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中的视觉修辞与新闻实践:基于《查理周刊》的新闻漫画研究(1969—2020)*

2021-11-29 08:00赵如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议题语境漫画

■ 赵如涵 罗 晨

在国际传播中,视觉修辞业已成为意义表达的焦点和话语权争夺的主要手段,新闻漫画也被赋予了信息传递、态度表达、对外传播话语权建设等期望。新闻漫画以图像为基底,提供了比文字更加宽广的释码空间,它通过或具象或抽象的符号来完成跨时空的意义建构。自21世纪始,全球多家媒体因所刊载的新闻漫画引发规模各异的社会冲突。2015年初,法国新闻杂志《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的编辑部因讽刺漫画而遭受恐怖袭击即是这些冲突中的典型代表。出于视觉传播日趋重要的价值与新闻漫画的显著效果,本研究从新闻漫画视觉修辞这一角度切入,以《查理周刊》刊载的新闻漫画为例,在国际传播跨文化语境中对其视觉话语生产模式进行解读。

一、漫画与新闻的协作:历史书写与社会斗争

(一)漫画与新闻的属性融合

漫画是一种类艺术式创作,创作者通常用夸张的手法来展现被描绘对象的典型特征,漫画往往携带讽刺意味。①现代语境中的“讽刺漫画”(caricature)源于意大利语词汇“caricare”,意为“增加重量、加压”。这种视觉表达形式在发展过程中,其功能经历了从简单宣传到反思批判的过渡,其特质经历了从被动顺从到积极抵抗的转变。以《查理周刊》所诞生的欧洲大陆为例,从古希腊的壁画到中世纪的教堂穹顶,漫画一直现身于公共场所,担负着道德教化的重任。在英、德等国,早期漫画热衷描绘市民的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图景,一些漫画也会批判皇权与资本家合谋下的社会现实、人们对资本的追逐以及市侩哲学。在16世纪与17世纪的欧洲讽刺文学和传单中,漫画开始成为公众用以反抗专制统治绝对权力的文化武器。随后,一些欧洲国家对民众的镇压促进漫画在多地迅速发展。漫画在约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完成了政治化过程,强化了自身的抵抗和批判色彩。19世纪后期,伴随政治斗争与资产阶级扩张,以及杰出漫画家的不断出现,漫画被广泛应用,并开始成为新闻生产中的一种创新表达形式。由于被纳入新闻生产中的漫画更侧重时事描绘和立场表达,因此新闻组织也不断被卷入舆论斗争中。

伴随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新闻文化变迁,漫画与新闻的结合演化为多种形式,与本研究主体密切相关的漫画类型主要有社论漫画和报刊连环画。

社论漫画的黄金时期当属19世纪末至一战间,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优秀创作者及作品。相较其他种类,社论漫画的讽刺和批评色彩更为强烈。作为一种处于社会可容忍界限内而又较为极端的视觉表现形式,社论漫画被认为是一种“政治暴力”。它通常攻击社会中存在的恶习和弊病,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攻击性。数字技术的兴起进一步扩大了社论漫画的舆论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民族主义始终是社论漫画创作、传播与遭受审查的重要情绪动因。一方面,高涨的民族主义与媒体的审查令与之观点相左的社论漫画者付出了职业代价和生命代价;另一方面,在当下全球新局势中,各国主流媒体的社论漫画创作又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爱国主义倾向。

新闻主题连环画在报纸出现以前多以杂志为载体,传媒技术的进步使报刊连环画渐成一种流行性新闻文化。例如,以“黄孩子”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就以戏谑化、感官化、故事化的方式讲述新闻。报刊连环画于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进入繁盛期。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拉美和南亚部分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间呈现出一种活跃的报纸连环画文化。学者巴库斯通过对美国20世纪六百余幅报刊连环画进行研究后发现,报刊连环画更倾向幽默修辞。②此外,报刊连环画还是一种独特的反应社会问题的形式,有着鲜明的主题偏好(如中产阶层的故事)和价值驱动(如性别角色分工)。③编辑们发现,报刊连环画可以有效提升报纸发行量,并能对政治生态构成一定干预,连环画渐成报纸中最为流行的内容之一。

