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问题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021-11-27 22:28关莹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熏陶下,比较缺乏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问题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行为基于学生的问题之上,教师把学生的参与放在第一位,先有学生的“学”“思”“疑”,再有教师的“引”“领”“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问题教学模式 焦点问题 自主 合作 探究

一、问题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教学模式的改变与发展。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技术保障,是在一定教学方法指导下的,围绕教学活动中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

笔者所探讨的问题教学模式是以问题教学法为指导,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分析问题、师生合作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来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打破按课文顺序逐段讲读的限制,抓住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的几个焦点问题,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以学生问题驱动阅读,让教学定位在学生阅读的困难处,让教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是基于学的教,是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那么,问题教学法在我们的课堂上到底有没有生存的土壤?怎样将问题教学法落到实处?怎样做到“有模可依”?下面,笔者主要谈一谈问题教学法指导下的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二、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一)学生“素读课文”,提出问题;教师巡视并引导课堂阅读

所谓“素读课文”,就是学生在读课文之前,不参考任何资料,教师也不做任何时代背景的介绍,每个学生都是在自己原有的阅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因为学生对文本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非常重要。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育就是要实现由下面的状态向可能达到的水平发展,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发展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在这一个环节中,主要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当指导提问的方法。

(二)学生宣读自己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给问题分类

师生边听边将共性和个性问题迅速归类。这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与教师预设的教学重难点相吻合。给问题归类可以减少课上发言人数,避免随意性和无效发言,这样,当堂课师生基本就了解了大多数同学提出的问题。

(三)学生再读课文,尝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可适时进行个性化辅导

先解放学生的大脑,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再慢慢引领他们走上思维的正轨,逐渐养成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笔者认为这种习惯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宝贵的一种态度。

(四)组内交流;教师分别在各组内加以指导。师生选出组内“焦点问题”在全班展示

所谓“焦点问题”,是相对于学生阅读时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是学生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提出的最本质的问题,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它等同于余映潮提出的“主问题”,即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研究,这些问题能体现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借此点拨,就会突破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

这一环节主要是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在组内自由讨论,不断补充完善各自提出的问题。

(五)组内筛选,组间展示,划去重复问题,师生梳理出全班的“焦点问题”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平等首席”,而不是问题解决的“裁判”和知识的“权威”。

这一环节主要是组内筛选,组间展示,借助各组整合出的问题再重温课文,这时还属局部问题,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组间分析、合作可以解决掉,教师这时要大胆放手,最后组间划去重复问题,梳理出全班整合出的焦点问题,这时的问题属于最核心﹑最本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需要教师参与解决。

(六)组间、师生合作,探究焦点问题

在这一环节,先在组内宣读,推选出优秀答案,集体再补充完善;再在組间交流看法,进一步探究,小组代表发言。学生能临时生成好多问题,是教师无法预设到的,但这恰恰能够促进学生不断走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发展道路上来。

三、问题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准确站位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该如何站位?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以何种方式、何种身份出现呢?

适时适度,是问题教学法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实践证明,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从而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当学生心愤求通、口悱难达、急需教师开导的时候,要求教师适时而教,犹如“时雨化之”,可收到良好效果。

新课标要求高中三年完成18个学习任务群,内容多,范围广,任务量大,难度高。讲,难免挂一漏万,难以挑战18个强大的任务群,教师只有让学生自觉去阅读,用问题式教学法驱动学生自主实践才是教学良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问题教学法引领下的问题教学模式就像一潭活水,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创新批判,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年来,笔者一直在问题教学的路上不断地实践、研究、摸索……

最后,笔者提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创新法。

参考文献:

1、关于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的思考(薛红《都市家教月刊》。

2、“主问题”的教学魅力(余映潮《中学语文》)

3、我对阅读教学“主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余映潮《中学语文》)

4、最近发展区理论(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5、平等中的“ 首席”(陈妩娟《教育现代化》)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 “高中语文问题式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课题批准号:CDDB17287

课题总负责人:关莹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