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参与尽享音乐之美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分析

2021-11-27 21:20:40邓雯娟
魅力中国 2021年21期
关键词:电教节奏教学方法

邓雯娟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关初级中学,甘肃 武山 741300)

引言

音乐这样一门艺术化的课程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获得艺术创作的灵感。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课程无疑更富有魅力。但是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过于集中于传授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不佳,承担学习压力之余并没有感受到音乐艺术之美,这样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益。

一、初中音乐教学需要规避的问题分析

(一)以学知识为主

音乐教学成果的评价并非全部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标准,学生思想、创造力、艺术灵感、鉴赏力等软实力的提升才是最终的目标。在传统思想下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应试教育目的性过强,总是让学生学歌曲、背知识,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初衷,也毫不在意学生的需求。如今,教师必须将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落实素质和技能教育。

(二)教学方法单一化

教学方法单一化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每一首音乐作品都独具特色,学生在鉴赏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获得不一样地体验。如今的音乐教学倡导体验和感知,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进去,这说明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根据初中生的音乐学习需要去创造出更多灵动化的教学方法[1]。

(三)剥夺学生主体地位

音乐学习注重感知和体验,学生通过自主感知得到的感受和收获是教师单方面传授再多知识都无法达到的,这是优化音乐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一定要注意摆正自己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位置,切勿剥夺他们的主体权利。

二、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为学生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

音乐教学的目标并不是让学生学会演唱大量的歌曲,而是要让他们通过学习、演唱和鉴赏来了解音乐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为了让写生对一首音乐有超越表层的更深的理解,教师应该将歌曲营造的情景、画面进行再现,让学生融入其中,以综合性地体验代替单纯的聆听,对歌曲建立立体化的认知,从而加深情感。

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赛龙夺锦》的音乐风格,教师先播放广东地区舞狮锣鼓经的节奏,让学生跟随节奏律动起来。在他们均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屏幕上展现赛龙舟的比赛画面。学生们看到,鼓乐手激情昂扬的敲击,划桨者跟随节奏保持动作的整齐划一,舵手精准专注……学生们瞬间进入了赛龙舟的情景中,受到了深刻的情绪感染[2]。借助画面,他们感受到了人们对于这项竞技运动的狂热以及想要夺得冠军的强烈心理,更看到了比赛给参赛者带来了怎样的欢乐。画面与音乐相结合,水乳交融,催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下,获得了丰富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对音乐风格及核心思想的理解更进一步,而教师并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过多,这便是无师自通的效果。

(二)利用电教,以独特方式获取知识

如今,电教设备已经基本上在全国普及,教师和学生都对此产生了深深的依赖。不得不说,音乐教学在电教设备的支持下得到了效益的明显提升,也更好地抓住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但是目前,教师对电教设备的利用普遍存在方法单一,创新度不高的问题,未能将其功能充分利用,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分享一些笔者总结的电教教学方法。以《大海啊故乡》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这首歌曲的主导节奏,教师先呈现出大海中海浪此起彼伏的画面,让学生跟随海浪的起伏与声音有节奏地敲击桌面,接着点击课件,出现本首歌曲的主导节奏xx x .x │ xx x-,让学生根据自己敲击桌面的节奏去分析这一主导节奏,他们很快发现,原来作者意在用音乐表现出海浪的起伏,并且为了达到这一效果运用了大附点和切分节奏[3]。由此也印证了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随后在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时,教师可以利用flash 软件,展示出一个红点随着旋律的起伏走动,最后形成一条醒目的红线,学生根据这条线则可以看出整首歌曲的旋律基本是平稳的。在学唱歌曲时,以这条起伏的红色线条为依据,学生能够更好地控制音准。最后教师总结,作者之所以运用平稳的旋律去创作这首歌曲,就是为了让听者感受到故乡的温暖、温馨,寻求内心的平和、安宁。

(三)搜集材料,揭示作品的创作背景

学习音乐就如同阅读一篇文章,不能脱离实际的创作年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如果教师急于求成,先入为主的为学生讲解音乐表达的思想、情感内涵,他们只能将这些信息作为考试的知识点机械的背诵下来,无法得到属于自己的收获,音乐鉴赏能力也得不到提高。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权利,教师应该搜集必要性的资料,将理解和总结的机会交还给学生们。

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如何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悲怆”是教师需要重点思索的问题,悲伤是一种感受,教师说出的答案并不能代替学生的感受。应该将作者柴可夫斯基当时所处的沙皇统治时代,以及其晚年的凄凉处境等信息呈现给学生,让他们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去感受这首乐曲中抒发的愤懑以及蕴含的悲剧性内涵,效果将事半功倍[4]。再比如,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需要先让学生了解贝多芬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命运对他开出了怎样的“玩笑”,而他又是如何一次次地抗击,这样学生才能在音乐中听出贝多芬性格的坚韧,感受到他对命运的反抗,在激昂澎湃的乐曲中想象贝多芬身处于当时的时代中是怎样在抗争中生活……这些深入融入每一个音符当中的思想内涵,通过对背景材料的分析,便被学生毫不费力的掌握了。也只有带着思考去聆听音乐,才能真正走入乐曲营造的世界中,此时学生已经不再是毫无感触的机械聆听,而是在与乐曲作者进行近距离的“沟通”[5]。

(四)收集建议,允许学生自由学习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在音乐这门带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中,我认为教师更不应该束缚住学生的手脚,总是让他们在自己制定好的框架中学习,这难免会压制他们的天性和创造力。允许学生自由学习,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未尝不可。

同样是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有的学生想要将自己聆听音乐的感受写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学生喜欢闭眼聆听音乐,并做出身体上的律动,通过这种方式来感受其节奏特征;还有的学生喜欢用舞蹈的方式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变为显性的肢体动作,以这种方式抒发情感,表现音乐的节律。这些方法都是值得赞赏和鼓励的,教师在每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自由学习,相信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中更进一步地感受到音乐之美。

三、结语

初中音乐教学的要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体验、感受中获得知识、情感、技能和音乐素养。立足于这一目标,音乐教学的方法可以是多样化的,并且要尽可能地彰显个性。事实证明,长期在同样的流程和模式下学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会一点点流失,唯有不断创新教法,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才能让他们真正爱上音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可见教师未来必须在新型教法的研究中作更加深入的摸索。

猜你喜欢
电教节奏教学方法
花有自己的节奏
幼儿100(2023年35期)2023-09-22 07:28:40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 08:05:24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YOUNG·节奏
现代装饰(2017年1期)2018-01-23 03:31:17
电教使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12
电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2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41
不算看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