是获得他人尊重的珍贵品质。
尊重生命发展,重视生命教育是人的教育与成长的永恒话题。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里引导学生加强修养、丰富学生生命成长的特殊舞台。生命教育是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光影艺术中感受生命智慧,引导学生修身养性,应当成为校园文化节的重头任务。以“感恩·成长”主题为例,可以开展《奇迹男孩》《小鞋子》《爱·回家》《放牛班的春天》等的观影,在观影中让学生明白,不应该嘲弄、欺负比自己更弱的人,学会关爱身边的伙伴以及亲人、减少抱怨、学会道歉、学会表达爱等。
为更好发挥观影的正面作用,应做好观影前的宣传、指导,以及观影后的分享与表达。例如联合学生社团,在观影前做好海报宣传,也可利用墙报做影片的专题介绍,营造积极讨论和表达的氛围。邀请相关教师或嘉宾做观影讲座,更充分、准确地引导聋生深入地理解影片蕴含的生命内涵,从而获得生命智慧的启迪。在观影后组织讨论观影感受,交流观影心得,鼓励写一写观影感想。可以组织一个电影社,每学期为师生排演一个电影桥段。从观影,到分享(表达),到排演(创造),为聋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生命体验与表达的舞台,引导学生从关注电影中的人生,引申到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生命的体会抵达心灵深处,获得生命的长足发展。当学校坚持正面直观的生命熏陶教育,就必然指引着聋生逐渐地建立起健康的生命价值观,获得对自己生命、他人生命以及整个生命世界的珍惜与关怀。
周末是住校聋生最悠闲的时光,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段举行“校园周末电影时光”,为学生开拓更多的生命观察学习的空间。可以让值班教师根据计划投放优秀影片,每一周或者隔一周安排一次,可以分主题也可以结合节日开展。以主题为例,一个学期播放以生态环境纪录片为主的《帝企鹅日记》《生命》《人类星球》《地球脉动》《植物之歌》等,展现大自然里其他的生命状态,培植学生关爱大自然生命的情怀。
观影后,鼓励有能力的高学段学生写成周记,把剧情内容复述下来,简单写下自己的感想。任课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周记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的困惑及时予以解答,对于不正确的观念予以及时纠偏。如此,既丰富了聋生的周末文化生活,又开拓了聋生练笔的素材场景,更提供了聋生生命成长的观察学习空间。长此以往,聋生的生命素养、科学素养定会有不少的积累,而伴随而来的一定是聋生对生命智慧的习得。
聂春子在《电影心理疗法的理论研究》一文提出:“一部好的影片就如同一个个现实的心理案例,它是对人性的剖析、揭露和治疗,更是对心灵的引导、启发和鼓舞。”[3]生命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课题,聋校应借助优秀电影文化,有指导、有计划地开展观影活动,开拓聋生生命体验的时空,使生命教育活动呈现出直观的“生命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