(二)新闻漫画的社会功能

相比其他漫画类型,新闻漫画具备一些独特的社会功能。首先,新闻漫画是舆论斗争的武器。19世纪法国讽刺刊物《漫画》和《喧哗》通过刊登奥诺雷·杜米埃、查尔斯·菲力蓬等漫画家的新闻漫画来抨击当时严苛的信息审查制度,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在资产阶级新兴时期,新闻漫画作为一种重要的批判武器被广泛调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要求一切无产阶级的报纸都应具备讽刺、幽默、锋利的笔调。他们在创办《新莱茵报》的过程中始终掌握着此种“笑的武器”。在阶级斗争与抵抗封建皇权的过程中,新闻漫画成为表达强烈态度的重要媒介形式。新闻漫画将态度寄托于视觉框架中,成为舆论斗争的一种武器。它的逐渐流行证明了图像可以影响受众对特定议题的感知和理解,进而对舆论产生形塑效果。④

其次,新闻漫画是社会问题的直观化。以中国为例,新闻漫画议题的变迁历程映射出我国的社会发展历程。1903年,伴随西风东渐,中国最早的漫画《时局图》发表于《俄事警闻》,描绘了中华民族当时面临的危机。在五四运动时期,我国新闻漫画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进入20世纪,新闻漫画则集中反映人民的内部矛盾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当前中国的新闻漫画则更多地起到廉政宣传与政策引导的作用。新闻漫画基本如实建构了社会情态,反映了社会重大问题或思潮,尤其是社会分层和阶层流动中显露的冲突与矛盾。⑤

最后,新闻漫画是传播主体的立场表达。新闻漫画是一种具有评论功能的视觉呈现,有异于被赋予客观性想象的新闻报道,新闻漫画在提供新闻信息的同时也表达其创作者或媒体机构的观点。目前,世界各国的主流媒体,如中国《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英国《每日邮报》、德国《南德意志报》、美国《纽约客》等都延续着刊登新闻漫画的惯例,并通过漫画的隐喻功能表达官方立场。

新闻漫画的发展既是新闻整体发展的折射,也是社会斗争与国际传播话语争夺的写照。新闻漫画为国际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份独特的切片。

二、《查理周刊》新闻漫画的要素拆解

视觉修辞分析大致包括视觉形式、视觉话语、视觉文化分析三个维度。形式分析旨在探索图像元素和编码构成系统,需要对新闻漫画中负载的多样化元素进行识别和统计;话语分析要求突破形式走向内核,解读漫画寓意和话语内涵;文化分析意在揭示图像的生成机理,譬如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来讲述图像为何被这样生产出来?图像涉及哪些基本的文化原则和文化命题?⑥

综合上文提及的新闻漫画功能与分析模式,本研究拟以《查理周刊》作为典型样本,从新闻漫画呈现的问题、表达的意图、涉及的主体三个维度出发,利用内容分析法拆解新闻漫画之“形式”。《查理周刊》虽然立足于法国,但其关注视野覆盖全球议题,因此有望从其中解读出隐匿于图像之后的世界图景建构与话语权力分布。除却形式分析,视觉修辞分析的话语和文化维度保证了我们能对漫画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包括从文化的角度推演漫画生成的内在动因。具体来说,我们对《查理周刊》于1969年至2020年间刊载的新闻漫画(n=1817)展开普查,分析单位为每一则漫画图像。

研究者基于前人研究和研究问题中的核心概念设计了内容分析编码表。第一,针对“涉及主体”概念,我们将其界定为漫画中涉及的国家。《查理周刊》倾向于报道社会议题和国际时事政治议题,这使得相关漫画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法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已有报道指出,《查理周刊》与伊斯兰国家罅隙深厚。⑦除却伊斯兰国家外,我们考虑到“单极化”迈向“两超多强”的国际格局转轨背景,特将中美两国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类别。⑧最终的类目包括法国、中国、美国、欧洲其他国家、穆斯林国家⑨以及除这些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

