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科技城西渚实验小学校 陈小惠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说明性文章的习作单元。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指向表达,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提升学生习作能力。《太阳》一文教学侧重了解使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特点,从阅读中学习掌握说明方法的“恰当性”,从而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上《太阳》一课为例谈谈如何阅读指向写作,读写融合,从“读明白”“说明白”到“写明白”。
单元导语是单元教学的指南针,明确规定和提示了“学什么”和“怎么学”,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教学的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聚焦单元导语,引导学生阅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让学习有的放矢
本单元导语由两部分组成,人文主题引用了叶圣陶的话:“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叶老的话告诉我们,说明文教学既要关注文本说了什么,还要了解文本是怎么说明白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阅读要素,“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二是习作要素,“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阅读中学习说明方法,迁移运用,将事物介绍清楚、明白。从读到写,要素相互关联,读写融合,这就是习作单元的特色。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导语页文字,启发学生思考:本单元学习的是什么类型的文章,主要的学习目标有哪些?从一开始,学生就明白本单元“学什么”“怎么学”,知道“说明白了”是本单元的核心。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告诉读者某个事物的知识,帮助读者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叶老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作为语文教学,我们当说:读课文当以“读明白”为首要。所以,“读明白”是“说明白”“写明白”的前提。
《太阳》一文,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对于太阳距离我们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学生能直观感受,这些特点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然而,学生对于太阳的理性认识却未必尽然。“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句话用客观、准确、冷静的语言高度凝练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这方面科学知识并非显而易见。文章从多角度描写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有了太阳,才有植物、动物”“有了太阳,才有吃的、穿的”“有了太阳,才有煤炭”“有了太阳,才有雨雪”“有了太阳,才有风”“有了太阳,才有健康”“有了太阳,才有光明、温暖”。这些描述,反过来说就是:“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地球。”这句话又呼应了“关系密切”。
那么,怎么“读明白”呢? 我们可以这样操作:
出示学习任务一:
默读课文,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每个自然段内容;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五年级学生能够掌握“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一阅读能力,教学中,以开火车方式让学生说说段意。全文第4-6自然段并没有关键语句,阅读第4自然段,学生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需点拨学生细读,提取关键信息“有了太阳,才能……”,进而明白“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迁移运用关键信息,第5、6自然段概括就会水到渠成。
概括段意,仅仅是对内容的理解,可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学生对于文本结构精妙并不十分了解。如何让“读明白”走向深度学习呢?继续提问:“你们8人代表8个太阳的科学知识。如果让你们自由组合,你们会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通过合作、探究的活动方式,学生关注角度就会从文本内容走向篇章结构,思维也从理解转为推敲、分析、应用、评价。所以,这8人会得出两种组合,一种是四个方面:远、大、热、关系密切;另一种就是两个方面:太阳的特点(远、大、热)和关系密切。
如何“说明白”呢?说明文无非就是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将事物说清楚、说明白。
太阳,看得见,摸不着,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作者用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引发我们探索“太阳有多远”的兴致。紧跟着就来了两句准确、科学、严谨的句子“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刚刚的浮想联翩,戛然而止,三个数字的具体描述、两次假设,将万千思绪引向对“太阳的远”理性的认识。为了说明“太阳有多大”,作者从客观角度出发“觉得它并不大”,进而作比较,通过“一百三十万个地球”和“一个太阳”对比,以熟悉的地球和陌生的太阳相比较,揭去太阳神秘的面纱。同样,为了说明“太阳有多热”,采用打比方、列数字、作假设的方法。
这部分教学要聚焦描写太阳远、大、热的语言,感悟说明方法的巧妙,通过阅读中学习掌握说明方法的“恰当性”。大致可以这样操作:
出示学习任务二:
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太阳远、大、热的句子;
2.反复读一读,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集中于太阳“远、大、热”特点,学生能初步感受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作用。但是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并没有观照,还需进一步夯实。可以这样操作:
3.列数字的好处
①换一换:把“一亿五千万米远”换成“很远很远”,把“三千五百年”换成“很多很多年”,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那么,把“一亿五千万米元”换成“十亿千米”,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总结:“一亿五千万米远”“三千五百年”这些数字准确、科学说明了太阳距离地球远的特点。
②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些科学、准确的数字边上,都有一些不够准确地词语,如“约”“差不多”,你觉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总结: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4.作比较的好处
出示太阳和地球对比图,问:太阳系中有那么多行星,为什么拿地球的体积与太阳比较?
总结:地球大家都比较熟悉,地球留给大家的印象是它的体积比较大。用熟悉的事物做比较,使得被说明的事物特点更“明白”。
通过阅读学习掌握说明方法这一学习任务,聚焦、集中说明文语言,让学生懂得如何恰当运用说明方法将事物清楚明白,在阅读中习得表达方法。
阅读指向习作,学以致用,是习作单元的关键,《太阳》也不例外。怎么让学生从“说明白”走向“写明白”呢?
首先,提前布置学生观察一种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事物特点。其次,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运用说明方法介绍清楚事物的特征。最后,交流反馈,在同伴交流中相互提出建议,并修改。接下来,结合苏州地标建筑东方之门,谈谈如何操作:
1.同学们,你们去过东方之门吗?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是呀,东方之门造型独特,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融为一体,成为苏州的地标建筑,是不少人的打卡胜地。我们来欣赏一段网红主播介绍东方之门的视频。认真看,仔细听,他们是怎样介绍的哦!
出示学习任务三:
用上学过的说明方法介绍“东方之门”的高和外形等特点。
小贴士:1.先写高,后写外形;2.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搜集相关信息,筛选出有用信息,对于介绍清楚事物至关重要。教学中,一共引入三组相关资料:学生搜集的、网络视频以及一张对比图表。学生搜集资料,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东方之门的特征。网络视频来源于百度百科秒懂百科,语言风趣幽默,不光介绍了东方之门的高、大、外形,还有许多网红元素,内容驳杂,目的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能力。引入图片,为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提供支架,写得更加清楚明白。
交流反馈阶段,可以分享展示,运用习作评价表,从“写了什么”“写明白了吗”进行评价,真正学会“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将事物介绍清楚”,切实感受说明性文章的作用。
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要找准读写融合训练点,设计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将阅读收获转化为写作能力,从“读明白”“说明白”走向“写明白”,让语文要素在课堂落地生根,实实在在提升学生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