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
(湛江科技学院,广东 湛江 524094)
目前在当今社会中,对人才需求是一个动态需求的过程,无论是在变化的幅度与速度方面,还是在能力等级方面,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要了更新的要求。但从目前的现状来说,我国地方高校在学生定位上面,还有着一定的模糊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并在此基础上,加一些专项实践技能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也被称之为学科本位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性,过于强调学生本专业的学科成绩,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缺乏一定的科学规划。同时,对于社会人才需求多变性来说,也缺乏了一定的可预见性。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这种现象,地方高校必须要及时挑战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应用能力本位,从而构建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作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基于能力本位下,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各个高校开始探索新的培养模式。虽然说许多高校开始在转型的过程中,逐渐将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但是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还没有贯穿这一培养理念。尤其是对于一些地方高校在从专科层次提升到本科之后,培养目标一直在应用型与研究型之间徘徊,甚至有些地方高校为了升格,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所制定的标准来加强科研功能,这也使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严重受阻,甚至还偏离了应用型的培养目标。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大多数的地方高校中,课程体系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过于重视理论轻视实践,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在多数地方高校课程中,实践教学还并没有形成体系,无论是从学时、学分方面,还是在师资以及经费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在实训方面,过于欠缺。其次,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不够创新,学生在专业实践方面,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现象。无论是在应用型培养目标设置方面,还是在专业设置方面,我国许多地方的高效在构建课程的时候,还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性,甚至有一些教学内容已经过时,但是仍然在使用,与现代生产技术出现严重相违背现象。最后,课程体系中缺乏通识课程与跨学科课程,这些表现严重影响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实践活动变得更加具有复杂化以及综合化,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这就需要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如果地方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能够很好的突破原有的局限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更是无稽之谈。
不健全的评价机制将会造成学生能力评价的缺少,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不健全的评价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完善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层次的地方高校来说,所包含的专业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设置质量标准的过程中也有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有部分高校并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形成一个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使得人才培养并没有发挥出他真正的作用。第二,学生评价的方式过于单一化。长期以来,在地方高校人才模式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还大多以学生考试试卷为主,这种方式虽然说在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成果方面有着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种方式具有着一定局限性,并不能够成为评价学生成绩的唯一方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判断具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对于企业来说,在社会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校与企业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地方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少了企业的参与,对于大多数的地方高校来说,在进行与企业进行合作时,也只是浅层次意义上面的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深入主要还是由于高校与企业两者之间具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地方学校主要是以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而企业则主要是以利益为目的,所以在两者在进行合作时就像是在消耗自身的资源性,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较差。此外,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企业运行的环境以及工程的过程,但是企业往往由于自身的利益性不太愿意接受实习生。
在地方高校中,明确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做好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于人才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以及结构方面,更表现在能力方面。基于能力本位下,主要教育目标就是将重点放在人才能力培养上,而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来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并且还有着专业以及学科上面的差别,因此,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必须要将市场需求作为重要的导向,为社会培养出紧缺的应用人才。此外,在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结构方面,所设置的培养目标还应该与研究型大学进行区分开,使其让自身的培养方式与同类高校相比较,能够更加凸显出自身的特色。
对于培养目标来说,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是一项比较庞大的工作内容,是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地方高校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对培养目标进行正确定位,充分发挥企业专业以及政府的作用。同时,地方高校还应当在学生群体中不断使目标意识进行强化,正确指导学生在进入待学校时就能够树立其正确学习态度,这对于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地方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必须以及学生发展为根本,不断满足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首先,在课程内容方面,需要增加一些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内容,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课程的开设与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地方高校必须要高度重视起来,有效改善传统课程体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其次,加大通识课程与跨学科课程课程设置的数量,以此来不断满足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最后,地方高校还应当重视好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工作观念以及实践能力时,让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性,不断提升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学科竞赛活动、职业竞赛活动等等,以此来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
在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于综合素质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在初入职场时,还是在岗位晋升的时候,往往所考验的内容都是个人的综合能力。地方高校在设置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要以能力为导向来进行健全评价机制,使其对所培养的效果来做出合理的评定。首先,在评价机制内容方面,不仅仅要对理论知识的考试进行改革,还应当对学生的能力测试进行创新,根据现代社会发展进行不断完善人才质量标准。其次,在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例如根据学生实践项目的成绩、反思过程的总结报告、答辩以及口试等多种形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实践能力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最后,在评价结果上,还必须要对形成性评价进行强化,不断对应用型人才模式做出合理调整,不断总结在人才模式培养过程中所存在不足之处,采用动态化的调整方式来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
通常情况下,地方高校主要是因地而设,也会受到地方政府的一些支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地方高校应当与地方经济以及行业发展所匹配。基于能力本位下,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高校必须要加强对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首先,地方高校需要根据产业链的变化来对专业结构的布局进行做出合理的调整,在专业设置方面,也应当积极探索专业集群化、充分考虑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其次,地方高校必须要加大自身资源与企业资源之间的互利互通。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大自身服务企业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分利用好企业的资源,积极引进一些实训经验,来不断增强教师的师资队伍。最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应当积极引入企业文化的内涵,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适当为学生引进一些企业文化,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以及社会调查工作中来,使其培养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岗敬业的精神。
综上所述,基于能力本位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有效地改变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所存在的弊端,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地方高校要明确好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健全评价机制、深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等有效措施对培养模式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