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丽正书院的历史功用与当代价值

2021-11-27 21:20王东洋段丽丽陈明珠
魅力中国 2021年21期
关键词:学士藏书书院

王东洋 段丽丽 陈明珠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书院制度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在明清时期全面普及。清末更是有书院两千余所,近代将书院改为新式学堂,才使书院制度缓缓落下帷幕,但仍经久不息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古代中国的书院数量庞大、规模有大有小,曾盛极一时的书院不胜枚举。书院作为一种独特又颇具时代意义的教育机构,不仅对河洛地区的人文历史有极大的研究价值,而且对于封建王朝统治的稳固与中华文化的延续也具有深刻意义。

丽正书院,又名乾元修书院、丽正修书院、集贤殿书院,有“集贤纳士以济当世”之意。书院的历史悠久,在开元五年,唐玄宗于东都洛阳首创乾元修书院或乾元院,用以书籍的编校。开元六年,改称丽正修书院,后又改名为丽正书院、丽正院,新增设检校官,改修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自此,丽正书院作为官方的修书机构正式成立。开元十三年,唐玄宗为庆祝张说等修撰的《封禅仪注》一书告成,携群臣于集仙殿宴饮,大有感慨,遂将丽正书院改名为集贤书院。不久,唐玄宗又在京师长安创立丽正书院。纵观丽正书院的创立与发展阶段,唐玄宗对书院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它的设立开创了古代教育制度的崭新道路,为古代书院的教育发展积基树本。

一、丽正书院的历史功用

伴随书院制度的日趋成熟,丽正书院的功能也更加多样。它既是典型的官办书院,又是收集藏书和学术研究场所,在管理方面有鲜明的特点:1.由朝廷设置官职、任免官员;2.藏书种类丰富、管理规范;3.书院兼有举荐人才、编撰典籍、参政议政等多种功能;4.书院经费有保障。[1]

书院在文化建设方面成绩斐然,而它主要的几个历史功用之间也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关系。

(一)培养、举荐人才

据《旧唐书·职官志》所载,丽正书院“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征求焉。其有筹策之可施于时,著述之可行于代者,较其才艺,考其学术而申表之”。据此可知,丽正书院,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肩负着举贤的任务。而在丽正书院改名为集贤书院时,统治者就已显露出培养人才的心理,就如“集贤”有聚集贤人之意。而唐玄宗最初创设的丽正书院原本并无后世其他书院一样具有教书育人的教学职能,然后人常误读史料才将教学功能加上。[2]在书院藏书的规模日渐庞大、种类渐趋丰富的同时,管理体系也愈加成熟,设置了一系列官职,如学士、侍讲学士、修撰官等,在其基础上每月终、年终对撰集文章、校理经籍的学士进行内、外考核,并依据个人业绩进行褒贬赏罚。在其发展过程中,亦培育了一批人才,如唐玄宗时期,任张说充学士、知院事,康子元为侍讲学士,赵冬曦等为直学士,候行果、敬会直为侍讲学士;唐德宗时期,“诗豪”刘禹锡也曾在洛阳、长安的丽正书院中游学。[3]这些官员学士的任命均可充分反映朝廷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与支持。此外,学者们在书院选评中同时负责将有真才实学、真知灼见的贤人向朝廷举荐,体现其举荐人才的功能。如通过书院举荐、皇帝招纳的贤士张果(老)。

(二)收编史籍藏书

丽正书院在创设之初,就已奉唐玄宗之意收藏了规模庞大、种类繁多的古今各类文献资料、史籍典册等,并任诸多学士进行收集、整理、校勘与考订藏书工作。而玄宗对书院工作的鼎力支持,也铸就了书院在藏书收集方面取得的极大成功。如《唐会要》卷35 有载:天宝十一年,玄宗命“秘书省与集贤书院藏书相互补缺填写,以丰富彼此的藏书。”[4]既将藏书的质量与数量大大提高,又使传统文化典籍得到有效的保存与传承。在玄宗时期,长安、洛阳两地的丽正书院收藏的图书已达五万余卷,藏书规模庞大,可见一斑。如史料所载,开元五年,玄宗“令于东都乾元殿前施架排次,大加搜写,广采天下异本”;《唐会要》卷35 中:开元二十四年,玄宗命“集贤书籍三分留一,贮在东都”。均可反映出丽正书院藏书种类丰富、规模庞大以及统治者对书院藏书、校书功能的重视。

(三)参政议政

朝廷通过科举考试的方法选拔一批博学多才的文人学士在丽正书院进行校勘、编辑典籍文书工作,并负参政议政,为皇帝服务的职责。如《新唐书》卷46 中有记载:玄宗初年,设置“翰林待诏”,以张说、张九龄、陆坚等“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而又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号“翰林供奉”。[5]如史料所记,文人学士们需要在整理典籍的过程中,通过严谨细密的考证与探究,向朝廷申报有利于治国安邦、社会教化的政策或内容,为皇帝治理国家提供参考与依据,既能完善国家典章制度,又能将一些是非、曲直、真伪、正误得到澄清和确定,使一些有益的结论、成果在应对皇帝咨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6]因此,丽正书院是文人学士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

(四)学术研究

在统治者对书院工作的重视支持下,丽正书院既有学识渊博的文人学士,又有数目庞大的史籍典册,为学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基础,也造就了一个开明开放的文化环境。它在功能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不再单单以搜书、校书、藏书作为主要任务,也增加了议政参谏、学术讨论等工作。这也是不可多得的一种提升途径,学者们通过查阅文化典籍,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与知识能力,并集思广益,为皇帝咨政提供参考与依据。还通过查阅史籍、合作探讨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丰富见解、增长学问,极大促进了书院文化的兴盛。最终,丽正书院成为唐王朝一个人才济济、规模宏大、水平较高的国家学术研究场所。