第二,针对“呈现问题”这一概念,我们将其定义为漫画描绘的最主要议题。漫画呈现的社会问题是多元且零散的,将其置于议题范畴下有助于适度缩窄面向,使分析更具针对性和指向性。在对议题进行分类时,我们参考了已有成果的类目设置并予以改良⑩,最终将议题划定为包含政治、经济、科教文卫、宗教、社会等议题在内的七个类别。

第三,针对“漫画立场”概念,我们将其界定为新闻漫画的核心目的,或言漫画创作者希望凭借漫画图像展示自己的何种态度。传统新闻写作中有“普通报道”和“评论”的分野,漫画也同样有描述式和批判式的区别。本研究进一步将漫画意图区分为:幽默社会批判、尖锐社会批判、描绘社会现实及无法辨认。

编码任务由两位来自传播学专业的研究生承担。笔者先对两位编码员进行培训,并回应编码员提出的疑问。其次,随机抽取10%的新闻漫画作为试编码材料,编码员间的百分比一致性指标和Kappa系数都超过0.90,证明编码员间信度达到了理想水平。之后,两位编码员继续完成剩余图像的编码。研究者根据编码结果执行统计分析。由于国际传播特别强调国家的核心地位,因此本文之后的分析亦有所侧重,关注漫画呈现问题和具体立场在涉及主体上的分布差异。

(一)主体的出现与共现

本研究分析的大部分新闻漫画中涉及国际事务,这不可避免地关涉多个国家。因此,在分析单个国家现身频次之余,我们单独分离出多国共同出现的漫画样本,计算国家之间的共现情况,以期从中洞察《查理周刊》建构的国际图景。

在国家呈现上,共有1793幅漫画包含明确的国家指涉。呈现单个国家的漫画共计1616幅,其中,法国出现次数最多(n=1223),其次为穆斯林国家(n=159)、欧盟成员国(n=62)和美国(n=60)。研究者对呈现两个及以上国家的漫画执行进一步统计,发现共现次数超过15次的国家对包括:法国—穆斯林国家(n=44)、法国—其他国家(n=34)、美国—穆斯林国家(n=21)、法国—美国(n=18)及法国—欧盟成员国(n=17)。

《查理周刊》对穆斯林国家的关注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对应的漫画也倾向于建构穆斯林群体暴力、落后、愚昧的形象。这与法国的社会现实不无联系:首先,法国社会正面临严峻的“伊斯兰化”。目前,穆斯林人口已占据法国人口总数的近十分之一,且上升趋势明显。由此带来的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导致民众负面情绪激增,媒体报道频率也相应增加;其次,近年来,穆斯林极端组织对法国本土的公共安全势态构成严重威胁,部分法国民众和精英将伊斯兰教与极端主义、恐怖主义进行绑定;最后,全球化进程与社交媒体的发展加剧了以穆斯林为代表的伊斯兰宗教文化与以法国本土民众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双方的冲突不仅发生在法国本土,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黎巴嫩等国家也爆发了多起反法国集会。

国家共现格局亦体现出《查理周刊》在关注法国—穆斯林国家关系之外还偏好描绘美国—穆斯林国家关系,其缘由是《查理周刊》将美国处理穆斯林问题的决策援引为一种比较和参考。自特朗普政府收紧穆斯林移民政策后,美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互动和博弈成为法国媒体关注的重点。此外,法国与其他欧盟国家也是被描绘的重点,自英国脱欧以来,许多法国民众与媒体对欧盟的官僚政治与多项举措不满,漫画作品中的欧盟官员多受嘲讽,以负面形象出现。

