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幼儿联想,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有问可提”

2021-11-28 00:26林剑霞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32期
关键词:科学活动联想幼儿

林剑霞

摘  要:发挥想象、发现问题是人们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在素质教育持续深入的当下,如何引发幼儿联想,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是众多学前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以幼儿科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联想能力在幼儿自主提问中的重要价值,并提出通过在观点分歧处、错误暴露处、知识重点和难点处等引发幼儿联想,确保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有问可提”的教学措施建议,以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联想;幼儿;科学活动;“有问可提”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2-0061-02

【Abstract】Exploiting imagination and discovering problems are the basis for people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inquiry activities. At the moment when quality education continues to deepen,how to trigger childrens associations and cultivate childrens problem awareness are important issues that many preschool teachers need to think about. Based on this,the article takes childrens scientific activ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alyze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association ability in childrens autonomous questioning,and proposes that by triggering childrens associations at points of divergence,wrong exposure,key points of knowledge and difficulties,etc.,to ensure that children are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measures that are "asked to ask" in scientific activities,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teaching activities.

【Keywords】Association;Children;Scientific activities;ask questions

一直以来,教师都占据了科学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主动权,而幼儿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很少主动发起提问。从表面上看,这种提问模式似乎省时、省力,且效果明显,能够让幼儿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然而,长此下去,幼儿提问权缺失,导致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没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幼儿逐渐变成了缺乏自主思考和独立个性的“小绵羊”。那么,把提问权直接还给孩子是否就“治本”了呢?根据观察发现,以往的简单提问模式已经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形成了一定的懒惰心理,产生了“提问依赖”。面对提问自主权的突然回归,幼儿一脸茫然,“该问什么”“怎么问”“什么时候问”这些问题让幼儿不知所措。对此,幼儿教师需关注幼儿身心发展实际,重视联想能力在幼儿自主提问中的价值,有效抓住教育契机,发散幼儿思维,保障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有问可提”。

1.在科学活动中引发幼儿联想的意义

联想,就是由某人或某一事物想到其他人或事物的心理过程。通过联想,能使幼儿对事物迅速形成新知表象,有利于幼儿探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作为一种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科学教育活动,强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对幼儿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以及训练,让幼儿的创新力、想象力、联想力等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联想是重要的思维方法之一,通过在科学活动中引发幼儿联想,可以使得幼儿在常见科学现象、知识基础上发散思维,联系日常生活大胆想象,能够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幼儿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提问的积极性;通过联想,也能促使幼儿从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联想到更加深入的科学本质问题,使得幼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有效拓展,有利于幼儿提出更深入科学的问题,有助提升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提问的科学性、有效性。

2.引发幼儿联想,让幼儿在科學活动中“有问可提”的措施分析

(1)在观点的分歧处引导幼儿联想,向同伴提出反问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常常出现意见不一、质疑同伴观点而引发矛盾的问题,容易陷入互不相让、各执己见的局面。这时,教师就可以启发幼儿对相应的问题展开联想,并向同伴提出反问,这些反问的提出使得幼儿的大脑高速运转,促使幼儿积极展开思考、交流,其思维发生碰撞,有效提升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同时,通过反问—解释—反问这一过程,促进了幼儿对科学本质内容的有效探究学习。

如在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中,课前教师准备了实物:手电筒、电动玩具、积木、荧光棒等。由故事《萤火虫找朋友》引出萤火虫黑夜里看到发光的灯、眼睛就认为是自己的朋友,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地看看、摸摸、,以及摆弄教师事先准备的实物,寻找生活中会发光的物体,并仔细观察说说自己有什么问题和想法。幼儿1说:“为什么你衣服上的小熊眼睛会发光呢?”幼儿2看了看:“因为这是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幼儿1反驳道:“不对,我的新裤子就不会发光。”这时教师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就可以实施相应的联想引导:“仔细想一想,新衣服都会发光吗?”幼儿1很快看了看自己的衣服,说道:“我裤子上猫咪的眼睛不会发光,可是这也是新衣服呀。”,幼儿2若有所思地说:“原来这与衣服的新旧没关系。”这时,小熊眼睛闪烁了几下就不亮了,他拍了拍自己衣服上的小熊图标,大声说:“你们看,一拍就会亮。”幼儿1也拍了拍自己裤子上的小猫图标,反驳道:“不对,为什么我裤子上的小猫用力拍也不会发光呢?”幼儿2说:“看来也不是拍打的原因,哦,我知道了,肯定是因为小熊的眼睛这里安装了灯泡。”幼儿1又挑战了一把,问:“操场上的灯泡为什么不发光呢?”……

