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合并颈性眩晕7例

2021-11-30 07:06李德华张卫华饶凯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7期
关键词:阵发性酸痛头晕

李德华 张卫华 饶凯华

1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8级研究生 330000; 2 江西中医药大附属医院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和颈性眩晕均为临床上常见发作性眩晕病,且常与体位有关,常因症状相似而难以鉴别。BPPV[1]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性眼球震颤,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颈性眩晕[2]则是与颈椎间盘退变相关的常见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常伴颈项背部不适、视觉障碍等症状。转颈或变换体位诱发眩晕是主要的体征,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似。两种眩晕均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发作性眩晕,症状相似,甚至同一患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两种眩晕发作,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收集7例同时存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颈性眩晕复杂的眩晕病例,通过观察临床病例的诊疗思路及结合相关文献,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合并颈性眩晕进行分析与讨论。

1 病例资料

1.1 例1 患者女,63岁,2018年8月因“头晕10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既往有中耳炎病史,长期伏案工作史。症见:头晕、以昏沉感为主,平躺、起身时感天旋地转,伴恶心呕吐,持续时间10余秒,头痛,以头顶部胀痛为主,颈项部僵硬疼痛。查体:眩晕时可见旋转眼震。颈椎片:颈椎退行性变,以第5颈椎明显;脑血管超声:右大脑中动脉流速减慢,左椎动脉流速增快;颅脑磁共振:散发缺血灶。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3]分别从情绪、身体和功能损害三个方面进行评分,经评估后DHI评分为84分(分值越高则眩晕程度越强)。初步诊断“颈性眩晕”,予以针灸、推拿、颈部热敷等颈椎理疗后,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但仍感头晕,DHI再次测评52分,行BPPV位置试验提示阳性,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予以耳石复位2次,患者症状完全缓解,DHI评分为0。随诊眩晕未再发作。

1.2 例2 患者男,52岁,2018年8月因“发作性头晕3d”入院,有长期伏案工作史。入院症见:头转向左侧时眩晕发作,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发作时间持续约20s。查体可见双眼水平位眼震。DHI评分90分。初步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立即予耳石复位,眩晕缓解。2d后患者诉头晕再次发作,此时眩晕发作与头部转动如低头、左右转头有关,颈肩部酸痛、僵硬,查颈部X片示颈椎退行性变,寰枢关节失稳,DHI评分38分,诊断“颈性眩晕”,予以颈部推拿、热敷等治疗,眩晕完全缓解,DHI评分为0。随诊眩晕未再发作。

1.3 例3 患者女,66岁,2019年4月因“反复头晕10d”入院,有长期低头个人史。入院症见:一过性头晕,平躺时易诱发,发作时伴视物旋转,持续2~3s,畏光,双目胀痛,视物模糊,颈腰背酸痛。查体:眩晕时双眼向右侧轻微水平位眼震。颅脑磁共振:轻度脱髓鞘改变。颈椎片:颈椎退变。DHI评分74分。初步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予以耳石复位后眩晕较前好转,但仍感头晕,颈腰背部酸痛,DHI评分32分,诊断“颈性眩晕”,中医予以艾灸、针刺、推拿、热奄包温经通络,患者症状完全缓解,DHI评分为0。随诊眩晕未发。

1.4 例4 患者女,42岁,于2019年5月因“发作性头晕2d”入院,有长期伏案工作史。症见: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欲呕,肢冷汗出,每于右侧卧位诱发,持续数分钟。DHI评分96分。位置诱发实验阳性。初步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予以耳石复位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d后出现发作性平卧位头晕,视物旋转,颈部酸痛不适。查体:颈肌紧张、僵硬。DHI评分56分。颈椎X片示寰枢关节失稳。诊断“颈性眩晕”,予颈椎推拿及针灸等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DHI评分为0。随诊眩晕未发。

1.5 例5 患者女,70岁,2019年6月因“反复头晕8年,再发加重半个月入院”,既往有BPPV病史,长期低头个人史。患者诉头晕,昏沉感,起身平躺等体位变换时加重,每年发作3~4次,严重时伴视物旋转,每次持续2~3min,颈部僵硬酸痛。颈椎正斜侧位、张口位示寰枢关节失稳、颈椎退行性变。初步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颈椎病”。DHI评分80分,先予BPPV复位,患者感眩晕较前缓解,此时DHI评分28分,仍有头部昏沉,颈部酸痛、僵硬伴后枕部疼痛。予以针剂改善眩晕,颈肌推拿及针灸、中药热奄包等中医特色治疗,症状消失,DHI评分为0。随诊眩晕未发。

