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孙强华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学科活动,教师要考虑更多现实问题,对教学制约因素做客观梳理,对教材资源展开深度发掘,优化教学情境设计,优化活动组织,以丰富的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成长体验的机会。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围绕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展开教学探索,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应该引起学科教师的高度关注。
历史学科有丰富的活动设计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要深度研究教材内容,对教材做发掘,全面整合教学素材,形成活动设计方案。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都包含更多活动设计内容,教师在具体挖掘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实际,对学生展开适当的思想教育,让人文素材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历史教材中活动内容信息众多,需要教师做具体筛选,以提升教育力度。
如教授八年级历史下册“抗美援朝”,教材中包含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事迹内容,教师针对这些内容做人文教育借助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让学生在视频观看中展开深入思考和互动交流,对战斗英雄的壮举进行点赞。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邀请部分学生讲述掌握的其他抗美援朝故事,因为事前有准备,学生讲述得都比较顺畅。有学生讲述上甘岭的故事,甚至引入《我的祖国》这首歌曲进行辅助表达。还有学生介绍《英雄儿女》电影,给大家带来更多新鲜的故事。教师组织学生聆听故事,设计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做互动交流,学习志愿军的献身精神。教师综合学生讲述情况,推出一些延伸思考问题和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借助信息渠道展开素材收集,展开相关学习行动。教师深入教材展开对应研究,整合历史素材内容,借助影视材料做引导,推出观看思考和讨论学习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多互动研读的机会。学生对英雄故事有特殊接受心理,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和组织,利用丰富的影视资源做对应操作,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在人文教育中建立思想认知基础。
历史学科渗透学习活动,教师要对活动内容做整合处理,以便顺利启动历史课堂教程,推进教育进程,对学生思想展开培养和历练。在设计学科教学活动目标时,教师注意强化学生思想认知体验,促进其学科能力的成长。教师要对教学活动内容做融合处理,梳理教学活动设计思路,启动活动程序,让学生在多重学习体验中成长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授“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包含更多人文内容,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实现途径和奋斗目标,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伟大构想,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等内容。在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先投放问题:“什么是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学生开始热议这个问题,但都不能准确而全面地解读其丰富内涵,教师结合学生介绍做归结讲解,对中国梦做内涵梳理。特别是结合“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对中国梦做深入诠释。教师将活动内容以目标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有了更明确的学习方向,确保教学充满活力和动力。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梦,是中国人民的国家梦,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和组织,让更多学生对中国梦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够在思想深处形成感悟和体验,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与每一个国民都有直接关系,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梦也会自然实现。教师从思想教育角度展开施教和组织,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触动。
课堂教学需要情境的支持,教师精心选择情境打开形式,适时启动活动程序,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都能够带来丰富的教学激发动力。学生对直观情境有更强的敏感性,教师不妨借助媒体、故事内容、问题设计、生活观察、实物展示等辅助手段,建立学习活动氛围,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活动目标落实中完成思想成长。特别是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创设直观学习情境,还能够展开信息收集,让活动性学习更便捷。
在教“民族大团结”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歌曲,要求学生集体跟唱,然后展示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地图,要求学生做细致观察,找出不同民族的所在区域。学生对歌曲非常熟悉,自然能够兴致勃勃地演唱。在观看地图时,能够借助其他学科知识做分析和讨论,教师深入课堂,与学生一起互动,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集体研究。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让学生对不同民族服饰和舞蹈等文化因素做梳理,学生积极响应,自然进入学习讨论环节。教师设计了民族舞蹈展示活动,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民族舞蹈做针对性展示,课堂学习气氛被点燃。教师借助多媒体做调度,引导学生演唱歌曲,观看图片和地图,在互动交流中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活动展示的机会。
学习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教师要做精心筛选和设计,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做推演组织,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建立活动认知基础。故事讲述、话题辩论、历史展览、参观走访、社会调研、信息收集、红色旅游等,都蕴含丰富的人文内容,学生对这些实践性学习活动也有更高的参与热情,教师要做好教学评估,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以及条件限制情况,最大限度安排和组织学习活动,以有效提升人文教育品质。
在学习“科学技术成就”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展开梳理性阅读,对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事迹做重点梳理,然后设计信息收集和合作互动交流活动:“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等,都属于我国重大科技成果,借助多种信息渠道展开收集,对相关内容做了解,准备参与课堂互动交流活动。学生开始阅读教材内容,进入网络展开信息收集,对相关信息做筛选处理,获得最有价值的学习信息素材。在班级互动交流时,教师与学生直接对话,对学生信息收集处理情况做评价,确保合作交流活动顺利展开。在具体展示环节,很多学生还涉及载人飞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内容,在共同讨论中达成学习共识。教师将一些素材信息以电子课件形式做直观展示,要求学生做对应观察和讨论,给学生互动交流提供素材支持。教师推出科技成果素材信息收集任务,与学生学习形成高度契合,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都已经具备,自然能够做出积极响应。科技、文化都属于人文教育内容,教师借助媒体手段做学习发动,组织学生展开自主交流活动,都为人文教育顺利展开创造条件。学生有运用信息技术的意愿,教师展开对接性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实践的机会,其调度作用更为显著。
历史学科教学渗透活动内容时,教师要做生活对接处理,结合社会生活认知展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入社会实践环境中展开学习和体验,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科认知成长机会。教师要借助社会和家庭的力量,推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历史小课题研究任务,要求学生深入社会和家庭,展开走访调查活动,结合社会要素进行学习研究,构建人文学习体系,在广泛社会实践中建立认知能力。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展开学情调查后,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做教程安排,能够带来丰富激发效果。如教授“社会生活的变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对教材内容做梳理解读,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生活情况做信息回馈:“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可谓是日新月异,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了更大变化,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对相关情况做详细介绍,可以选择一两方面做重点展示。”学生听说要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自然能够积极回应。教师在介绍形式和介绍程序做规划提醒,让学生自然进入深度思考。学生开始介绍自己的生活现状,对居住条件做重点介绍,三口之家居住在一百多平方米的楼房内,而且是比较高档的小区,配套设施齐备。也有学生对出行情况做介绍,家里四口人,有两辆小轿车,还有电动车,出行非常便利。还有学生对饮食情况做展示,家里不仅追求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生活情况做实际介绍,展示出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虽然学生没有经历过改革前的生活,但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最为熟悉。教师让学生在具体介绍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家庭生活条件非常优越,我们需要珍惜这些美好。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动机,还能够有效提升课堂魅力指数,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造条件。而教师通过挖掘教材资源、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情境设计、组织学科活动、对接社会生活等手段,都可以创造更多活动教育机会。因此,教师要有教学内容与活动相融合的意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做具体的教学组织,从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