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在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应用现状

2021-11-30 10:13黄砚萍冯晓璇段雅静封幸幸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医养艾灸穴位

董 硕,黄砚萍,冯晓璇,李 洁,段雅静,封幸幸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科,北京,100091)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模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人口老龄化发展事态呈现出少子化、失衡化、高龄化[1]。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抗病能力衰退,是疾病的高发人群。近年来,患慢病、失能半失能、失智的老年患者不断增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然成为社会性问题。中医护理方法用于老年人的辅助治疗,在改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对中医外治法在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旨在为改善老年人生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为中医外治法与医养结合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提供参考。

1 国内养老现状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有2.54亿人,老龄化比例已达18.1%,65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超过1.76亿,比例为12.6%。我国半失能、失能老人已超过4 000万人,完全不能自理的达到1 240万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在机能衰退不能进行日常生活自理的情况下选择机构养老,对医疗康复护理和日常的生活照料的需求日益增长[2]。老年人呈现出“带病生存”的生活状态。为了缓解养老问题,我国提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以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我国通过实际情况探索出四种医养结合模式[3],第1种是医养签约,养老服务机构与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医疗卫生机构为签约的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提供就医便利,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诊疗服务、医疗护理服务、中医药服务、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服务等。第2种是养中有医,在养老机构中设立中医内科、中医外科、针灸理疗科室、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第3种是医中有养,与养中有医相对应,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建立养老机构,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的护理支持服务。第4种是延伸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居家养老提供医疗服务,形成医院、养护中心、居家养老双向转诊,实施动态管理。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承担更多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延伸。

2 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的优势

亚健康状态是处于疾病与和健康之间的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状态,是指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却过早表现出活力降低、适应性减退,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是介于生理与病理之间的一类以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的状态[4]。20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亚健康状态属于中医学中“治未病”的范畴。李建生等[5]在研究预防老年病的发展过程时指出,中医理论基础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到明清时期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为后来的老年病防治和养生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治未病”的思想。由此可见,治未病的核心即预防,准确判断机体的生理状况是治未病的前提,中医以其独特的望闻问切诊病方式,在发病之前感知机体变化,治疗于未病之时。《医学源流论》记载:“病之始生浅,则易之;久而深之,则难治。”由此可见,中医药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有效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3 中医外治法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

居家养老是社区养老服务中一种基本形式,在照料护理服务需求方面,81%老年人选择在家养老,其次是养老机构。86%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对就医方面的需求较大,居家养老在医疗功能方面局限性较大[6]。中医护理具有灵活、简便的优势,以其便捷、安全、有效、低价的优势在养老服务服务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宋代陈直所著《养老奉亲书》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老年养生学专著。中医养生疗法对于康复性患者可以起到促进身体康复的作用;对于舒缓型患者可以缓解其生活的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治疗型患者可以治疗疾病,延缓死亡的进程。

3.1 艾灸疗法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唐代王冰注:“火艾烧,谓之灸焫”,用这种烧灼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颇有疗效。《灵枢经》记载:“灸则强食生肉。”强食即增加食欲产肉即身体强壮。可见在古代医家们就发现了艾灸的保健作用。《扁鹊心书》记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还有记载:“余五十时,常灸关元百余壮,……渐至身体轻健,羡进饮食,……每年常如此灸,遂得老年康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艾灸不仅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养生保健的功能日益凸显。人随着年龄增长,肾精日渐衰竭,真元耗散,阳气日衰,易生病患,且病久难愈。此期人群最重养生,而艾灸养生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最佳选择。赵彩娇等[7]观察艾灸神阙穴对肾阳虚家兔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神阙灸可使肾阳虚家兔血清SOD含量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说明神阙灸对预防肾阳虚及对羟基脲所导致的肾阳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Ren等[8]将63例老年人随机分为艾灸组和空白对照组,艾灸组进行艾条悬灸神阙穴,30 min/次,隔日1次,连续2个月。结果发现,艾灸后衰老症状总体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改善优于空白对照组(P<0.01);艾灸组在改善腰膝酸软、失眠等症状方面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组间比较,艾灸组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艾灸后血清褪黑素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且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神阙灸温补肾阳,使肾中元阳充足,可改善衰老。俞晶华等[9]观察艾灸疗法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艾灸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值、成熟,还能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含量提高,自身前后对照(P<0.01)。王凤玲等[10]通过艾灸器操作独灸神阙穴,观察其对中老年免疫调节的作用,结果发现IgA、IgG有明显提高,说明灸神阙穴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以达治未病的效果。董小庆等[11]在艾灸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规律分析中得出结论,灸法治疗失眠选取内关、足三里、神门、百会和三阴交,可治疗患者失眠症状。张鑫鑫等[12]对失眠患者分单双日行隔药饼灸,药饼由85%酒精3 g混合2.5 g药粉(附子、黄芪1:1组方打粉)调制而成,单数日灸气海、关元,双数日灸背俞穴,每日1次,30 d为1个疗程,得出失眠症状改善。安贵霞[13]选取54例失眠患者,对患者双侧涌泉穴施温和灸,每次施灸时间为30 min,同时取神门、心、交感、皮质下等耳穴贴压,治疗效果显著。陈晓琴等[14]艾灸涌泉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取涌泉穴艾灸5~10 min,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睡眠障碍得到改善。郭孟琦等[15]对40例失眠患者进行隔物灸,将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制成药饼,选取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位进行隔物灸,每穴3壮,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效果明显。

