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月 娜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我国将旅游业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战略的支柱性产业纳入国家战略体系,《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2019》显示,2018年我国旅行社机构从业人员411384人,A级景区从业人员1344759人[1]。在发展迅猛的旅游行业中,导游队伍作为旅游接待服务的纽带,是旅游主体进入旅游客体的重要支撑,是旅游经济发展的火花塞。但本该作为旅客和文化美景之间关键桥梁的导游,近几年“强制购物”“辱骂游客”“欺瞒消费者擅改行程”等负面消息层出不穷,部分从业者“德不济、技不强”严重影响导游行业良性发展。
高职导游专业德育课程与其他专业德育课程并无差异,普遍采用大班制,以理论授课为主,德育课老师对专业知识领域了解欠缺,授课侧重于共性的德育培养,学生重视程度不高。
高职导游专业三年级面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德育课不再开设,课程基本为备考服务,教学过程明显带有理论说教特点。
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历年调整,知识点不断增多,专业课老师教学任务量较大,授课时既要实现导游专业知识的讲授和带团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实现导游词创作和讲解。师生更倾向于通过理实结合不断巩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实现知识迁移,而忽略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内化。
高职学生评奖评优一般依据5大模块:学习成绩、个人优秀事迹、所获证书(技能证书+荣誉证书)、参与活动和参与管理经历。评价标准上,没有从未来职业角度出发,并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德技并修的水平。评价主体多以校内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尤其是企业、行业评价。在评价形式方面,结果性评价多于过程性评价,与导游行业实际工作要求联系不紧密,达到学校育人标准但忽视企业用人要求。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即“双高计划”)颁布,2019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双高计划”第一轮56所高水平学校和141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旅游管理方向成功入围的有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群。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群,涵盖导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电子商务、工艺美术品设计、表演技术、旅游外语等课程,面向的岗位群是“互联网+现代导游”复合型人才:专家型导游、管家型导游、智慧型导游。高职导游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具有深度专业知识、综合技能,拥有新技术、新科技、创意研发理念和应用技术的创新型国际化专业人才”。主要包括面向国际、国内旅行社的国际国内旅行管理人员;休闲度假、深度体验游咨询人员;一站式旅游产品综合服务人员,从事旅游产品设计、研发、定制、销售、接待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旅游产品综合服务工作;智慧旅游导游导览技术人员等[4]。
高职导游专业群“立德为本”是现实需要。导游员在世界范围内被誉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拥有较高的社会话语权。导游员借助旅游行业优势进行爱国教育和文化宣传,这是导游专业学生的“大德”,为做人立业基石。
高职导游专业群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塑造学生的职业“公德”:理想信念塑造、从业道德树立、核心内涵培养、职业意识训练。职业理想信念塑造涵盖职业兴趣培养到职业认同,职业选择与目标定位,再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过程;从业道德从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四方面树立;结合岗位特点,核心内涵培养包括创造思维与判断能力、岗位适应与耐挫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问题解决与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灵活应变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职业意识训练旨在提升学生时间管理意识、市场营销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服从大局意识、主动服务意识、主体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从导游从业人员个人发展角度及幸福感、归属感出发,高职导游专业群需塑造学生从业过程中自我提升意识和自我认同,即“私德”。包括激发成就欲、培养跨行业持续学习能力、开拓国际化视野、内化反思自省学习意识。高职导游专业群以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胜任导游工作第一线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导游专业群的学科性质和导游员的职责要求学生必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双高计划”对学校和专业的建设要求是: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高职导游专业群要成为服务当地经济社会、推动行业技术技能创新、支撑区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导游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强技”是根本任务。
传统的导游职业技能包括语言技能、带团技能、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学习技能[3]。“双高计划”视域下的高职导游专业群培养的导游人才,除传统导游职业技能之外,还需具备多语种导游服务技能、智慧旅游服务与管理技能、专项旅游定制及全链式管家服务技能、新媒体营销策划技能。
多语种导游服务技能包括出入境服务技能、涉外公共服务技能、境内外旅行生活服务与联系沟通技能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技能,能随机应变,将自然科学、人文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满足国际旅游市场职业需求。
