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资源运用与大学生创新旅游业态对接

2021-11-29 07:10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旅游业资源生态

戴 路

(合肥学院 旅游与会展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为了应对苏联与美国极为敌视及图谋入侵我国的紧张态势,在地理上由外向内收缩迁移,划出了“三道线”,即“一线”(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沿边沿海的国防前线地区)、“二线”和“三线”(13个省、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中部的“二线”地区腹地所建单位俗称为“小三线”,西部的“三线”地区所建单位俗称为“大三线”)。“三线建设”是包括 “大、小三线”建设在内的系统工程,以期实现加强战备与准备打仗及保存发展我国工业与军工产业及科研基础,并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1964年至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7年中,共投入资金2 052亿元,安排了1 100多个建设项目[1],400余万各行业的劳动者投身三线建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祖国大地绘出了一幅幅现代工业底色的画图。今天,我国几乎所有先进的现代工业及国防系列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航天航空、国防科技、交通运输、核能化工、工程机械等等,都能够在三线建设中找到源头。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浪潮汹涌,三线单位及军工企业也面临改革转制转型的困境,以致90年代中后期三线单位纷纷从原址实施外迁。

此后,由于一些管理部门松懈了对于这些地处偏远山区三线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而有些原三线单位留守人员看护也是形同虚设,使得这些三线单位原址的国有资产处于长年累月的闲置或废弃的状态,甚至还出现一些外来人员自行闯入进行各种偷盗损害国有资产与污染生态环境的经营活动,这客观上亟须对三线单位原址的国有资产资源进行合法合规与科学的管理与运用。

新时期,三线单位原址遗存急切地呼唤着新时代创业者尤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者群体的到来,以期充分运用这里的丰富资源创新多维旅游业态,推动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及扩大就业。

一、三线建设原址“精神资源”的华彩性与大学生创新旅游业态的对接

(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诲昭示

精神是人的大脑的一种意识活动,它支配人的行动导向与言行举止,影响着人的思想信仰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性质与面貌。毛泽东同志曾经赞扬辽西战役中解放军战士自觉不吃原“敌占区”老百姓的“无人看管果园”苹果的表现,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精神力量往往是通过榜样的载体来影响与改造人的,榜样就是典型性的凝聚着巨大精神力量的宝贵资源。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榜样可以带动其他人一道奋斗,形成正能量合力,推动事业的长足发展。学习榜样,就是学习榜样的高尚精神及体现榜样精神的操守行为。而“三线精神”的内涵大致归纳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这基本上体现了当年三线建设群体的人格魅力与精神风采。三线人对于祖国的忠诚、对于现代工业与国防事业的热爱、对于人民幸福生活的期盼、对于自己肩负的历史与现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赤子情怀,都成为他们在三线建设中砥砺前行的崇高精神力量。今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不可能只是坦途,其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这样那样困难与挑战的行进过程,而三线精神及体现其精神的典型榜样能够激励他们迎难而上,胜不骄败不馁,勇往直前。

(二)以艰苦奋斗为本色的三线精神是激励大学生创新旅游业态的传家宝

奋斗是在一种高尚精神指引下的,典型榜样带动下的,拥有明确目标、持续努力、方法适宜的扎实行动,“艰苦奋斗”应该是三线建设精神文化资源的主旨。三线人长期扎根于远离城市的荒山僻野,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几十年,默默奉献,矢志不渝,使艰苦奋斗的辛勤耕耘开出灿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我们今天欣喜地看到国家呈现的现代先进制造业硕果累累的大好景象时,不应该忘记三线建设者们当年艰苦创业、耕耘播种的历史事实。因为 “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3]。新时代,全国各行业人群尤其是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仍然需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4]在三线精神的引领下产生了一系列动人心魄的充满艰苦奋斗精神内涵的三线文化,彰显了老三线人质朴而高尚的人生价值情怀。在今天的三线故地的墙壁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书写的体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如“边基建、边生产,先生产、后生活”“深山老林是我家,栉风沐雨开鲜花”等质朴感人的斑驳标语。攀枝花三线建设者们喊出了“不想爹、不想妈、不想孩子不想家,一心想着攀枝花,不出铁水不回家!”的豪迈心声。这些大量的来源于实践的珍贵精神文化资源历久弥新,是新一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者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二、三线建设原址 “物质资源”的多样性与大学生创新旅游业态的对接

(一)三线建设原址丰富的物质资源契合创新旅游业态运营的特质需求

老三线建设者们几十年努力拼搏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各类建筑物群及广袤的地理空间,如今仍顽强显示出“猛士如云唱大风”的浩大气势,尽管表象有些悲怆与冷落。出于当时国防安全的考虑、适应保存自己与准备打仗的要求,当时的三线建设单位选址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大山深处及中部偏僻的农村或山区,基本上远离城市,地理环境比较偏僻,对外联系不便。但从今天的文化旅游发展的趋向特点来看,往日的地理上的所谓 “劣势”可能是今天的“优势”或潜在的热点,因为旅游的最佳去处往往是那些曲径通幽处、野花芳草地。任何产业的创设都需要人财物与人文条件的加持,旅游产业也概莫能外。旅游业态天然与传统历史、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体验感悟、康健养生、宿食休憩等方面具有相互融合的内在机理与要求,这些因素因子的扩展与衍生,使广义的旅游业态呈现出广阔的成长空间与丰富的基本单元。而这一切创新旅游业态的现实与潜在的基础条件都可以在三线单位原址中找到。之所以大学生运用三线建设的遗留资产资源创新旅游业态具有比较好的契合性对接,是因为创新旅游业态能够服务于当今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广泛人群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有利于积极响应并融入国家新近提出的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外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大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成、学有贡献,实现可持续就业,与国家发展与民众需求心心相印。三线原址存在的海量的建筑物与广袤的厂院及农林场、山岭、水库等自然空间,对于今天的大学生前来创新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旅游业态是实事求是的适宜选择。