3.2 耳穴压豆疗法

中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灵枢》记载:“循行耳区的不经脉与手足三阳经关系最为密切,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却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故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耳朵和脏腑、全身经络联系密切,耳穴埋籽是通过患者耳部刺激经络或者穴位,有宁心安神、行气止痛的良好作用。黄志诚[16]选取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耳穴贴压疗法并配合针灸疗法进行研究。基本穴为降压沟,若肾精亏虚或气血不足则加用膀胱、肾对应穴,若肝阳上亢则添加肝胆对应穴,配合针刺神门、曲池、合谷、风池、足三里、太冲、三阴交及百会等穴,每周3次,观察组患者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侯娜娜[17]对58例失眠患者进行耳穴贴压治疗,取穴心、肝、脾、肾、神门、皮质下、交感等穴位。每次按压1~2 min,每日按压5~6次,睡前30 min加强按压,4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的睡眠情况改善。雷晓菁[18]对60例失眠患者进行耳穴贴压,选取神门、心、脑、肾等穴,效果显著。纪栓菊[19]选取40例在院失眠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主穴取神门、心、肾、皮质下、垂前,随证配穴:心肾不交型配加肝穴,肝郁气滞型配加肝、三焦穴,心气虚型配加肝、胰胆、交感穴,心脾两虚型配加脾、小肠穴,肾阳虚型配加内生殖器、内分泌、艇角、肾穴,胃失和降型者配加脾、胃、三焦、交感穴,结果显示治疗效果显著。张郁澜等[20]采用耳穴疗法配合综合护理对106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症状改善的研究,选取神门、脑、内分泌、耳背、肾、肝等5个耳穴同时配合心理干预,健康指导,观察8周,结果显示患者的抑郁症状明显减轻。

3.3 中药足浴

人体五脏六腑在足部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足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部位,配合中药的治疗作用,足浴可以刺激足部皮肤神经,扩张毛细血管,加强血液循环,起到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之效[21]。吴智琴[22]运用自制中药足疗治疗老年肿瘤患者失眠症状,将自制的中药粉剂泡入温水中,浸泡时间3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患者的睡眠时长明显增加。钱学群等[23]选取低危心血管风险老年人60例探讨复方中药足浴对该类人群心踝血管指数的影响。试验组中药足浴,组方包括人参2 g、灵芝3 g、桂枝5 g、肉苁蓉5 g、薰衣草15 g、当归15 g、红花15 g、川芎15 g、羌活15 g、艾叶15 g;对照组采用温水足浴,均干预30 d。足浴后两组心踝血管指数均低于足浴前,试验组心踝血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赵艳[24]探讨足浴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的影响。对照组采用单纯穴位贴敷,观察组采用足浴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陆玲[25]对44例失眠心脾两虚型患者进行足浴疗法,组方包括党参30 g,白术30 g,茯苓20 g,当归30 g,黄芪30 g,酸枣仁30 g,远志30 g,夜交藤30 g,炙甘草10 g,清水浸泡1 h后,武火煎煮,后改用文火煎煮30 min,每次足浴浸泡30 min,每天1次,失眠症状改善明显。

3.4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有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穴位按摩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徐东生[26]探讨穴位按摩结合理疗对失眠患者的影响,对照组进行理疗治疗,研究组进行穴位按摩和理疗相结合治疗,理疗中结合按摩印堂穴,从印堂穴推至上星穴,反复操作36次;再从印堂穴推至头维穴,反复操作36次;之后抹眉36次,即从攒竹穴至丝竹空穴;对太阳经梳理15次左右,以扇状从前额推至后脑;中指叩百会穴和印堂穴36次,分别顺时针和逆时针对太阳穴进行按揉,之后轻轻拍打头部4 min,以前额为中心点,逐渐拍至左右太阳穴;再以百会穴为中心,轻柔风池穴8次左右;若患者感到明显疼痛则减轻按摩力度。按摩1次/d,治疗周期为15 d。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研究组治疗后PSQ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林燕玲[27]探讨穴位按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药物降压,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选取百会、太冲、合谷、三阴交、曲池。依次采用内向按压、向内旋揉、按压和反方向旋揉四种按摩法进行,全部以四八拍方式进行,每个穴位进行两次四八拍,整个按摩流程进行两次,每次时间控制在25 min左右,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洪玉[28]探究睡眠状况对社区冠心病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中药熏洗配合穴位按摩的效果,选取三阴交穴、神门穴、涌泉穴、安眠穴等穴位实施按摩,根据临床资料、PSQI评分结果并结合睡眠状况将其分为睡眠状况较好组(68例)、睡眠状况较差组(42例)。睡眠状况较差组干预后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

4 小结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重,老年人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老年人群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免疫力差,应当重视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中医护理方法操作简便,疗效独特,能起到帮助老年人防病治病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生理机能、调节心理情绪、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中医特色技术针对性明确、疗效突出。同时,中医特色技术医疗成本低、患者负担较轻,接受度更高。因此,大力推广具有疗效、成本优势的中医特色技术,是解决“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29]。中医外治法成本低,治疗费用低,实用性强,疗效显著,能够减轻老年人养老的压力,应科学指导老年人保健方法,将中医护理中的非药物疗法从医院延展到家庭,助力于老年健康产业的发展。

开放评审

专栏主编点评:本文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为主题,充分体现中医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全文分为4个部分,首先对国内养老的现状和中医药参与的优势进行了论述,然后重点分析中医外治法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全文基本上都是紧扣主题来展开论述,在论述过程中语言较流畅,观点表达准确,思路清晰,对临床具有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医养艾灸穴位
11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医养当兴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作用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婆婆迷上了艾灸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 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