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璇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向学生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往往过于枯燥、机械,更加侧重于对课本内容的抄写和死记硬背。伴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和作业时长,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思考和设计符合要求的语文课后作业,在减负增效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科目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应先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可以使学生尽快对学习产生兴趣。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也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增加趣味性强有探索性的作业,改善学生对学习和课后作业的态度,同步调整课上内容,学生可以保持课上、课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传统的课后作业中,一般都是采用提出问题学生作答的方式,只注重于作业量没有考虑到学生从作业中接收的知识量,这种方式只会造成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恐慌增加学习的学习压力,时间久了学生会对学习产生心理上的抗拒。所以教师应对课后作业进行改革,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兴趣做融合,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课后作业,把课后作业当成一份兴趣,提升课后作业的成效。
语文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日常生活学习都在用,形成良好习惯才能在实际的生活中进行有效运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有效地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体现语文这门学科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多元化的趣味活动,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
小学高年级是指五、六年级,在语文作业内容的设计上,高年级主要是生字、生词的重复抄写、学过的文章背诵。小学语文每周的课时学习内容是有限的,可以布置的作业屈指可数,所以反复布置同类的作业就显得空洞乏味,不仅没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而且没有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布置,会感到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做,应付了事,达不到任何的作用和效果。
例如,有的教师在临下课之前,会要求学生把今天所学的课文里涉及的生字、生词画出来,每个生字抄写10 遍,每个生词抄写5 遍,把课文全篇背诵下来,第二天抽考检查,如果没有背诵下来或者背得不熟练,惩罚抄写文章3 遍,直到他们把文章通顺地背诵出来。
机械性的重复背诵不仅没有任何意义,对学生来说,也会特别抵触。带着情绪去完成必须完成但是又被迫地接受填鸭式学习,是很痛苦的。可以调整一下设计的策略,例如,在检查作业的时候,可以让两名学生互相检查对方的作业完成情况,做一个情景演绎,请学生到讲台前面来,用接龙的方式,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增加了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和娱乐中,增强了记忆,完成了作业,深化了印象,同时也达到了检验学习掌握情况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师应将每一名学生,都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作业设计时,应深入剖析班上每一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分层作业”内容,以此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如此,学生才能在有意义的语文作业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完成满足自己实际需求的作业内容时,深刻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独特魅力。例如在学习生字词的时候,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虽说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读能力和书写能力,但自主性和自觉性仍然不符合减少甚至删除学习生字词这个环节的要求。因此,生字词依旧是第一课时教学活动的核心,故在布置作业时,要以学生掌握生字词为目标。生字词的抄写量由学生的基础决定,因人而异,针对学生自身情况“难字、易错字要多练习几遍”;而在第二课时中,学生的学习内容显然比第一课时要深奥一些,学生既要运用课文内容来叙述自己想象的画面,还要练习组词,掌握词语的表达,进行选词造句。更进一步的话,学生还要尝试着去仿写句子。总之,当学生学习的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时,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应随着学习内容的难度变化而变化。
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中转变观念很重要,只有从教学的优化方面加强重视,从整体上进行优化设计,才能真正为学生的良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可采用分期的方式设计作业,把作业分成多次,按照相应频率,在不同阶段完成,这对于学生词汇积累及写作能力培养是比较适合的。为促进学生在课堂中高效学习,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环节实事求是,结合学生语文知识点的学习状况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提升。在具体设计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有更大的发展进步。例如,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将作业设计分期进行,不同的环节设计不同的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能有充足时间整理收集及抄写,让学生对好词好句进行记录,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作业的设计要注重量的把控,注重学科间合作交流,丰富作业的形式,从这些方面加以强化,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来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应该关注学生协作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的方法通常都是引导学生进行团体作业,在团体作业中互帮互助,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取长补短,共同去完成作业,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这部分内容的作业设计,这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的一些生词进行探索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先每个人进行文章默读,并在默读的过程中将一些生词也就是没见过的词汇或者是无法理解的词汇圈出来,然后再与小组类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解决一些可以自行解决的词汇,然后再将其他在小组中无法解决的词汇整理出来,在词汇讲解或者课后向老师提问,以此来完成学习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帮忙解答,可以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也会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在课程开放的视角下,教师为学生设计相应的作业内容时,要以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呈现,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和乐趣。可通过创编形式为学生设计相应的作业内容,让学生能够发挥创新思维,提高学生作业完成的能力。例如,在高年级教学中,在为学生讲述课文后,让学生以创编的方式来续写内容,发挥学生创新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教师在作业的设计方面只有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在语言课程设计中纳入有吸引力的、创造性的和开放的课题,从而使学生有兴趣探索创新的机会。同时考虑到语文教科书的新要求,开发良好的方法、思想习惯,并提高对创新的认识和能力,建设创新新课程。小学语言课程的规划必须提高学生对创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创新水平。教师在他们的语言工作中引进有兴趣和创造性的课题,以加强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语言学习的设计必须符合独创性的要求,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主体的独特性得不到保障,那么通常的主体选择,无法由学生解决的主体是通过直接的网络答案搜索来实现的,从而避免了思考和思考过程。鉴于此,确保语文课后作业的相对自主性至关重要。因此通过确保语文作业的独立性和独特性,防止学生依赖网络和缺乏具体数据,学生可以有效地扩大他们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赋予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满足他们提高语言能力的教育要求。
分层次课后作业设计是对接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龄特点,学习情况,以及心理特点,将童真、童趣的课堂内容及时穿插进作业设计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有意愿、有兴趣去完成作业,这样才能达到课后作业的真正意义。其次,教师也应该注意因材施教,明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学生就可以独立愉快地选择作业。例如,对于学困生,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可以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趣味生字书写、课文内容理解、口语传教等,扎根基础,点点提升。而对于优等生,教师则需要布置一些拓展性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拓展课外知识,进一步提升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实现知识巩固、拓展其知识面。通过分层次作业设计,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作业难度、作业量,尤其是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不会再对作业产生畏惧感和厌烦感,体会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
落实好“双减”工作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必须深刻吃透《意见》精神,做到标本兼治、疏堵结合,既要依法依规,科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又要客观理解家长的教育需求和对孩子的成长期待,从观念到行为上进行合理纠偏和正确疏导。《意见》出台后,各省市相继出台当地的相关政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行动在各地陆续开展,治理成效必将逐渐显现。“双减”工作目标既体现在校内方面,让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同样也体现在校外方面,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能倒逼学校改革教学方式,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有效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