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丁
【摘要】写作是学生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写作与生活的联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是写作的来源,写作是对于生活的情感表达。本文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就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习作生活化;教学策略
写作是学生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把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调动起来,还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但是从目前习作的教学效果来看,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写作存在排斥心理,导致作文的写作水平很低。对此,老师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不断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创设生活情境,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能力。所以,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生活化习作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对教学环境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老师也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启发,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促进生活化习作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1的写作过程时,教材让学生对自己的“喜爱之物”进行写作,它可以是一只可爱的小熊,一朵花,也可以是一个宠物,一个溜冰鞋。对此,老师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教具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自己的喜爱之物进行观察,并指导学生把对喜爱之物的感情抒发出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你留心去观察,就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小美好。所以,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生活化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不断丰富自身的生活习作素材,为以后写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7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身边的人进行刻画,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他可以是非常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遇到的人。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人下手,同桌、老师或者是父母,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他人的独特之处,在相处中感受他人给自身带来的情感体验,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培养。
三、结合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完善,小学高年级的习作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现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生活化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定的大致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的丰富课堂的生活实践活动,为学生写作素材的不断积累提供机会。与此同时,生活实践活动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为学生情感素材的积累提供帮助,还可以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2的写作活动中,教材让学生以参加过的校内活动或者校外活动为主题进行写作,其中要包含活动的步骤以及自己的感情,最后与其他同学分享。对此,老师可以根据写作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举办一个400米的接力赛活动,四个人一组,哪个组先到终点,即为第一名。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比赛对游戏规则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于这次活动的情感体验。
四、创新训练方式,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对习作训练方法进行创新,是提高生活化习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生活化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借助生活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技巧,然后对习作训练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进而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比如,人教版小學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1的教学中,教材让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与远方的小学生进行交流,以此增近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由于学生没有经验,所以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我介绍开篇,然后跟远方的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的童年趣事,以此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由于学生对于小时候的印象不是很深,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父母多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对自己的童年趣事有一个深入了解,然后在分享给远方的小朋友。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书信的格式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五、结语:
要想不断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要从日常生活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对教学环境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去感悟生活,不断的积累生活实践素材;然后,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老师要对习作训练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聂金凤.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之我见[J].学周刊,2018(02):135-136.
[2]马淑梅.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8(0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