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生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管理育人。在我国高校管理的过程中,已经将管理育人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高效管理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变化,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更是迫在眉睫,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利用更加新的思路与管理措施来完善与优化管理育人的工作体系,并建立合理有效的工作机制,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基于新时期下,高效管理育人的内涵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高校在管理育人的过程中,所制定出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要遵循好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将育人目标体现出来。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深入贯彻到管理育人中来,不断去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能够在高效的管理中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对于管理者来说,还应当做到严以律己,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整个管理工作中,用更加完善化的管理方法,及自身所具有的良好职业素养去影响学生。第三,不断去优化高校的内部管理结构,在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将育人理念渗透其中,对于管理者来说,还应认真履行好管理职责。第四,高效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优化教育理念,认真缕清工作思路,并深入了解管理育人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由于高效管理育人工作是一项具有特殊性的工作,育人的主体一般为高校教师或者是管理者,但是对于育人的客体来说,不应仅仅是狭隘地管理学生,还应当包含相关的管理者与教师。从而实现教师教育育人、管理人员管理育人、服务人员服务育人的效果,构建制度保障体系,建立管理育人的机制,充分调动全体管理者的积极主动性。
传统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期高校管理育人的需求,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加高素质的人才,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优化已经迫在眉睫。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还存在较大一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管理育人理念仍然处于落后状态,管理机制问题也较严重。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高校对管理育人内涵的认识不够全面,管理人员往往将育人的思想理念理解为德育或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此外,再加上高校管理人员并没有承担起直接人才培养工作,自身对管理育人的内涵认识也不够清晰,对自身的工作责任认识不够全面,主观意识较差,认为育人工作是班主任或者是辅导员的工作,与自己没有关系。所以在管理育人研究方面也做得不到位,投入力度不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不全面、管理成效低下等问题。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新的高校管理育人理念应运而生,管理队伍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其中投入了大量高学历、科研能力较优秀的管理业务骨干,无论是在年龄层次方面,还是在学历层次方面,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改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有些高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认为高职称、学历高的管理人员就具有高水平的管理能力,这种误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效果低下。虽然说学历职称以及科研能力是对管理人员考核的重要标准,但是直接将其应用到管理人员的评价体系中,还存在很严重的客观性以及科学性。此外,由于高校对管理育人的工作不重视,忽视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造成管理人员对管理的原则、管理方法、管理功能等方面的认识性不足,往往过于依赖自身工作的经验来开展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管理育人的高效性,使得管理水平低下。
现阶段,我国高校在管理育人方面,都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正是有了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才使得高校育人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地开展,最终实现育人的根本任务。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传统的高校育人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教育发展新形势,对于高校管理制度来说,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也变得越来越大。从我国目前高校发展的现状来看,仍存在一部分学校所使用的管理思路比较传统,其主要指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过于保障学生管理稳定性与一致性,其缺陷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欠缺、育人的高度不够。其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管理者在构建管理育人制度时,对学生的认识度与关注度不够,管理者往往过于关注自身需求,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充分体现出来,制定的规章制度呈现出单一化、形式化。此外,还有部分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制度的弹性过大,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所建设的制度无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以及教师的积极性,这种不合理的制度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的育人效果。
基于新时期下,高校想要真正提高管理育人工作有效性,管理者必须要将思想观念进行创新与优化,使其树立正确的管理育人思想观念。首次,管理人员需要对管理育人的内涵进行全面的认识,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能够做到将管理育人的内涵融入其中,使其实践中构建了出一个全方位、整体性的以及所有成员为主体的管理育人工作新格局。其次,管理者应当能够正确认识到管理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把育人思想意识加以强化,使其真正认识到自身责任所在,将立德树人贯彻落实到实处。再次,高校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应当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不能仅局限于日常事务性工作方面,认为管理工作在教育教学中不重要,而是应当把管理育人工作与教育、科研等工作同等重视,使管理工作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最后,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育人工作之前,必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重要目标,使其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做到为学生服务,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
一个高水平的管理对学生育人工作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发展,这种影响往往是在不经意间所潜移默化的,并渗透在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比如,从小的方面来看,高校管理者的穿衣形象、精神面貌、动作行为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大的方面来看,高校教师的道德素养、政治信念等会对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道德的好与坏。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自身素养能力的提升,始终用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育人教育,从而促使育人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加强对于管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从多种渠道、多途径对管理者进行相关的管理技能知识的培训,因为只有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所提升,管理效果也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明显地改善和提升。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自身而言,还应当积极地学习社会科学与心理学等相关的知识,从而促使其在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加地具有深度以及针对性。
一个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是提高管理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在高校管理育人过程中,管理既是教育的基础,更是教育的重要手段,管理制度起着非常强导向作用。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应当建立更加健全的管理育人目标责任制,将管理育人工作纳入高校发展规划的“全局性”工作中,构建管理育人综合体系。学校各级职能部门还应把管理育人目标、任务、责任分层划定、逐级落实。全面检视和执行现有的育人规章制度,审核现有的制度能否真正充分体现出育人的要求,制度在其设计过程中,还应到充分考虑所设置的内容是否关乎到学生自身的利益,制度是否能够促进形成育人合力,如果发现制度设置的不合性,还应当及时地去完善规章制度。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管理、监督与考核等方面的制度,明确管理者的育人职责,不断完善管理育人的规范性机制与激励机制,提升管理育人的科学化水平。
总之,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我国正在实行全面的教学大改革,为了培养出更加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各大高校应当正确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使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对于新时期高校管理教育工作来说,这项工作不仅仅是需要教师的参与,更加迫切地需要高校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参与,建立一个长效的管理教育工作机制,积极地构建一个多样化的管理教育工作平台,从根本上促进高校的管理教育工作的成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