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规范化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预防的效果观察

2021-11-30 05:58:34苏树娟郭子文李孝红叶永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8期
关键词:干细胞规范化护理人员

苏树娟 郭子文 简 黎 李孝红 叶永斌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广东中山 518400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血液内科较常见临床治疗方法,其中干细胞指有无限或永生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能产生同自身一样的子细胞,也能产生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已特化的细胞,还可分化为祖细胞,对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及组织、器官运作有重要作用[1-2]。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先通过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再输入采自自身或他人的造血干细胞,帮助患者重建较正常的造血能力和自身免疫功能,但造血干细胞移植易有感染风险,需加入护理风险规范化干预以预防早期感染,降低其感染风险,保障其移植效果[3-5]。本研究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行护理风险规范化干预的早期感染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 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病房号的单复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 例。对照组中,女9 例,男11 例;年龄20~62 岁,平均(32.69±5.81)岁。观察组中,女10 例,男10 例;年龄19~62 岁,平均(32.64±5.74)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纳入标准:①患者身体及造血干细胞符合相关移植指标[6];②经病历核查,本研究患者均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③患者均签字知情。排除标准:①合并造血干细胞移植禁忌证;②诊疗过程中退出诊疗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即由护理人员告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注意事项,指导叮嘱患者做好常规药物治疗,帮助其做好移植前相关指标检验。观察组接受护理风险规范化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医院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共同组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易产生的护理风险问题有正确、深入认识,再由小组成员对此类问题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②风险评估: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病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造血干细胞来源及同患者匹配程度等,对患者经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感染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综合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早期感染预防护理计划。③对症护理:a.口腔黏膜护理。化疗前给予0.8 mg/kg 白消安(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51)预处理,让患者含住适量冰块减少刺激,移植后1、3、6、11 d,让患者含服亚叶酸钙液解毒,以缓解口腔黏膜炎,减轻患者口腔疼痛感。b.呼吸系统护理。每日利用紫外线消毒方式,对百级层流病房灭菌消毒,调控病房温度,并维持在22~24℃,控制湿度在45%~55%;保持气道畅通,若患者有呼吸道症状,则通过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明确其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c.带状疱疹的预防及处理。术后早期即可给予抗病毒、神经痛药物加以预防。d.皮肤专科护理。护理人员有效预防并处理皮肤感染病症,帮助患者保持较好且稳定皮肤状态,在诊疗期患者需隔离治疗,对其分配单人病房,减少交叉感染率;护理人员做好病房内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对患者接触衣物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保障衣物无菌化,降低皮肤感染率,帮助患者保持皮肤表面清洁、干燥;若患者皮肤已有出现坏死、溃疡等状况,及时做药敏试验,以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控制其感染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统计两组护理后的感染发生时间及维持时间,统计护理后仍发生感染的平均感染时间、平均感染持续时间。②统计两组经护理后的感染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护理后出现的早期感染、恶性感染的例数。③统计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利用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情况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无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其行为、语言没有让患者有不适感或反感;满意:虽有轻微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但对其整体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或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其行为、语言有轻微让患者感到不适或反感,但对其治疗无影响;不满意:有严重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不能保持预期的恢复状态,或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其行为、语言有让患者感到严重不适或反感。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感染发生时间及维持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感染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感染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感染发生时间及维持时间的比较(d,±s)

表1 两组护理后感染发生时间及维持时间的比较(d,±s)

组别 例数 治疗后感染时间 感染持续时间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20 20 4.47±1.15 4.51±1.17 0.109 0.914 3.54±0.97 5.86±1.12 7.003 0.001

2.2 两组护理后感染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经护理后感染总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将自身或他人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帮助患者重建较正常的造血能力和自身免疫功能,以达治愈如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某些疾病的治疗目的[7],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保障其生命安全,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易发生早期感染,而致其整体治疗效果受到影响,若患者感染情况较重,则以致其病情恶化,危及其生命安全,降低患者生存率[8-12]。

因此在治疗中加入护理风险规范化干预,以降低患者移植治疗的早期感染风险,提升其整体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保持较好恢复状态,提升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安全性[13-14]。在护理干预中,首先需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将医院经验丰富医护人员组建在一起,形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让其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有一定认识与了解,并根据其各类事件的发生风险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有效预防、干预如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其次对患者的移植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各指标检测结果、造血干细胞来源等综合情况,评估患者经移植治疗后,其早期感染的发生风险,以制定有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减少早期感染发生率,保障其移植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中,护理人员需行对症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病情对其行口腔、皮肤、呼吸系统、皮肤等方面护理,以减少其各部位的感染率,提升其整体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常规护理同护理风险规范化干预间对比可知,观察组的感染维持天数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即经护理风险规范化干预,在较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的感染情况,以降低早期感染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组护理后感染发生次数更少,治疗效果更好,患者能保持较好的恢复状态,能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度。李江岚[15]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早期感染率为30.67%、恶性感染率为10.67%、总满意率为97.33%,对照组则分别为90.67%、60.00%、73.33%,观察组的感染人数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同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行护理风险规范化干预,可有效减少其早期感染发生风险,提升其整体的治疗、护理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即使发生感染也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感染情况,减少感染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干细胞规范化护理人员
干细胞:“小细胞”造就“大健康”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21:20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捐献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商周刊(2017年23期)2017-11-24 03:24:09
干细胞产业的春天来了?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8
干细胞治疗有待规范
中国卫生(2014年2期)2014-11-12 1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