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跃捷 王 娜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新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凝结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最宝贵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崭新气象。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6卷第5、6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将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分为三个部分: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①。同时,李大钊认为马克思学说是“有机的有系统的组织”,并以《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经济学批评》序言等著作为例全面详细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竞争说”“经济论”(包括“余工余值说”和“资本集中说”)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在中国的开展,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及《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等工人阅读的报刊。1920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8卷第4号上发表《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②的13篇文章,通过报刊动员了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讨论。在传播介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之外,新文化运动中一群先进青年也开始结合报刊手段分析中国问题,向中国工农传播新思潮和动员中国革命,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瞿秋白、赵世炎、陈潭秋等人也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和理论家,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投身革命、改变国家命运的理论武器,将其积极运用到现实斗争中。他们创办或参与主编了《湘江评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新社会》旬刊、《向导》《先驱》等一系列革命新闻报刊,报道革命形势、宣传政治主张。这类报纸的特色,从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可见一斑,面对世界浩浩荡荡的新思潮,“如何承受他?如何传播他?如何研究他?如何施行他?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③。可见,紧密切合形势和时代要求,通过报刊等新闻手段介绍宣传新思想,解决核心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初始阶段所呈现的基本特点。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理论成果,这其中也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内容。“红中社”、《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和抗战时期延安、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界整风等新闻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的结合,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的探索。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任务做了科学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阐释。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党报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思想原则,为中国共产党在边区和解放区执政提供了传达政令、联系群众的桥梁,为提升党和边区、解放区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长期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新闻思想,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党的新闻事业时,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新闻思想主要包括:1.强调忠于事实的办报原则。他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写道:“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④;2.对党报功能作用作出明确阐释。毛泽东认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⑤“一张省报,对于全省工作,全体人民,有极大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⑥3.对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毛泽东指出:“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⑦4.对于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⑧;5.提出了“要政治家办报”⑨的重要思想;6.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⑩,而后,又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7.倡导坚持群众路线。“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8.注重文风建设,重视文章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提倡“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新闻思想,是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集体思想结晶,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
当中国的历史航船驶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中,包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在当代的艰辛探索。探索的理论结晶形成了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新闻思想。总结概括起来,有以下八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要使“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2.“必须大力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3.新闻宣传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无论是开会发言、写文章,都要进行充分的说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4.新闻舆论工作要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宣传;5.新闻宣传要改进作风与文风。他强调要“调查研究,反复讨论,少说空话”;6.新闻宣传工作要以社会效益为唯一准则,“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7.要加强对外报道,展示中国良好形象;8.“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新闻工作者也要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新闻思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改革开放这个最大的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推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高度。
进入世纪之交,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苏联和东欧解体,全球化浪潮呼啸而来,国内的改革也进入到了深水区,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舆情、舆论,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涌现,倒逼新闻事业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被不断增强和放大。如何正确引导舆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以服务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作为一个时代的新问题被严峻地摆在继邓小平同志之后的党的领导集体面前。以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将党的新闻思想由新闻宣传思想转变为新闻舆论思想,提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新闻舆论工作要实行“三贴近”原则、新闻传播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等一系列的新闻舆论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在新世纪的新探索,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内容,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奋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新时代。在新时代“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和全国亿万人民通过不懈的奋斗,在鲜活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论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新闻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起来,具有以下主要内容。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职责使命,并非是仅从新闻舆论工作本位层面来论述的,而是从党的工作全局和治国理政大局来论述的,更是从维护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来阐述的。
习近平同志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出发,结合时代发展及媒体格局、舆论环境的变化,对党性原则做了进一步强调。他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除了党直接掌管的媒体,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提出把各级各类媒体都置于党的领导之下,“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都要纳入管理范围,所有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都要实行准入管理”。在这些论述中,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内涵在新的媒体环境和舆论格局下得到丰富和发展,并逐步体现到媒体融合实践中,“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才能确保新闻媒体始终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新闻舆论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他一贯强调的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反映和体现。
习近平同志也详细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党性,新闻舆论工作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指向;坚持人民性,新闻舆论工作才能获得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实际上就是主张在新闻舆论工作中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的内容统一起来,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内容统一起来,既不能因为片面强调体现党的主张而影响和妨碍反映人民心声,也不能因为片面强调反映人民心声而忽视和削弱体现党的主张,二者并重,不可偏废。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把新闻学与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并列为“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并且是构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的一部分,这表现出习近平同志对新闻学学科及其科学性的重视,在他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中我们也发现他对遵循新闻舆论传播规律的特别强调。
面对新的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习近平同志提出要遵循新兴媒体规律和媒体融合规律,如“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并多次强调舆论引导的根本任务是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习近平同志认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和灰色三个地带,不同地带要采取不同的新闻舆论应对策略,“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
习近平同志遵循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来分析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职能,他认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习近平同志说:“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他特别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并且提出了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业角色定位。他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党和人民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二是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宣传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行的奋斗和取得的成就,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三是要坚持正确新闻志向,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四是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