(二)主体与呈现问题之关联

漫画描绘议题是本研究的又一重要关切。研究者在统计议题频率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国家与议题的联合分布,以探索漫画创作者针对不同国家的议题选择偏好。《查理周刊》热衷于描绘的前5项议题分别是政治(n=969,p=53.36%)、社会(n=446,p=24.56%)、科教文卫(n=182,p=10.02%)、宗教(n=112,p=6.17%)、环境(n=45,p=2.48%)。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国家类型与议题类别之间存在相关(χ2=211.650,df=16,p<0.001)。基于校正标准化残差(adjusted residual,AR)的事后比较结果显示,在与法国相关的漫画中,社会议题(AR=11.3)的现身频率显著高于政治(AR=-10.4)和宗教(AR=-2.6)议题;而与穆斯林国家相关的漫画中则展示出截然相反的情形,《查理周刊》偏好描绘与穆斯林国家相关的政治(AR=8.9)及宗教议题(AR=3.2),这两类议题的现身频率显著多于社会(AR=-7.1)和科教文卫议题(AR=-4.6)。对于中、英、美三国,漫画创作者将更多注意力分配给三国的政治议题和科教文卫议题。而在对其他欧盟成员国的描绘上,议题的分布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研究发现基本反映出《查理周刊》新闻漫画创作者对于国内、国际的感知分歧。一般情况下,社会议题多呈现为某些具体事务,需要细致、深入的描绘。面对法国本土社会发生的事件,漫画作者能有更为具象的感知,这导致他们更愿意描摹一个细节化的、具体的国内图景。相反,政治、宗教、科教文卫相比具体的社会事件来说更为复杂抽象,甚至存在专业知识门槛,与这些议题相关的内容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直观感知范畴。对于存有地理区隔的其他国家,创作者更愿意选择非具象议题来报道他者,或者采纳一些既定的认知模式,比如和穆斯林国家相伴相生的宗教标签,以及屡被提及的中、英、美等大国的政治势态及它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博弈。漫画创作者对于国际局势的意义生产本质上是建立在已有认知模式上的再生产,漫画对于国际传播生态的影响更接近于巩固、强化,而非再造、推陈出新。这一发现与心理学中的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存在些许关联,当个体与某客体的心理距离越远时,个体越倾向于采用高解释水平来表征客体,高解释水平往往是抽象的、概化的、主题式的;相反,当个体与待表征客体距离越近时,就越容易采纳更为具体的、形象的、情节式的低解释水平表征方式。

(三)主体与漫画立场之关联

研究者进一步以漫画意图和国家呈现为基础执行卡方检验,以探究不同国家是否有不同的意图侧重。筛选出指涉单个国家的漫画样本后,进一步剔除无明确呈现意图的样本,最后共保留1592幅漫画的编码数据。卡方检验结果证明不同国家在对应意图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χ2=19.664,df=8,p<0.05)。事后比较显示,显著差异仅存在于穆斯林国家相关漫画中,针对穆斯林国家的幽默社会批判(AR=3.7)显著高于无明显情感倾向的社会现实描述(AR=-3.6)。从总体来看,旨在进行幽默社会批判的新闻漫画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这也证明了新闻漫画的最主要功能并非落脚于传统新闻所强调的描述事实,而是更偏向于漫画注重的基于事实展开的讽刺及批评。穆斯林国家中幽默社会批判与生活片段之间显著的比例差异进一步佐证了前文提及的模式延续,也即漫画创作者的创作基底源自长久以来的定式思维和刻板印象。穆斯林国家及民众在画笔之下是一个日常生活意义缺失的群体,他们被置于一个易遭受批判的语境中,创作者不过是围绕既有的权力格局和意识形态进行意义操演,生活片段描述的极度缺失意味着对被描摹客体采取一种陌生化、去日常化的处理策略。

