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南罕
(普洱市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云南 西盟 665700)
受新媒体发展的冲击,媒体传播方式改变,广播电视台的影响力有所下降。并且,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受众群体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逐渐增多,让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提升广播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为受众群体提供更多真实、体验感较好的电视新闻节目,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有必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增强创新意识与能力,做好工作创新改革。
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也可称为节目记者、编导等,主要的工作职责不仅局限于为电视台编制稿件,还包含采集新闻、节目制作参与等,通常在工作中还要熟练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利用编辑软件以及非线性编辑函数等方法进行工作内容产出。创新能力指的是一种思维模式,在普通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新颖的思维探索,与常规不同,利用创新思维工作主张的是用出其不意的思想而引发的良好效果。通过对常规事务的见识、见解,而在此方向上开辟新的思维路径,从而达到创新目标。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国家鼓励创新的思想与方法更加多样,所以一个国家想要持续发展就要坚持创新,一个企业想要立稳脚跟就要不断创新。在新时代下,媒体行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只有提升个人、企业的创新能力,才能在行业内屹立不倒。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应当明确创新能力提升方向,通过实际工作经验、观众需求、时代发展趋势等条件把握创新方向,时刻明确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从而在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并坚持不断完善“三观”思想,从而为观众产出高质量、积极健康的节目内容,从而提高广播电视台与自身在新时代下的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观行业几十年内的发展变化,传统媒体已经从“老大哥”的地位逐渐落败,虽然具有一定的观众基础与权威性,但是随着年轻群体的不断扩张,传统媒体节目明显已经呈现出战斗力不足的疲态。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只有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积极进行创新改革,才能够有效适应受众群体的口味要求。但受节目制作流程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一些“出格”的创新与变革可能根本无法通过节目流程的审批,想要做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并提升其竞争力,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突破困境。
传统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台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许许多多因素的限制,因此节目播放形式过于单一。虽然在发展进程中,广播电视台也做出了一系列显而易见的改变,但是过于传统的工作观念,始终根植在编辑记者的脑海中。如果不能够打破固有的传统工作模式的束缚,那么广播电视台的编辑记者在开展工作时,就不能深入挖掘搜集到的信息,就很难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会导致广播电视台在观众中渐渐失去影响力。
现如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已经得到了社会以及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这不仅给电视台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因此,电视台编辑记者应当加强对新旧媒体融合的认知程度。比如在有关新闻报道当中,将一些最新的信息发布到微博或者是微信公众号上。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电视媒体与手机媒体进行融合,实现编辑手段与方式的创新。融媒体时代下,观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还是信息的传播者。因此,电视台编辑记者应当在节目编辑的过程中,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调动观众的积极性,提升他们对电视节目的满意度。
新闻记者有了创新的意识还不够,还必须有创新的管理平台让其作品传递出来,如果广播电视台的管理制度不能紧随时代的发展,必然会阻碍记者的创新思维。随着融媒体的大力发展,对于管理制度的要求更高。如直播平台的兴起,如果电视台的规章制度不允许记者参与线上直播,那么记者们的创新方式就会受到限制,就好比纸上谈兵,投入资金去搭建网络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广播电视台的优化管理也是培养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记者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
社会在进步,行业在发展,某些广播电视台的编辑记者,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向社会传播不良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导致恶性事件频频发生,败坏了广播电视台的编辑记者在社会中积累起来的好名声。在21 世纪,创新是发展的保障,如果传媒行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牢牢记住“创新”二字。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工作人员尤其是编辑记者要找到自身的特色,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履行本岗位的职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自身收集信息的能力,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为传媒行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广播电视台编辑应该关注新媒体互动性强、时效性强的特点,学习应用各种新媒体技术进行电视台编辑工作的创新,增强电视节目的互动性,提高收视率和观众满意度。电视台编辑可以让观众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参加节目互动,促进观众之间的讨论,让观众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与观众之间的沟通,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电视台编辑也可以学习先进的剪辑技术,增强电视节目的剪辑效果,提高节目的表现力,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
在融媒体时代下,各种信息在人们的身边不断扩散,据统计,我国观众按年龄段划分可分为儿童类、青年类、成年类、中老年以及老年。不同的年龄段所关注的内容也是差异性极大的,例如儿童喜好动漫、电影;青少年喜好励志与情感类的电视剧、综艺节目;中年与中老年喜好家庭伦理类电视剧以及知识科普类综艺节目,老年则喜好民生新闻、养生保健节目等。所以作为新时代的编辑记者,要牢牢掌握不同观众对节目内容的需求,开拓新闻采集渠道,节目内容要包含国家出台政策、动漫最新资讯等内容,应具有广泛性、丰富性等创新特点。在实际工作中,要具备敏感的新闻素养,通过工作经验的总结、对观众情感与需求的认知、专业能力的编辑等优化、完善节目内容质量,从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在网络信息肆意轰炸的时代,一位传统新闻媒体行业的从业人员该如何融入社会大发展的洪流呢?答案是要不停歇地获取知识,建立并完善自身的知识学习体系,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广播电视台的编辑记者要明确自身观点,树立正确的三观,谨记一名编辑记者的原则的底线,努力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向社会和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当然,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都要学习网络技术,尤其是单位的编辑记者更要多学习一些信息传播的方法。编辑记者要努力学习更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能力和文化素养水平。广播电视台的编辑记者要学会生动的运用语言和文字,加强新闻内容的感染力,引起观众的共鸣。广播电视台的编辑记者要具有搜集材料、整理信息的能力,扩大自身的知识库容量,实现创造性改革,运用创新思维,树立创新观念。
时代的发展与变革让大家意识到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新媒体发展时期,广播电视台的编辑记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基础水平与创新综合素养,结合多元化的改革创新,不断发挥广播电视台本身的发展优势,突出节目项目。想要在现代化媒体市场站稳脚跟,必须坚持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媒体在新时期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