智慧旅游服务与管理技能即能够借助5G优势,运用3D和VR技术传播在线旅游、云旅游,提供智慧导览和服务,能够运用智能技术帮助景区打造共享型、智能零售型、娱乐放松型、智能服务型等多元化增值服务产品,多维度提升运营创新能力,拓展纵深业务。
随着休闲度假、体验等旅游形式的普及,导游员需要具备专项旅游定制及全链式管家服务技能成为特色旅游细分市场的专业人才,为游客提供定制、咨询及旅行过程中的一应服务。
得益于网络时代的自媒体技术,各类“网红导游”引人关注,他们无一例外具备较强的新媒体营销策划技能,善于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包装自己、运用互联网流行元素补充导游服务、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因此,培养复合型导游人才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网络策划技能、新媒体营销技能。
“双高计划”将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简称1+X证书制度)作为重要任务,结合高职导游专业群德技并修的育人目标,高职导游专业群须以导游资格考试为学历教育基础,以市场“岗位群”为导向打破专业壁垒,多专业联动拓展学生多项技能。
目前高职导游专业群可选择的“X”证书部分体现复合型导游人才的技能要求,包括:旅行策划师、景点讲解、民宿管家、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于国家目前对这类“X”证书还未发布教学标准,各高职院校及专业群大致沿用了传统的旅游专业课程,部分考点和技能操作虽有所涉及,但专业模块欠缺。[5]。高职导游专业群要实现技能复合型,服务全链式的培养目标,必须突破本专业界限,积极对接技能证书涵盖专业,合力建设课程模块,灵活设置课程体系,以导游专业核心课程+“X”证书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的形式确保职业技能培训符合岗位需求。
在“1+X”证书培训过程中,学历教育强调德育,学生理论掌握程度与考评结果挂钩,知识点必然得到强化,但精神内化仅靠“博闻强记”显然不够,更新育训结合方式才能提升德育效果。“国家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中的“金牌导游”项目区域影响力逐渐显现,高职导游专业群应积极对接平台优势,共同开展专业内涵建设、探索培训模式、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育旅游行业新血液。通过金牌导游分享从业经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以金牌导游极具鼓舞性的人际吸引力和诚信品质,成为学生道德榜样,引领学生“明大德”。依托工作室平台,开展课程资源整合与实施,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成实践教学资源,培育跨界思维和创新思维。行业先锋在育训过程中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树立技术标杆,使学生明确职业愿景,严守“公德”。以“岗课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接触最新最前沿的旅游知识和市场资讯,以实际操作+大师点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到工作过程中,培养职业道德,锤炼团队意识,激发工作责任感和荣誉感,帮助学生“严私德”,从而实现从入门者到行业能手、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型升级。
深化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为行业输送德技双优人才是高职导游专业群建设的重中之重。
首先,学习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协作“项目群做法”,政府牵头搭建平台,整合区域内旅游企业和高职院校导游专业资源,以“项目”为共同目标,产教共建合作项目,直接将生产服务过程嵌入教育过程。如当前研学旅游市场日趋红火,可由文旅部门、教育部门引领监管,组织教育机构、旅游企业与专业群联合开发“研学旅游项目”,将专业教学全链式融入到产品开发设计运营的整个过程。
其次,地区产业群全面参与高职导游专业群育人,专业群对接产业平台,依据产业需求从供给侧着手“按需培养”,产教合作全面覆盖课程体系设计、技能证书开发、课程教授、实习求职和设施资源共享等,培养与行业德技诉求相契合的高技能人才[6]。
再次,由教育部门和产业协会共同成立奖励基金,对于不以营利为目的、主动承担职业教育的企业给予尊重和褒奖,鼓励更多优秀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营造产教育人良好的社会氛围。
“证赛结合”即以职业技能证书要求为基础,以竞赛项目要求为标准,以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竞赛体系为抓手,构建科学合理、规范系统的技能大赛集训管理平台,以竞赛标准优化课程体系,以竞赛理念激发师生创新思维,以竞赛环境引领教学环境和实训条件改善,以大赛指导考证,以考证助力大赛,以赛促教,以证导学,证赛并轨,稳定、持续地向社会输送德技双全的复合型导游人才。
打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支持,首先,专业群以行业产业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考评主体,广泛引进社会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考评机制:一是建立渠道引进学生家长参与学生德技并修评价;二是搭建平台展示行业对专业群育人结果的反馈;三是改变政府评价集中在办学规模、办学能力和教学成果的现状,以考证、参赛及服务社会结果对高职导游专业群学生的综合能力(思想道德、技术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进行评价;四是在评价方式和评价时间上进行创新,将以传统的课程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方式改为综合考虑课程评价与实习评价相结合,掌握知识能力与行为修养考核相结合,建立全过程、全要素、全员性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以公益实践让学生走向社会,让社会成为德育园地,让学生在为社会服务中,在个人与他人的互动中树立服务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心。以制度形式将服务实践活动固定下来。同时将公益实践情况与德育考核挂钩,让学生的公益服务活动有组织、有程序、有考核,切实保障服务质量。其次公益实践要围绕专业开展服务,高职导游专业群学生在语言能力、人际沟通方面有明显优势,可以让学生参与公益宣传、外事接待、会展服务等,使学生在实践中体悟价值,引导其在服务社会过程中践行自我教育,将学习“工匠精神”变为自我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