(二)三线建设原址留存的基础设施设计改造创新旅游业态的类型途径

大学生运用三线建设原址资源创设大旅游类产业,可能有以下发展思考方向与项目选择:一是原独立高大宽敞建筑物资源(车间、仓库、大礼堂、电影院、商场、职工食堂等),改造为三线建设精神文化博物馆、设备设施展览陈列馆、传统地方戏剧院、健身武术馆、室内球类训练比赛馆等;二是原独立较大空间套间建筑物(办公楼、会议厅、图书馆、餐厅等),改造为中医养生馆、地方特色美食厅、超市及旅游特色商品市场、旅游图书声像馆等;三是原独立较小空间套间建筑物(职工宿舍楼、招待楼、资料档案室等),改造为各种类型的医疗及心理康复中心及老年养老服务中心,提供个性化的满足各种需求的养老服务,如家庭生活式、老友老乡相聚式、游旅居住机动式、季节候鸟式等,从自理、半自理、失能失智直至临终关怀老人全生命周期养老照护体系及配套服务);四是原独立较大空间套间建筑物群(幼儿园、中小学、院校、医院、疗养院等),改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工作室、艺术家工作室,如作家、画家、工艺美术家、音乐家、舞蹈家等;五是原厂院区内室外整体或较大地理空间(田径场、足篮网球场、游泳池等),改造为室外体育训练中心,如田径、球类、游泳比赛与训练及影视拍摄基地等;六是原厂院区内的特殊建筑物(山洞、隧道、靶场、发电厂及变电站、码头、湖坝、桥梁等)改造成亲历体验或开放参观资源,如探险考察、励志攀岩、仿真打靶等。

三、三线建设原址“生态资源”的辩证性与大学生创新旅游业态的对接

(一)“两山”辩证理论是大学生保护利用三线资源创新旅游业态的指针

三线单位的生态资源体系,主要包括厂院所属的公园、果园、农场、林场、山岭、水库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生态资源如果没有保护只有掠取,是愚蠢之举。保护与利用具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在利用过程中保护。通过各种媒体的报道,尤其是老三线人的故地回访反馈,一些三线建设原址生态环境堪忧。有些人钻有关职能部门管理失位缺位不到位的空子,私自利用这里的建筑物、地块、山林、塘坝等开办了严重影响与污染自然生态环境与美景的“废旧物资收购或加工厂(小化工、小钢铁、小食品)”及“家禽家畜养殖场”等,造成或加剧了这里的自然环境(土壤、草地、山林、水系与空气)的污染;有些人违法乱砍这里的各类林木,一网打尽湖塘水库的鱼虾水产……使得原来林木葱郁、清流潺潺、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厂院、公园成为垃圾场,原来蔬菜瓜果香满园的农场果园及枝繁叶茂的林场成为光秃一片的放牛岗、牧羊滩。在三线建设原址创新旅游业态必须领会贯彻“两山”辩证理论,通过保护生态资源,变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为金山银山的绿色经济价值,绝不能搞毁坏生态竭泽而渔之举。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更热衷于近山喜水、返璞归真的自然景观景区的旅游,绿色生态旅游正在成为文化旅游的内涵之重。为了三线建设生态资源持久保持与焕发出深邃优美的历史与自然审美价值本真,更为致力践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辩证理论,在三线建设的故地开拓出一条生态环境美好、创新旅游业态兴旺、提供故人新客的慰藉“乡愁”与享受创新型生态旅游的美景新路很有必要。

(二)三线原址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是大学生创新旅游业态的广阔天地

在三线原址创新旅游业态,以辩证与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引导,以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科学与技术为主题,考虑旅游项目就地取材与生动有效:一是创设具有浓郁地方生态特色的各类乡土小镇(军工模型及乡土玩具、草木竹藤土石布艺绳结编作雕刻绘画、风俗婚俗及年节礼仪用品、奇花异木及优质瓜果蔬菜、珍贵中草药材、茶品及酒醋酱品、菜品美食及腊味糕点干果等);二是创设生态植物资源应用培训基地(集“过程展示、应用培训、产品集散与管理经营一体化”实务的全过程应用培训);三是创设自然生态资源风光观光与体验农场(完全按照农业生产的真实全过程设计运营,使旅游者做真正的“庄稼人”);四是创设系列化的生态资源研究性、探究式研学基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视域下的生态理论专题研学、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与中国生态智慧的专题研学、探究解决相关行业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题研学、针对大中学生的暑寒假生活的生态夏冬令营及小长假的文化体验专题);五是各类生态学术考察(山体水系、当地珍稀动植物及土特产、周围乡村粮食及经济植物生产过程、绿色环保产业、实现资源节约再生与循环的对策学术考察);六是创设生态养老、休闲、度假与民宿中心(长期、阶段性或季节性与临时居住)。同时,区域内的农林果园、山峦亭台、桥梁河湖、绿廊花园等休养生息、休闲怡情的生态空间全部开放,并提供完善到位的优质旅游服务。

猜你喜欢
旅游业资源生态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住进呆萌生态房
我给资源分分类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