三、新闻漫画的视觉修辞语境:对全球话题的多元阐释

新闻漫画是一种重要的国际传播话语形式,也是建立在象征手段上的符号实践。作为意在劝服他人和促使权力合法化的重要手段,修辞最初被运用于语言文本之上,在视觉文化日益兴盛的时代,修辞从原来局限于线性认知逻辑的语言领域转向以多维性、动态性、复杂性为特征的视觉领域,视觉修辞也成为话语空间构建的主要手段。修辞研究的视觉转向意味着新修辞浪潮的到来,包括图像在内的一切符号系统都被纳入新修辞的研究视阈。

本研究依托刘涛提出的五类修辞机制(包括意指概念、语境、隐喻、意象、接合),并选定“语境”作为分析落脚点来对《查理周刊》刊载的新闻漫画进行视觉修辞分析。一方面,《查理周刊》的漫画本质上是其创作者对不同文化在法国社会的现实境遇的观察,代表着一种对跨语境文明的感知和想象;另一方面,语境本身就创设了一个巨大的语义场,这个场域沉淀着权力形式或意识形态,诱导受众的释义过程沿着场域建立的认知体系展开。换言之,语境在内容生产和传播效果两个环节皆发挥着重要影响。

出于符号表意的不确定性,在缺乏语境提供限定和引导的条件下,我们所接触的仅是浮动的能指,尤其在多模态表意盛行的当代社会,语境的缺失意味着诠释边界和释义规则的退场,使得原本漂浮的能指在社会意义空间中进一步逸散。符号在不同的意义场域中获得不同的释义规则,因此符号本体和所指代概念之间存在开放、偶然、流变的关系。语境的介入不仅确立了阐释边界,更作为一种元话语加入到意义建构中。图像对语境有着更明显的依赖,互文、情景、文化语境可以成为考察图像修辞时的三种语境形态。

互文语境关注主文本与其他文本间的关联。文本诞生于关系结构中,新文本的成型必然联系到对其他文本的改编和征用。一个较为典型的互文语境修辞生成原则是隐喻性原则,比如借用熟悉的符号来建立认知联想,将陌生的视觉符号映射至既有的释义空间,受众也依赖着联想和知觉唤起来对图像内涵的理解。《查理周刊》的新闻漫画以新闻议题为切口,通过与其他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等产生勾连,提取文本间的共同特征,建立起视觉化的叙事逻辑。研究显示,《查理周刊》的漫画文本多与希腊罗马神话、加缪等知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欧洲各国坊间故事,以及欧盟政策报告等产生互文关系,其符号的运用也具有明显的流动性。

情景语境相较互文语境而言,更关注文本系统之外的延伸语境。这一语境代表着跳出文本范畴之外的更大的语义场。不同的情景往往对应不同的视觉元素运用,特定的情景也有可能和一套特殊的视觉呈现风格捆绑,致使特定情景和某些视觉辞格之间建立起不易被察觉的关联。作为法国左翼新闻杂志,《查理周刊》的新闻漫画具有典型的法国与欧洲中心逻辑。从漫画的议题与行动者统计来看,《查理周刊》尝试在地域与时间的情景语境中探索建立内部视觉元素与外部视觉元素的共生机制,并通过关联读者熟知的符号创建更复杂的语义空间。

文化语境提供了更为宏观也更加稳定的释义范畴,视觉符号最终会回归至文化底蕴与社会约定。由于文化设定了最为宽阔的理解边界和规约关系,视觉符码在这一范畴中实现意义转化。从文化语境来理解视觉符号不仅呼应了视觉文化分析的要旨,更使得符号脱离了偏向中微观的形式逻辑,走向社会文化形塑的潜层逻辑。尽管《查理周刊》的漫画涉及多种文化语境,但引发舆论冲突的内容多与宗教相关。法国自由的、世俗化的宗教政策为多元宗教文化发展提供了土壤。伴随法国自身宗教格局的变化以及穆斯林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双方在文化实践与认知中的冲突更为明显。《查理周刊》新闻漫画对穆斯林群体的勾勒也体现出法国社会对伊斯兰教的刻板认知与负面情绪。