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可以发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新闻事业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领导我国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创造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新经验、新理论,在丰富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新闻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新闻工作重要论述,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推进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谱写了新的篇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凝聚了几代党的领导人对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艰苦探索,凝聚了千千万万党的新闻工作者艰苦卓绝的新闻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在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鲜明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坚持问题导向,立足解决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遵循了一条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所遵循的实践路径,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探讨的最基本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新闻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新闻舆论是一种特殊的舆论形态。舆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因此新闻事业隶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原理,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义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就是紧紧围绕如何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和当代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实际紧密结合而开展的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战争时期暴风骤雨般的阶级斗争逐渐停息,人民内部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构想中,毛泽东同志以很大的精力关注和研究新闻舆论问题。他提出了“舆论一律”和“舆论不一律”的著名观点。即“我们的舆论,是一律,又是不一律。在人民内部,允许先进的人们和落后的人们自由利用我们的报纸、刊物、讲坛等等去竞赛,以期由先进的人们以民主和说服的方法去教育落后的人们,克服落后的思想和制度”。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政治家办报”的观点,是对新闻舆论工作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质,进而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的深刻认识。这个观点批驳了资产阶级鼓吹的报刊是超阶级、无党派的“社会公器”的自欺欺人的观点,也改造了中国传统的“文人论政”的内涵,将旧时报人标举的文人“清谈”和“清议”式的“同人办报”思想,改造成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毫不隐晦自己鲜明的党性原则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当代探索的伟大创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新闻思想,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在推动党的各项事业中的巨大作用。无论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要使“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还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都是对新闻舆论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对于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和与时俱进的认识。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表现在如何看待真理问题上,就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掀起了“文革”刚刚结束后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个人迷信的僵局,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揭示新闻舆论工作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功能和任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沿着正确的路线开展。在国内发生“六四”政治风波、苏联与东欧发生巨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时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吸取国内外深刻教训,提出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时代命题。并对于正确舆论导向的标准,做出了“五个有利于”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正确舆论导向的标准,作了进一步阐发:“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些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最大实际之上的标准,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时代党的新闻思想中生动和具体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不是观念自身内在的、抽象的逻辑演化,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实践性,反映了“客观的真理性”。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进程,从一开始就直面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并且根据重大的时代变革和新闻实践,探索党领导的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功能、作用,探索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命题、范畴、内涵、方向和方法等逻辑线索和发展规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和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继承、发展和创新了“党性原则”“为人民服务”“新闻本源”“新闻真实性”“群众路线”“政治家办报”“思想中心”“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舆论监督”“三贴近”“社会效益”“媒体融合”“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时度效原则”等一系列概念、命题、范畴和原则,努力探索什么是中国特色的新闻学,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进程,是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深刻体察中国的国情、社情、民情和舆情,并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事业的创造性与新闻舆论传播的规律性不断结合的过程,其重要成果就是初步构建了符合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建构,不仅为当代中国新闻工作者开展新闻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世界范围内的新闻学学术宝库,贡献了来自当代中国的新闻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针对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鼓吹的新闻事业是“超阶级”“无党派”的抽象的“无冕之王”,毛泽东指出:“在阶级消灭之前,不管通讯社或报纸的新闻,都有阶级性。资产阶级所说的‘新闻自由’是骗人的,完全客观的报道是没有的。”邓小平指出:“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胡锦涛强调,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习近平提出:“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识别和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侵蚀的能力,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和新闻的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问题上,毛泽东强调:“假话一定不可讲。”“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他批评“不调查,不研究,提起笔来‘硬写’”的不负责任的态度。针对新媒体迅速崛起,传媒生态环境急剧变化,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一些虚假信息泛滥的情况下出现的所谓要求重新定义新闻信息真实性的论调,习近平多次论述维护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他强调:“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
“实践的观点,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起源到发展过程中的始终。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源泉,实践还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的动力。”从完善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手段到尊重互联网媒体的传播规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始终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实践的前沿。当前,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媒介技术的演进和国际秩序与传播格局的变化引发了我国新闻传播实践的巨大变革,从治国理政的工作大局和世界发展总体趋势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传播、舆论引导、新兴媒体、媒体融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等方面作了深入地探讨,他还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对于开展文化强国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治国理政理念、实践及目标的重要作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在当代中国探索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在继承、发扬和践行毛泽东新闻思想、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基础上,初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在当代探索的伟大成果。这些成果弥足宝贵,值得总结和珍惜: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新闻工作者的头脑,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理论基础;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组织保证;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必须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共同思想基础;
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使命和职责;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为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不懈奋斗,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思想路线;
必须坚持遵守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规律,不断探索新闻事业出现的新情况、面临的新问题,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要求;
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这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有力保障;
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新闻宣传基调,这是新闻舆论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保驾护航的工作方针;
必须坚持统筹国际国内新闻舆论宣传两个大局,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讲好中国故事,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略;
必须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新闻法制建设,发挥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优势,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有效途径;
必须坚持抓好新闻队伍建设,这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是建立在当代中国新闻舆论工作实践基础之上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来源,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在当代的创新和发展,实践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不断地推向更加丰富广阔的思想空间和更加高远深邃的理论境界。
注释:
①② 孙郁主编、季水河编:《新文化运动史料丛编》(马克思主义传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79、192页。
③ 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湖南社、湖南自修大学编:《湘江评论 新湖南 新时代》,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⑦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08-5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