在以上案例中,通过教师引导,幼儿之间持续地反问和回答,让幼儿在充分联想的基础上,层层递进,逐次进行问题的解决,排除不正确的观点,一步步地接近正确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体会到了主动提问、思考探究以及推理的乐趣,提高了幼儿自主提问的兴趣。可见,在观点出现分歧、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时,可以让幼儿进行充分联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让幼儿感受完整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升其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错误暴露处引发联想,引导幼儿追根溯源进行提问

第一,巧设悬念,引导幼儿由果溯因进行猜想和探索新知。

人都有好奇心,对新鲜的事物和现象有想去了解和探索的本能。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巧设悬念,设置幼儿容易出现错误的小陷阱,让幼儿发现问题,并在实际生活经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思考。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幼儿对问题的起因进行猜想并展开探究,通过逆向分析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开拓幼儿视野,增强幼儿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如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瓶中吹气球”中,教师课前准备材料:气球、矿泉水瓶。在课中,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吹气球的游戏比赛,比赛谁吹的气球大,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游戏,幼儿发现气球在瓶中怎么也吹不大,从而引发了幼儿的思维冲突,使得幼儿开始主动思考“这是为什么”,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对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观察、联想、交谈、讨论。其中,组A提问:“气球放在瓶子中怎么吹不大呢?难道气球漏气了?”“为什么挤一挤瓶子气球会自己跑出来呢?我们喝水的时候挤一挤瓶子水也会出来,会不会和这个有关系?”组B又问:“为什么之前气球不放在瓶子里的时候我们可以吹大,而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了呢?”在这一提问活动中,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在思维冲突中进行思考,为幼儿丰富了联想素材,同时,让幼儿对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分析,可以促进幼儿逆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有助于幼儿双向思维习惯的养成。

第二,链接日常错误认知,通过启发联想让幼儿感知生活经验和问题的联系。

在日常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多途径进行幼儿错误认知素材的收集,并进行合理的活动设计,让错误认知在科学活动中充分暴露出来。由于这些错误认知素材都和幼儿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容易引起幼儿的关注,能够推动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联想,使他们的提问更加具体、更有价值。例如,在大班的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中,教师将提前收集的能够发光的各种物品进行展示,同时暴露日常错误认知点,通过引导幼儿思考探究,让其认识到玩具、灯等物品的材料本身是不会发光的,进而鼓励他们对这些物品发光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对于玩具、灯泡不发光原因的分析,幼儿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是不是坏了、是不是没安装电池、是不是没接电源等,通过这种科学活动形式,幼儿自然而然地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提问。

(3)启发幼儿从知识重难点中展开联想,抓住关键性问题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展开联想,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局限于形式,为了提问而提问。

例如,大班科学活动“把报纸扔过河”中,教师组织幼儿玩“贴报纸”游戏,在游戏中,很多幼儿发现当快速跑起来的时候,报纸会贴在身上,当停止跑步时,报纸就会掉下来,从而知道了“跑动”“报纸贴身”这二者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进而联系生活经历,发散思维,提出问题:

幼儿1:“为什么跑动的时候报纸会贴在身上?是因为身体对报纸有吸引力吗?”

幼儿2:“在快速跑的时候报纸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可是平时其他东西怎么不行?”……

可见,在知识重难点处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衍生新知,能够让幼儿对现象、问题的关系(报纸和跑动、报纸和风)有更深刻、准确的理解。

(4)在认知共鸣处进行联想,引发新的问题,多角度地呈现出“井喷式”提问

科学活动重视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让幼儿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因此,教师需通过引导幼儿联想,让幼儿举一反三,发现新问题,推动幼儿的思维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呈现出“井喷式”提问。

例如,大班科学活动“风帆车”中,教师组织幼儿玩风帆车游戏,有幼儿提问:“风帆车的帆越大,上坡时越省力,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涉及了帆的大小和游戏结果的关系,教师趁热打铁启发幼儿联想:“还有哪些原因会影响游戏结果呢?”这时幼儿在观察、联想的基础上,从更多角度提出了问题:

幼儿1:对着凹面吹为什么会省力呢?

幼儿2:帆大的风帆车为什么能上坡,帆小的却不能呢?

幼儿3:如果坡度低点儿,风帆车会不会更容易上去呢?

由此可见,联想能够从一个问题引发多个问题,使幼儿的思维方式得以改变,使他们能从多角度、多视野去生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3.结语

引发幼儿联想,能够让幼儿的提问内容更丰富、提问积极性更高、提问更有深度,让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更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在科学活动中引发幼儿联想,保障幼儿“有问可提”,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主思考、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提升其科学创新意识,同时也利于科学活动中良好氛围的建立,增强师生情谊。幼儿教师需重视引发幼儿联想的重要性,有效抓住一切教学契机、利用多种教学素材,启发幼儿发散思维、积极展开联想,注重提升幼儿的提问意识,促进幼儿爱问、敢问、会问。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0(2).

[4]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5]周玲.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行为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科学活动联想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幼儿自然观察智能在科学活动中的培养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
论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趣味性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