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延昌 王淑辉
1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神经科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 100853;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科
作为神经病学的基础课程,影像学与神经病学关系密切,神经影像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影像学技术本身也得到迅猛发展,新的影像技术不断涌现,影像检查设备不断更新,并从传统的结构影像学向分子影像等新兴领域不断扩展[2]。通过神经影像检查,能够及时发现人体神经系统病变,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循证医学依据,通过定期复查等方式,也为治疗方案的实施和调整提供反馈建议,有力推动了神经病学的发展[3]。在神经病学临床实践中,很多疾病都需要应用神经影像检查来评价神经系统病变累及部位和严重程度[4]。因此,对于神经病学专业医学生来讲,学习正确的神经影像学阅片方法,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典型影像学特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技能[5]。
1.1 影像学教学与神经科实际临床需要还存在差距 现有的影像学教学是按照人体器官和系统进行讲解,以正常生理状态为主要教授内容,对于神经病学病变引起的影像学改变涉及内容较少。但是在神经科临床实践中,其病变所涉及的主要部位集中在脑和脊髓,少部分还涉及肌肉、内脏等不同部位,且病变所导致的影像学改变有时和正常生理状态存在很大差异[6]。从而导致影像学教学和临床实践内容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指导医学生进行临床实践。
1.2 影像学教学与神经科教学不同步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影像学多在本科医学生进入临床前进行教学,在研究生教学中多作为基础课程,也在临床前完成,因此与神经科临床教学之间存在较长的间隔时间。在进入临床后,由于相关影像学内容掌握不扎实,相关知识遗忘较多等情况,从而影响神经科教学,使医学生很难将神经系统疾病与神经影像密切连接,从而降低了神经科教学的质量。
1.3 教师对影像学教学的重视不足 在目前神经科临床教学时,带教教师多偏重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等知识,对于相关疾病的影像学知识内容涉及较少,缺乏扎实的影像学理论基础,从而使医学生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知识掌握不全面,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2.1 掌握科学的影像学阅片方法 医学影像学以解剖学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刚开始学习的人来说,阅片具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要遵循科学的阅片方面,逐步进行,才能够保证阅片的质量,从而避免发生忽略和遗漏病变的严重后果。在阅片前,医学生首先需要对于患者的临床背景有所了解,要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起病形式、查体异常发现、目前考虑的临床诊断、已完善的其他类型的检查结果进行收集和查阅,从而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有初步的预判,做到有的放矢[7]。其次要对所获取的影像学资料是否符合临床要求进行判断,避免应用不合格的影像学资料从而对临床诊断造成误判或遗漏。对于不合格的影像学资料,需要重新进行检查,例如脑部CT,一般医院常规是不做骨窗检查的,所以很难看出是否有骨折,很容易遗漏。但对于颅脑外伤等考虑有颅骨骨折的患者,必须要获取患者CT的骨窗片,才能够更好地观察颅骨的连续性,判断是否存在骨折。最后要掌握常规的阅片原则。对于影像片进行阅片时,需要掌握系统观察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次序审阅影像片,以防止遗漏病变。并采用左右、前后、上下层面对比观察的方法发现可疑病变部位,并对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数量及周围组织情况进行详细观察,确保不遗漏病变,特别是细微的病变部位。
2.2 综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技术进行神经病学教学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X线、CT及MRI已经成为常规的影像检查设备,在很多教学医院,包括SPECT、PET-CT等分子影像技术也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有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8]。面对多种影像学诊断工具,带教老师需要向学生介绍不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适用疾病的范围,从而为神经系统疾病选择合适的神经影像诊断方法。还要明确不同神经影像学技术之间都具有互补性,只有取各自的优势,互为补充,才能更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同时在临床过程中也要注意,首先选择无创性的神经影像工具,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再选择有创性的神经影像工具,同时也要考虑经济因素。
在传统神经病学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文本教案为主要载体工具进行教学,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也推动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9-10]。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具生动性、形象性和具体性,使书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了生动形象的声像图文,进一步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对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应用多媒体技术,还能够动态观察疾病不同阶段的神经影像表现,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整个神经系统病变的过程,这些优势是传统文本教案无法比拟的[9]。由于文本教案等印刷品相对于医学的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互联网+技术提供了一种实时教学的工具和手段,有力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10]。
2.3 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在人类已知的6 000多种疾病中,有一半以上会累及神经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很难全部掌握所有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因此必须有所侧重,主要选择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教学。对于神经系统常见的脑血管病、神经免疫疾病、神经变性病、颅内占位等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重点讲解。教学过程中,在不违反医学伦理的前提下,选择应用典型的临床病例,并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等进行教学,使医学生能够立体地获得有关疾病的医学知识,从而加深对于疾病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巩固,获得比较满意的学习效果。
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导入影像学知识,还具有以下优势:(1)将神经影像学知识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带入教学,使医学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疾病多种模式的神经影像学资料和图像。通过获取直观的神经影像相关内容,能够使医学生增加学习能动性,激发学习的兴趣。(2)在教学过程中,将神经系统受累部位的典型病变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方法进行全面展示,能够使医学生对于受损部位的不同影像学表现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使疾病损伤变得更加立体、形象,从而使医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清晰的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掌握。(3)将影像学导入神经病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医学生所学知识更容易掌握,取得较好的成绩,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基础。有研究表明,将影像学知识融入神经病学与常规教学模式相比,医学生在学习成绩、病例分析能力、阅片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高。由此可见,将影像学知识融入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诊断技能,增强影像阅片技能,对其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为了将影像学知识导入神经病学教学中能够确实起到提高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的目的,增强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对带教老师和医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求带教老师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丰富其影像学知识:目前临床带教老师多是由富有临床经验的临床医生兼任,由于临床工作繁忙,有些带教老师教学积极性不高,从思想上对于教学工作不够重视。有些老师可能本身对于影像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无意间对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讲解不能够满足新的教学要求。所以需要进一步提高带教老师的能动性,重视临床带教工作,并根据自身的情况查缺补漏,做好知识储备[11]。其次,要做好影像学教学相关资料的准备。除了一些教学所需的硬件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还需要准备好与神经病学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影像学资料。对于医学生初步接触临床,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储备,这就需要带教老师细心选择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资料来进行教学,突出重点部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使医学生留下较深的临床印象。最后,加强与影像学专业的交流合作[12]。由于影像学是一门独立的临床专业,有其特殊性,所以作为临床专业的医生,要加强与影像医师的交流。对于新的影像学技术的应用,疾病的不典型影像学表现等都依赖于影像医师的指导。在临床教学中,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联合影像专业医生进行临床神经影像读片会,或进行会诊等,增强专业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神经影像学知识。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作为神经病学的基础和重要辅助诊断工具,对于神经病学的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影像学融入神经病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有利于医学生掌握科学的阅片方法,理解和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典型影像学特征,提高疾病诊断能力,从而为进入临床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