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义庄幼儿园 朱 娟
“鲜花和绿叶之间,鲜花天生丽质,芬芳娇丽,令人赏心悦目,人们把所有赞美的词都献给了鲜花;而绿叶朴实无华,虽然郁郁葱葱,婀娜多姿,但往往被人遗忘。”在我们幼儿园的工作中,“教育”就像鲜花,鲜艳娇滴,众人追捧;“保育工作”呢?就像“绿叶”,平凡普通,默默无闻。《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工作中要“保教结合”“保教并重”。因此,幼儿园在发展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要将保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让“教育”和“保育”像两条腿走路一样保持平衡,真正做到“保教并重”,这样才能让保育这片“绿叶”亦灿烂。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中“重教轻保”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保育队伍的建设以及保育质量的提升。究其原因有:1.保育员的岗位没有编制的设置。幼儿园保育员绝大部分是园所自己招聘人员,很多幼儿园的保育员只有高中学历,甚至有退休人员留用;2.对保育员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很多保育员均为非专业人员,没有进行正规、系统的培训,对保育专业知识缺乏一定的认知;3.社会上对幼儿园保育员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认为保育员只是幼儿的“阿姨”“清洁工”,错误的理解对保育员自身的角色定位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保育员自己也无法清晰定位自己的角色;4.幼儿园对保育工作的开展停留在初级层面,缺少对保育工作的规范而系统的研讨等。
就我园保育员的现状来说,在学历、年龄、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着园所的保育工作管理。这些因素对管理者也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改变现状,开展有效的保育工作管理,幼儿园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精准定位,真正实行“保教并重”与“保教结合”,为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
很多时候,保育员被定为幼儿园的“阿姨”“清洁工”,认为保育员只是擦擦桌子扫扫地,洗洗毛巾刷刷碗,甚至连保育员自身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存在模糊的概念,不能清晰地认识自身的工作概念,从而产生一些自卑感。带有偏差的认识导致幼儿园保育工作滞后,缺乏前行的动力,更缺乏系统与有效的工作行为。为此,我们需要的是改变,帮助保育员在学习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准定位,从而让“保育”重塑形象。
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为此,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保育员的学习活动进行了系统的计划制定,并在每月月初组织保育员开展一次集中的专题式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让保育员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如学习《幼儿园纲要》《幼儿园规程》《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应知应会》等,让保育员知道保育工作不仅仅是“关注幼儿身体的健康与饮食的科学”,同时也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个性的良好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保育目标》《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应知应会》中,帮助保育员认识到保育工作除了“保”,还有“育”,而“育”更为重要。在《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的学习中,进一步掌握学龄期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工作中运用专业知识与幼儿接触,并对幼儿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引导等。
理论的积淀,让保育员模糊的概念逐步转为明朗,使她们能充分认识到保育工作不仅仅是卫生消毒,还必须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与理论,这样才能有更优质的工作,才能促进保育工作的不断发展。用专业知识去武装头脑,重塑了保育员的工作形象,改变了保育员的角色定位,提升了保育工作的质量。
一般幼儿园的教研活动都是针对教师层面开展的,针对教育教学中的某一现象、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剖析与研讨,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如师徒结对、基本功竞赛、集体备课、现场观摩、案例评析、评优活动等。那么,我们的“保育”是否也可以这样做呢?事实证明,“保育”也需要“研”,有“研”的过程才能激发潜能,才能促进发展,才能向优质的保育目标“昂首阔步”。
我园根据实际情况,每学期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一系列的保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保研活动带动了保育员工作的积极性,让保育员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也给保育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保育工作像绿叶那样永远保持着一份新鲜与活力。
1.新老结对,在传帮带中求发展
我园保育员在年龄、学历等方面参差不齐,如有的年纪轻的保育员在卫生工作方面缺乏经验,做事缺少计划,想法不周全;而年纪大的保育员虽然做事很麻利,却对专业知识缺乏系统与科学的认识,往往固步自封。为了弥补双方不足,我园将保育员根据年龄进行适当调配,通常是一个年级组安排的保育员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让不同年龄层次的保育员担当一个年级组的保育工作,基本保持三个年级组保育力量的均衡化;让新进的保育员找经验丰富的保育员为师,让年轻的保育员与年长保育员结为师徒。
通过这样新老结对的模式,促进其相互学习,在传帮带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平时的工作中,新老保育员学会互相督促,互相合作与交流,不断探索保育工作各种细节的有效处理与正确的保育行为,以调整、更新和充实自己保育工作的“含金量”。
2.才艺比拼,在实战中挖潜能
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动态的,不仅仅停留在卫生消毒、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等方面。为了激发保育员自身的潜能,同时也为了促进保育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我园每学期都举行保育员的才艺大比拼,让保育员在实战中展示各自的技能,同时也促进保育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我们组织开展了保育员的“故事台”制作活动,为幼儿的区域活动丰富游戏材料;开展了保育员生活常规赛,强化对保育基本工作的掌握;开展布艺玩具的制作,为幼儿的课程游戏化开展充实游戏材料。每一次比拼,不仅仅展示保育员的心灵手巧的一面,同时也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让保育员对自己、他人有了新的认识,在活动中经验得到了积累,技能得到了历练。
3.现场观摩,在学习中促成长
现场观摩,就像观看一场电影,给人以真切的感受,也能引起观看者的共鸣。因此,开展现场观摩能很好地将保育环节中的点点滴滴进行细致化的剖析与评价,同时也是保育员之间保育经验的传递,使保育员在保育观念、保育行为、保育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从而达到保育工作的优质化。
如开展课程游戏化活动中配教的现场观摩,通过在游戏活动中保育员如何进行配教展开学习研讨。观摩前,被观摩者为了获得最佳的表现状态,与班级教师进行了详细的计划并开展观摩前的班级研讨:当幼儿游戏前,保育员该做些什么?当幼儿游戏时,保育员要怎样来配合教师开展指导工作?当游戏结束,保育员又该进行什么样的工作?等等。有了周密而详细的前期工作准备,在现场观摩的时候,保育员能够做到“胸中有竹”,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也能表现得“大方得体、从容不迫”。现场观摩后,组织开展活动后研讨,请被观摩者进行整个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介绍,并对活动进行自我反思。观摩者对活动现场进行评价,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诊断”。
通过“观摩—聆听—评价”的学习过程,锤炼了每个保育员的专业技能,促进了每个保育员的专业成长。
4.案例点评,在研讨中求进步
还原案例,给人以更真实的感受。针对案例开展点评,让问题“显山露水”,有助于保育员群体与个人智慧的碰撞,让每个参与者的头脑得到一次“冲击”,让原有的认识得到一次超越。每学期有重点地选择一个案例,案例来源于本园,也有来自他园,通过影像的呈现和保育员进行点评式研讨,运用专业理论的支撑,对案例进行不同层面的评析,在解读案例的过程中提高保育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在专业对话、群体互动中,引领保育员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保育员专业能力不断进步。
保育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工作中,需要我们真正落实“保教结合”,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这样才能让“教育”和“保育”相得益彰,让“保育”这片绿叶亦能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