综合上述,丽正书院是一个相互联系又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它的历史功用影响深远,为后世历代书院的功能开发创造良好开端,贡献出巨大的文化价值与历史资源,在中国教育、学术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当代价值

现代大学与古代书院,二者具有明显差别。最根本的在于:当时的书院是替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来源,而现代大学是以人为本,重点在于学生专业知识与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但均为最高教育机构的它们也存在一定的互通性。因此,我们既要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又要继承精华、摒弃糟粕,不断创新,将书院文化与现代大学相结合,最终实现书院价值的古为今用。而其对于现代大学书院制建设的借鉴意义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该书院的内部架构上讲,《新唐书·百官志》“集贤殿书院注”中提及:“开元五年,乾元殿写书四部,置乾元院使,有勘正官四人以一人判事;……六年,乾元院更号丽正修书院,置使及校验官,改修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八年,加文学直,又加修撰、校理、刊正、校勘官。十一年,置丽正院修书学士;光顺门外、亦置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由此可知,丽正书院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壮大与完善,并具有了相当的规范与专业性,管理系统完备,人员各司其职。我们现代大学书院事实上也有对此进行借鉴,在组成结构方面设置专职,各领域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共同为构建群体良好的学风与秩序而努力。

其次从书院的管理制度上讲,丽正书院作为兼有“国家大型图书馆”与学术研究两种功用的典型的官办书院之一,它的管理人员由朝廷直接进行任免,拥有十分完备的管理体制。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第一,由于朝廷对图书典籍和知识分子十分重视,丽正书院的历任院长均由宰相担任,书院内的各个职务也由官方设立和任免。供职于丽正书院的管理人员、修书人员,终生执着于编纂、整理、校勘典籍,为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呕心沥血,这些都是专职人员。当然还有一部分同时兼有其他各种官职。第二,在图书的收藏和管理上,丽正书院开创了以经、史、子、集四库分类的方法,分别用红、绿、碧、白等四色书签来区分,各库又分若干类。其后,各朝代整理图书基本上都沿用了这种分类方法。第三,书院也具有参政议政,举荐人才等功能。因为书院的院长由宰相担任,官员均由朝廷任免,并同时担任其他各种官职和工作,因此在收集各类书籍著作,整理校勘图书的过程中,书院重视培养有经世致用之才的人。[5]这些都是现代大学及学院制度建设值得借鉴的地方。分类建设与管理是使具有相似性质特征的专业或学院的空间地域联系更加紧密,但也并不意味着融合或混淆,而是分析其特点,通过各种方式来使相关专业同学拓宽知识层面,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但也不意味着不同类别之间是完全隔离的,学校管理工作者可以尝试尽量合理排列类别间的时空活动或聚集范围等。例如,设置共同的阅览室、活动室,增进文理工艺几大类别的互动与思想交流,让类别之间的优秀思想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得到交融,最大程度上的激活学生的学习活力。最终突破学院和专业的壁垒,培养多元复合型人才。

最后从该书院的学风及教学内容上讲,古代书院的学者的交流事实上是不受地域、学院限制的。书院的学风较为自由民主,书院不定期邀请不同学术流派及名流等进行讲学,各学术派别事实上是自成一家的。大家通过相互辩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启示我们,对于在现代大学或学院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学风。学风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环,学校的学风与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可谓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内容方面,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在为人处世与道德规范方面以身作则、生活中关怀学生,而学生尊师重道,也因此书院的师生在长期的交往学习过程中,感情深厚,关系融洽。甚至后期有部分学生自建书院去宣扬老师的学说。而当代教师则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学术教育,为考试而学,不注重学生的深层教育。这是现代整个教育体系所产生的弊端,也一直都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路漫漫其修远兮,责任相关的各方还任重而道远。在经济快速发展、精神文化需求日益丰富与扩大的今天,中国高校要更加注重对学校各方面的建设与学风及人才培养,以史为鉴,不断反思学习,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三、现代大学书院制思考

当代大学书院制发展时间总体上来说已经很长了,主要分为西方和中国两种施行模式,西方的书院制相对成熟,例如世界知名高校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等等。西方书院主要为住宿制,后又再细分为两种模式:独立书院与非独立书院。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财政收支来源及是否担任招生与教学工作。而中国的现代书院模式,正在渐渐摸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以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培养方向与目的,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努力为国家社会持续输出拥有扎实基本专业知识功底,又有广博知识面,且有健全人格、高度社会责任感与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才。

总体来讲,我国现行书院建设有自身特色,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学校书院制改革中存在着改革意识不足、学生难以理解的隐患,而校方也存在迫于各种压力死板照搬,难以经过长期筹备结合实际推进等实施问题,导致书院与学院协同难,难以发挥书院效用,无端增添管理及财政负担。

综上所述,不仅仅是河洛书院,中国古代书院整体是一个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效能于一体的教育组织,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传承经典、开启民智中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7]而这种葆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血脉的书院教育,在新的时期也在不断传承创新,始终焕发着自己独特而有魅力的学术活力。由此,当代高等学府学院改革与建设中也需借鉴中国古代书院成熟的结果,既使其平稳推进,又要结合中西古今的经验教训,不断进行扬弃,寻找属于自己教学与建设的品牌与风格,从而建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书院制学校,开创崭新的书院教育文化。

猜你喜欢
学士藏书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江南书院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小毛驴藏书
学士论文档案的共享和利用研究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Analysis on the Place Movement in Great Expectations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本科教育见闻及启示
珍惜每一本藏书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