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 曹昌武
目前,青少年受到课业、电子游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正面临着关于青少年体能素养下降和体能训练减少的重要问题,而且,这一问题正在被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如何在完成课业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体能训练,为青少年塑造良好体魄奠定坚实的基础,已经成为教育界体育部门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开展体能训练,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学生的体形。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对此并不是很看重,在教育教学中一味地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而且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对体育课程还不是很重视,时常在体育课堂上只带领学生简单地进行热身运动,然后就自由活动。这样的“放羊”式体育教学方式,尽管对教师来说“省时省心省力”,却无法真正抓住体育课堂的核心。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主课教师经常占用体育课时,进而导致体能训练难以有效地落实,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积极转变传统观念,认清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学生实际和学习需求科学组织,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学生的饮食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每天都会摄入高热量、低营养的食物,再加上缺乏运动,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基于这一情况,通过加强对小学生的体能训练,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过由于受到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再加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多数家长都会予以孩子非常大的期望,要求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正是在这样观念的影响下,小学生课后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学习之余,学生只想放松,很少会主动进行运动。如果这一现象得不到有效改善,则会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则可以将学生从繁重的学业压力中释放出来,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这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在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倡导“五育并举”,即在小学教育阶段,除了要做好基本的学科教学工作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五育”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加强体育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促进学生其他综合素养的发展。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发展需求,树立起“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并采取多元化的体能训练方法,让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其他综合素养也能得到全面提升。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不论是在心智上还是在体能上,与成人相比都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因而如果在小学体能训练中,教师采取传统体能训练的方式,不仅会收效甚微,甚至还会对学生的身体机能造成损伤。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体能训练的教学思路,并在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需求、运动偏好等情况的基础上,采取适合小学生的体能训练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体能训练的欲望,并取得良好的体能训练效果。
比如,由于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在体能训练中,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说一遍、做一遍就会了,教师需要反复地讲解、训练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应积极转变体能训练思路,并通过一遍遍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领会正确的体能训练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在理论课上,先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和讲解体能训练的知识和要点,帮助学生对体能训练内容产生初步认知。然后在实训课上,教师则需要先向学生示范一遍标准动作,而在示范的过程中,则要求学生要认真、仔细地观察示范动作,并与理论课上所学的内容进行对比,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体能训练动作和内容的了解。接着,教师则可以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并就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出和纠正。最后,当学生结束体能训练后,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对体能训练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说一说自己在体能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或者也可以分享自己体能训练的心得等,实现对体能训练效果的进一步强化。
体能训练需要经过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才能显现出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必然可以取得一定的训练成效。另外,能让学生在体能训练中长期坚持下来的,除了教师的外力监督外,必然与学生体能训练的内在动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只有当学生对体育训练有着一定的兴趣,才会在体能训练中始终保持着积极性和能动性,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成功。因此,在小学体育体能训练中,教师还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训练需求,对训练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体能训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在长期的体能训练中坚持下来。
比如,教师可以将体能训练与游戏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传统游戏“丢手绢”的游戏规则进行改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个为攻击组,一个为保卫组,其中保卫组的学生通过手牵手的方式围成一个圈,并让一个学生手拿手绢,站在圈子的中心,而攻击组的学生则站在圈外,在规定的时间内想办法突破障碍,从中心位置的学生手上抢到手绢。当抢到手绢后,保卫组的学生则需要追逐拿到手绢的学生,当规定时间结束后,手绢在哪个小组的手上,哪个小组就获得了胜利。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体能在游戏当中获得提升。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观念阶段,合理开展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体能新陈代谢,提升他们的免疫力。而且,经常开展体育锻炼,还能确保葡萄糖和神经细胞氧气的供应充足,促进学生智力发展。针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关注这一点,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体能训练,以便有效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以软梯训练为例,其动作路线存在很多的变化,动作方式也多样化。这些内容从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不过在具体操作中却不是如此。为此,教师可以将其与“跳格游戏”相结合,这样便能丰富体能训练,锻炼学生的协调性与灵敏性,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训练需求和身体素质等情况。同时,还应该采用合适的手段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得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理思考与探究,这样才能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以100 米往返跑这一训练项目为例,在具体开展前,教师应该给学生进行示范,讲解一些注意事项和要领,之后再让学生亲自练习。而且,训练形式可以进行变换,这样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助力。在训练完成之后,教师还得加强关注评价反馈环节,让学生自主总结与反思,之后由教师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开展体能训练十分有必要,不过要想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引入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式进行训练计划的设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除此之外,小学体育教师还得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体能训练中渗透趣味性与生动性,以便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