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爽
(鞍山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随着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一系列政策以来,学术界高度重视社会治理研究。不难看出,探寻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手段和模式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型的技术与艺术在社会治理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社会工作涵盖了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1]。社会工作不仅涵盖了专业的价值观和伦理、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实务方法与技巧,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架构体系,对解决个体、家庭以及社区发展方面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学界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相关研究仍十分有限。有鉴于此,本文从专业理论视角探究社会工作介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可能性以及介入路径。
社会治理的实质是解决社会发展所衍生出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其主体主要是政府和社会力量。政府治理就是通过管控和宏观干预等手段来解决问题,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社会工作是社会治理的物质载体,拥有自己特有的治理技术与治理方法,作为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媒介和纽带,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工作可以为社会治理提供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壮大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可以为社会治理提供专业的方法与技术,创新社会治理路径;可以为社会治理提供理论视角,丰富社会治理的理论框架。社会工作在价值理念、专业技术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1.基层社会治理定义及价值理念
20世纪80年代,治理是世界公共管理领域的核心内容。西方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格里·斯托克(1999)提出的治理研究,二是Marie D.Hbff(1998)提出的增权与能力建设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目前,国内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分为两种视角,一为建构模式,致力于建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二为解读范式,致力于解释多种行动主体介入的社区权力关系。社会治理机制研究多为诉求整合机制、民主协商机制、多元主体协作和供给机制的分析以及“政府购买服务”必要性的论证。张国磊提出基层社会治理是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以实现公民利益最大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过程[2]。施远涛、赵定东、何长缨提出基层社会治理是在党委领导下,政府负责、社会组织协同与公民参与等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基层社会事务的一个过程[3]。从以上学者对基层社会治理所下的定义不难看出,基层社会治理是在党领导下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一种治理模式。基层社会治理以提升民众的文化素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为价值理念,以服务于民为核心,构建解决群众需求的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居民提供服务性资源。
2.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李迎生认为社会工作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王思斌认为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4]。梳理以上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社会工作强调其专业的价值理念,注重实务过程中科学的方法和技术,针对有需要的困难群体提供专业的帮助,进而达到预防社会问题的产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工作始终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为主要价值取向,基层社会治理以服务于民,提升民众素质为价值理念;社会工作在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团结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而基层社会治理主要任务是帮助困难群众协调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理念具有较强的契合性。
社会工作囊括了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行政四大方法。社会工作运用其专业的研究方法全方位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个过程,嵌入到个体、家庭、社区等主要服务领域。
1.个案和小组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人性化
社会治理的理念是重点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如果弱势群体的问题得以成功解决,也就意味着社会治理将走向一个新的高度。社会工作还可以以社会工作机构为载体,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针对社会弱势群体开展的一系列服务,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实际问题,进而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发展。
针对服务的个体,我们可以采用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通过个案会谈,了解案主的问题,并制定个案计划,对案主进行积极干预,协助案主认知自身问题,促进案主的改变,真正解决案主的实际问题,并提升案主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助人自助”。小组社会工作可以帮助具有同类问题的个体凝聚力量,挖掘小组成员的潜力,形成支持网络,促进改变的发生。
2.社区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社会化
社区社会工作主要依赖于社会组织发展,通过社会组织将有共同爱好的人组建成兴趣小组,通过培养核心人物和权威领袖带动社区的发展,使居民真正参与到社区建设,真正实现居民自治。同时,可以通过权威领袖来带动社区居民建言献策,反映需求,化解社区冲突,更好地发展社区文化。此外,社区社会工作可以通过调动社区资源,积极引导和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集体行动,并有计划地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培养居民自主自治和互助平等的社区精神,进一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沟通水平,通过社区营造和社区照顾等专业性的社会服务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助力治理社会化发展。
3.社会工作行政助力社会治理精细化
社会工作行政主要是帮助居民办理行政业务,对社会政策进行普及、宣传、解释和执行,反映居民问题,解决居民矛盾。社会工作行政为社会治理提供政策支撑,保证社会政策有效执行并一以贯之。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社区的管理逐渐从经验式管理过渡到行政式管理,并承担了维护稳定的主要任务。社区还可以引进并发展社会工作机构这种非营利组织,即除国家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其秉持一种价值中立的立场,在国家和人民群众之间能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国家可以通过培育扶持社会工作机构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进而有效化解国家和民众社会福利服务“供需”不对称造成的“危机”问题。社会工作行政可以帮助社区工作者将办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流程化管理。同时,通过观察居民的情感变化、情绪表达和行为表现来辨别工作方法是否令群众满意,见微知著。社会工作行政在源头上为基层治理把握方向,促进了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发展。
