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乐 宋 英 李汉兵 齐敏友 吴 睿
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省杭州市 310014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本科后以培育科研能力为重要特性的高档次专业化教育,按照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对高层次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研究生培育应从重规模向强质量转化,尤其是造就创新思维和能力,完成培育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协同和统一,促进研究生教育稳步健康开展。
《药理学》主要研究在药物作用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改变及机体如何处置药物,《药理学》是医药学教育中的必修学科, 对临床医学工作者来说, 它以基础医学学科为根基(如解剖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来解释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机理, 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同时《药理学》对药学工作者进行药物开发和医院药房配药等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药理学》在医学和药学相关专业学生培育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而医药学院校对该专业研究生综合品质培育的要求更高。借助相关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建构新型学科系统,是培育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穿插交融、知识结构合理、基础稳固、素质全面、适应性强的综合性人才的要害。笔者学校《药理学》专业研究生培育在多学科知识穿插交融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究,将综合素质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讨。借助调整课程安排,优化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立,发展多学科知识穿插交融的读书汇报活动,导师个体化疏导,学生主动性探究,对多学科知识穿插交融教育等多个环节进行深入探索,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和实践性。探究显示多学科知识穿插交融培育模式在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和维,充分运用学生潜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工科院校本科专业背景为药学相关专业的药理学研究生反映出以下问题:
1.1 师生之间业务背景差别化,生源构成比例失衡 笔者学校药理学硕士点设神经、心血管、内分泌和天然药物四个方向,其中80%的导师临床医学专业知识背景深厚,药学相干专业知识背景的导师占20%。近5年笔者学校药理学硕士点招收的研究生中没有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药学相干专业知识背景中药学专业占38.5%,制药工程专业占39.5%,药剂学专业占19.5%。
1.2 学生药学技艺能力强,医学基础单薄 知识背景为药学相干专业的药理学研究生,本科阶段对药学相干课程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骨干课程是药学、化学,触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干课程较少。因此,如何加强他们医学专业知识的不足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1.3 公共英语根底较扎实,专业英语能力单薄 本科毕业生多数具备国家英语四、六级公共英语程度,其专业英语程度低下。
1.4 科研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尚待加强 本科教学常常表现为“以教师为核心”的主动形式,接触专业根底理论知识较少,科研创新素养有待进步。另外,学生入手、语言表现等综合技能不佳。
1.5 在课程选择上重视理论知识探究、轻视实践训练 强化知识教授、轻视实际技能培育,导师对学生指导不足,个体化指导缺如等。
2.1 调整课程安排,差别课程有机整合,构建新型专业研究生培育体系 在正确教育理念指导下,科学的课程体系,对建设学生知识框架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1]。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的根基[2]。药理学从整体,细胞和分子程度上探究药物作用的实质,研讨主要应用理论授课和动物实验办法,同时融汇了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免疫学、病理学等理论和技术,是与多学科普遍联络的学科。虽然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研习了有机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等相干课程,本科阶段学生对于上述课程的重要性认识欠缺,知识驾驭不扎实,仍需要在研究生阶段增强与药理学相干理论知识的研学。因而,笔者给研究生设置了高等药理学(双语)、药理学进展、高级心血管生理学、分子药理学与蛋白质等理论课程学习,意在强化研究生培育中的多学科知识穿插交融教育。同时安排生物医药实验课程,建立基本理论和技能实践、综合技能训练和创新素养训练等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养。