1.6 例6 患者女,68岁,2019年9月因“反复头晕8个月余,加重2个月”入院,有长期低头个人史。症见:发作性头晕,体位改变及低头时加重,伴视物旋转,症状持续几秒钟,无恶心呕吐,颈部酸痛僵硬。查体:颈肌肌肉僵硬如板。颈椎片:颈椎退行性变。DHI评分76分。初步诊断“颈性眩晕”,予以推拿、针灸、颈部热敷治疗后,患者颈部酸痛好转,颈肌松软,头晕较前稍缓解,DHI评分48分。眩晕表现仍为体位改变时发作,持续时间短。予以BPPV位置诱发试验提示阳性,故以耳石复位法2次后患者完全缓解,DHI评分为0。随诊眩晕未发。

1.7 例7 患者男,77岁,2019年10月因“头晕半天”入院。症见:头晕,以昏沉感为主,颈部僵硬不适,颈椎左右活动稍受限,转侧位眩晕伴视物旋转,闭目时减轻,无恶心呕吐。查体:颈肌紧张、僵硬。DHI评分84分。初步诊断“颈性眩晕”,予以颈椎理疗如颈部热敷、艾灸、推拿等对症处理,患者颈部肌肉松软,酸痛感缓解,持续性昏沉感消失,转侧位仍有眩晕、天旋地转感,复测DHI评分50分,行BPPV位置试验提示阳性,再予耳石复位1次,症状缓解,DHI评分为0。

2 讨论

BPPV和颈性眩晕均为周围性眩晕,发作时临床表现常相似,但两种发病机制完全不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5]发作机制为椭圆囊内耳石脱落到壶腹嵴帽或半规管内,使得壶腹嵴顶和淋巴液平衡被破坏, 增加了其对重力的敏感性,引起同侧外周前庭对角加速度刺激信号的接收处理,使得两侧前庭外周器官输入信号不均衡导致眩晕。颈性眩晕发病机制[6]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存在本体感受器紊乱、交感神经功能刺激、椎动脉病变、偏头痛相关颈性眩晕、颈椎结构异常、血管内皮素等多种学说。

综上分析,2~5病例患者均以反复发作的剧烈眩晕发病,或有眼震,位置试验阳性,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明确,予耳石复位术后眩晕缓解明显,但仍有眩晕,且均有颈部酸痛僵硬感,询问病史均有长期低头个人史,颈椎片提示阳性,依据颈性眩晕诊断标准,考虑存在“颈性眩晕”,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处理,患者头晕完全缓解。第1、6、7病例患者初始以发作性头晕,颈肌肌肉僵硬如板为特征,颈椎片提示阳性,可初步诊断“颈性眩晕”,经颈部理疗后眩晕部分改善,但未完全缓解,行BPPV位置试验提示阳性,故考虑存在“BPPV”,后予复位完全缓解。

因此,笔者认为2~5例BPPV合并颈性眩晕患者可能为预防眩晕发作而长期保持头颈位单一姿势,从而导致颈椎病变诱发眩晕。第1、6、7例患者可能两种眩晕发作同时存在,但因颈性眩晕的颈部僵硬、酸痛等特征表现突出,掩盖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作症状。目前BPPV与颈性眩晕相互关系及发病机制尚未被阐明,但能确切的是,眩晕发作涉及病情复杂,即使同一患者眩晕发作,其非由单一疾病导致,可能两种或多种眩晕同时存在[7],临床诊断需详细询问病史、结合患者症状、实验室检查,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正确思路。然而,目前临床上颈性眩晕合并BPPV患者较少,疗效标准缺乏大数据的支持,故仅以临床个案疗效作为参考,为临床诊治眩晕疾病提供相关诊疗思路。

猜你喜欢
阵发性酸痛头晕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肺癌症状早知道
肌肉酸痛不等于锻炼有效
肌肉酸痛不等于锻炼有效
老头晕
老头晕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
作业跳跳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