总之,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嵌入社会治理全过程,推动社会治理向人性化、社会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开拓治理新格局,并进一步促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社会工作不仅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系统的服务方法,还是一种制度化的助人职业,可以为服务对象解决社会问题,提升服务对象的能力,整合社会资源,缓解社会矛盾。下面,结合鞍山老工业基地的特点,从社会工作对社会治理的参与层面探究社会工作为社会治理做出的贡献。
鞍山是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自单位制解体后,城市社区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更好地解决基层社区出现的问题,社会工作一直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社会的发展稳定。社会工作一方面与困难群体、贫弱群体相关,另一方面与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关。作为社会福利的传输系统,社会工作与政府部门、社会福利机构、服务对象、社区发生密切联系。社区是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的基本场域,社区居民也是社会工作者的主要服务对象,助力社区居民纾困解难也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从社会福利角度出发,我国当前的社会福利服务制度还处于初探阶段,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主要针对社会弱势群体。例如,低保、残疾人补贴只能让其在物质生活层面维持较低的生活水平,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对于社区儿童、妇女和老年人群体的心理辅导还比较欠缺等。
针对社区出现纷繁复杂的矛盾和纠纷,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纠纷和矛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解决纠纷和矛盾的中坚力量,通过社区资源的调整来缓和社区不和谐的状态和机制。赋权社区居民,强化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力;利用社区内社会组织的力量化解社区矛盾,增强社区居民的互动和沟通;开展自治服务,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和化解社区矛盾,高效地解决社区问题,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提升社区凝聚力。
面向我国特有的社区治理情境,广大人民群众身边的基层组织正是打造社会治理格局的一把钥匙。社区作为人与社会衔接的基本媒介空间,逐渐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场所。在这一领域内,社区居民具有主体身份,其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影响着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孵化基层社会组织、培育社区优良团体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不仅为社区工作者提供价值观的引领和方法论的指导,还可以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基层社会组织生活,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建言献策,增强其参与感和体验感,增强其对社区的认同,加深与社区的良性互动,在相互帮助的氛围中发现自身优势,提升居民自主意识和自我价值感。
社会工作介入基层社区可以促进社区的民主发展。社会工作可以借助孵化社会组织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组织居民建立一套完备的表达诉求体系,通过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将居民合理的意见进行整理归纳反映给社区书记,经过与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协商和沟通,达成解决方法,促进政府与居民的良性互动,减少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摩擦,增进理解,有利于建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组织以专业化的服务介入社区事务的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还可以推动社区治理向专业化和体系化方向迈进。
集众智,汇众力,建立社区治理平台。社区治理离不开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力量多方资源的支持。社会工作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协商自上而下解决居民实际问题,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另一方面,采取“政策+服务”策略,从政策的维度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基本权益,从社会服务维度,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推进精细化的社会服务,妥善处理服务对象的实际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社区教育,对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实行网格长包保到个户,辐射式扩散到整个社区,建立社区服务长效机制。
链接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充分发挥社区的潜在优势资源,政府通过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重要举措主动治理社区。主动治理就是想在居民前面,坐在居民心上,建立社区服务圈,实现服务的全覆盖。通过引进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有爱心的大学生志愿者嵌入基层社区可以节约社区的人力资源成本,搭建“教育参与服务”平台。发挥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的专业性,将过去单一的服务形式日渐丰富。同时,也可以调动社区基层党员资源,积极引导党员群众服务基层民众,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实现“党建+社会工作”新路径。除此之外,鞍山也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创新建立8890民生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服务”模式,将鞍山人民所反映的具体问题以大数据形式呈现出来,可以通过对数字进行深入剖析,制定更好的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践行服务于民的宗旨,为基层数字化治理开辟一条新路。
在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学界关于专业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仍十分有限,探究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社会意义。本文重点探究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的可能性和实践路径。研究认为,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和专业技术能够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开展,具体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不同层面。同时,通过分析社会工作参与鞍山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地方实践,呈现了其多维参与路径。简言之,通过制度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使得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了鞍山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这对于今后深入探究社会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
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可聚焦专业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实践的多维模式,并纳入地方性文化情境因素,同时,关注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境及其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