2.2 优化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措施,提升学习技能锻炼 首先选择重点医科大学运用成效良好的教材,在无法选择的情况下,激励各授课教师自编具备专业教材或课程讲义,既要表现课程知识构造的系统性,又要优化教学内容;如高等药理学(双语)课程重点用英语教授药理学新理论,并结合SCI杂志药理学专业文献,培养研究生的专业英语能力。药理学进展课程,精选一些代表当代生命科学发展主流的选题,如基因药物治疗进展、药理学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等。有益于拓宽研究视野,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为其后续开展药理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高级心血管生理学重点介绍心血管生理学的理论和前沿热点问题;分子药理学与蛋白质主要介绍受体分子理论,细胞信号转导与蛋白质研究等前沿知识;生物医药实验重点讲授药理学研究的新方法,如RT-PCR、western blot蛋白表达、免疫荧光示踪、免疫组化、荧光分子检测细胞内钙、膜片钳制技术等;同时,博采众长,收集文献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措施和手段创新是推行创新人才培育的关键,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的保证[3]。在教学过程中,一是增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的联络和切合,特别是强化药理学和基础医学之间以及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展现综合化发展趋向;教学设计上以多学科知识穿插交融为线索,留意将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临床医学等课程密切相关联。比照每一章节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运用形象化、兴趣化、案例式、PBL教学等模式,突显课堂上的教学互动。教学上重视形态、生理功能和疾病药物治疗和生化意义的有机融汇。二是把培育学生科学思维、创新素养的教学内容安排到课堂教学中。三是增多课堂讨论学时,致力培育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动性。正确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是创立有利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环境的首要条件[4]。采用“平时考核+课堂讨论+上台主讲+理论闭卷考试(或论文报告)”的模式,联合“导师个体化引导,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培育模式,注重研究生平时环节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的培育;多指标全方位综合评判学生的综合素养。
2.3 强化导师队伍建立,充分施展群体互助在人才培育中的要害作用 导师品德涵养和学术水准是研究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最核心要素,高水平的导师团队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前提[5]。笔者所在的药理学硕士点首先面对现有的师资力量,健全导师的评聘制度和考核措施,组织各课程导师给研究生办学术讲座,阐释本课程与药理学的穿叉与融汇。其次,每位导师必须为该专业研究生上一门核心课程,同时还必须体现所从事的专业特征,以便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呈现多学科知识穿插融汇。第三,激励导师之间创建科研创新团队。第四,提升对高水平创新人才引进力度。最后,加强导师培训交流,已有3位教师国外深造1年以上回国。
2.4 发展多学科知识穿插交融的读书汇报研讨活动 推广多学科知识穿插交融的读书汇报研讨活动,对培育研究生自学技能和创新精神十分重要[6]。研究生按照自己的专业爱好,学期初将拟定的读书汇报标题上报汇总,由学科组织一起布置读书汇报的日程。每月2~4次,每次由1名同学读书汇报。经过该项活动的锻炼,教师和同学都扩充了知识领域,增长了相关知识,提升了剖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才能。
2.5 采取“导师个体化指导,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培育形式 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准,导师起到重要作用[7]。从研一开始要求学生自学相关知识,或以跟班听课的模式进行主动性学习。要求研究生联合自身科研项目对相关疾病发病机理、治疗方案等进行系统的知识文献筛查。安排研究生参与写作药理学进展和高级心血管生理学讲义等的部分内容,为将来进行药理学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根底。激励研究生参与学术探讨,拓展创新思想[8]。
本硕士点经过2年上述改革措施的逐项落实,学生广泛反映对药理学相干课程知识理解愈加深化,并且在课题研究中,提升了分析处置科研问题的本领。学生科研自主选题数量增多,问题思索探讨也较为深化。
近年来,研究生踊跃主动参加到科研创新实践中,并获得了可喜的创新性成果,2015、2016 年连续两年取得浙江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5篇,国家发明授权专利3项,获“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立项8项,学院华海杯创新创业基金立项9项;国家大学生生命科学本科生科研竞赛2~3等奖3项;就业率达到100%,并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与好评。
笔者借助调整研究生课程安排,优化教育方案,授课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学习技能训练,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健全研究生激励机制等,探求研究生创新人才培育模式,造就适合当前社会发展进步的创新型有用之才。经过两年的应用实践,获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果,在全国同类高等院校崭露头角,得到了同行们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