在全球议题的视觉呈现中,三种语境共同建构了新闻漫画的话语空间。因互文、情景和文化语境提供了新闻漫画内符号的活动场所,加之符号的传播实践和读者认知的“被迫”强化,一系列跨文化的意义被重新建构和传播。在全球性话题出现时,新闻漫画创作者基于不同语境选择更“精致”的修辞策略,不仅与话题产生勾连,更与相关国家主体建立内在联系。

四、新闻漫画在国际传播中的功能与实践

创作者易基于根深蒂固的认知模式来收缩复杂现实,放大最能吸引关注的意义重点。《查理周刊》“左翼”媒体的自我定位决定了它刊载的新闻漫画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对普遍主义的优容和对他者文化的矮化是主宰其视觉话语呈现的长期基调,这种呈现方式并未寻求两种文化立场的交集,也未培植文明对话的基础,反而使得本就存在的对立思维更加严重。通过对视觉修辞技法中语境要素的进一步拆解,我们发现虽然《查理周刊》新闻漫画与多种类型的文本建立了互文关系,但在情景和文化设定上,欧洲中心主义逻辑和宗教冲突背景被反复挪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西方与非西方间的差异、锐化了原有矛盾,进一步推波助澜了视觉形式设定中埋藏的冲突危机。

《查理周刊》新闻漫画的分析结果对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传播实践而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第一,国际传播需充分关注视觉介质的价值,既要敏锐意识到其他国家在描绘有关我国主题时的明显偏倚与意图的别有用心,又需要把握主动权,力求使视觉图像涵盖多元主题,向国际受众传递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第二,在各类主题的呈现上,应遵循宏大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把较为抽象的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等元话语降维至具体意象和鲜活案例,使图像所传递的内核价值观与信念体系能更容易在跨文化语境中被受众捕捉;第三,无论是立足于被描绘者还是描绘者的角度,都应该警惕潜在的、不易被察觉的刻板印象与标签化思维,唯有坚持平等的、客观的视角,真正理解、发掘其他文明的鲜活特质,才有望实现国际主义指导下的更为公正、平等的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第四,视觉修辞是一项重要的学术分析工具,更是一套可供在国际传播实践中调用的具体策略。

注释:

① Lawrence H.Streicher.OnaTheoryofPoliticalCaricature.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vol.9,no.4,1967.p.431.

② Francis E.Barcus.AContentAnalysisofTrendsinSundayComics,1900—1959.Journalism Quarterly,vol.38,no.2,1961.pp.175-176.

③ Pascal Lefèvre.TheBattleovertheBalloon.TheConflictualInstitutionalizationoftheSpeechBallooninVariousEuropeanCultures.Image & Narrative:Online Magazine of the Visual Narrative,http://www.imageandnarrative.be/inarchive/painting/pascal_levevre.htm,July 10 2016.

④ Martin J.Medhurst,Michael A.Desousa.PoliticalCartoonsasRhetoricalForm:ATaxonomyofGraphicDiscourse.Communication Monographs,vol.48,no.3,1981.pp.197-199.

⑤ 赵路夷:《网络新闻漫画的文本形态与价值取向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48页。

⑥ 刘涛:《图绘“西医的观念”:晚晴西医东渐的视觉修辞实践——兼论观念史研究的视觉修辞方法》,《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年第11期,第48页。

⑦ 陈沁:《恐怖分子为何选中〈查理周刊〉》,财新网世界频道,http://international.caixin.com/2015-01-08/100772433.html,2015年1月8日。

⑧ 阎学通:《国际格局由一超多强转向两超多强》,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https://carnegietsinghua.org/2011/12/30/zh-pub-47221,2011年12月30日。

⑨ 本研究中的“穆斯林国家”与“伊斯兰国家”为等价概念,指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或多数国民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或地区。

⑩ Hong Tien Vu,Lei Guo,Maxwell E.McCombs.Exploring"TheWorldOutsideandthePicturesinOurHeads":ANetworkAgenda-SettingStudy.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vol.91,no.4,2014.p.674.

猜你喜欢
议题语境漫画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