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玉芳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全球“汉语热”在不断升温。而教材作为汉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媒介,也在不断更新、完善。《HSK标准教程》于2014年经国家汉办授权,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联合汉考国际(CTI)共同研发,这套新型汉语教材充分体现了“考教结合、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理念,以往考试攻略、习题集等都以背诵词汇为主,把词语独立于语篇和文章以外,以解析、辨析、做题为主,《HSK标准教程》系列(姜丽萍,2014)以词语的系统学习和自主构建能力为主,最终形成词语的得体运用能力。教材的适用性较广,除了各国的孔子学院,其他汉语教学机构和个人也很适用。
由于《HSK标准教程》这套教材比较新,教材中的词汇部分前人研究非常有限,笔者在CNKI上找到8篇关于HSK标准教程词汇研究的论文,根据内容其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词汇编写理念研究、词汇教学理论研究以及某一词类的研究三类,进一步分析这一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对后期的研究是有益之言。
《HSK标准教程》系列于2014年出版,笔者在CNKI上地毯式地搜索了所有关于《HSK标准教程》的研究,共有35篇,其中教材对比类占比最高,共6篇,与《HSK标准教程》对比的教材有《发展汉语· 中级综合》《新概念1》《体验汉语1》《汉语教程· 一册上》《长城汉语1》以及《匈牙利汉语课本1》,可见初级教材居多。此外HSK标准教程的个别词类研究有5篇、教程与HSK考试配合度2篇、教程与练习册阅读部分关联度1篇,还有编写理念、语法编排、教材评价等。而关于所有词汇部分的研究仅有8篇,其中2015年1篇(姜丽萍《HSK标准教程》主编),2017年和2018年各1篇,到了2019年有5篇,可见《HSK标准教程》以及词汇部分的研究开始增加,但前人对于这部分的研究仍十分有限,这将给本文带来更大的发挥空间,以及后期教程的词汇研究带来更大的上升空间。
主编姜丽萍(2015)的《“考教结合”视域下的教材编写实践——以<HSK标准教程>词汇编写为例》以《HSK标准教程》编写实践中的词汇编写为例,遵循“考教结合”的理念,在《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的指导下,通过对2009年新汉语水平考试以来33套真题的统计分析,确定了大纲词、默认词和超纲词,并在教材编写中具体探讨怎样确定各级别的生词,默认词如何融入教材中,教材中的词语与考试中的词语怎样“结合”,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词语构建能力,扩大词汇量。文中提到《教程》不是应试教材,更不是HSK考试的习题集,而是以培养能力为宗旨的“考教结合”的教材。在词汇部分的处理上,不是教学生死记硬背词汇,而是注重逐级培养学生的词汇构建能力,扩大词汇量。比如《教程》一级、二级注重语素教学,三级注重默认词规律的掌握,四级开始进行词语辨析能力培养,五级增加词语搭配和主题词库相关词语的学习,六级通过语义场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每级都有专门的词语教学和训练内容,而且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词汇的自我构建能力和生成能力会越来越强,学生能有效、自觉地扩大词汇量。教材词汇编写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结构规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了解编写理念,教材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为汉语学习者量身打造教学建构系统。
1.语境理论
王歆钰(2017)的《语境理论在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以HSK3标准教程为例》从语境理论、分析语境实践的应用以及语境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三方面展开,词汇教学主要体现在第二部分分析语境实践中,这一部分以HSK3标准教程中的部分词汇为例,强调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将语境教学贯穿课程始终,文中提到词汇教学最终的目的不是仅仅记住词语的读音、词义,而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使用这些词语。在词语运用方面,语境必须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真实语境。同时要学会利用语境复习词语,将课后练习和课堂活动融入真实语境中[1]。虽然此文没有进行过多词汇的研究,只是以HSK3标准教程的部分词汇为例,但给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提供了一种实用有效的教学法,即将语境理论充分利用到词语导入、讲解、练习、课堂活动和复习等过程中,以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2.语义场理论
李建萍(2019)的《语义场理论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以新HSK3级词汇为例》运用了材料引证法、综合分析法和图表法,深入地挖掘了语义场理论在词汇量、词汇教学效率等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并结合新HSK词汇大纲中的三级词汇编制的语义分类词表具体阐述了如何优化处理汉语综合教材《HSK标准教程3》的词汇教学以及使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最后从语义场理论出发提出了帮助学习者逐步实现汉语词汇系统建构的教学策略[2],但并没有通过调查报告或教学对比试验来直观地显示采用语义场理论与采用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在教学成果、学习效率、学生学习心理方面所表现的差异,缺乏详细的数据支撑。
近三年来,相对于语音、语法方面的研究,在《HSK标准教程》中词汇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笔者主要从某一词或词类在教材中的处理和基于学习者使用偏误开展研究两方面进行分类。
1.某一词或词类在教材中的处理
吴红波(2018)的《论<HSK标准教程>中近义词辨析的处理》从近义词的设置、分布、辨析方式、例句及练习等五个方面对HSK标准教程前五册进行分析,对《HSK标准教程》这套教材中的近义词辨析板块进行全面考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此文对比了大量的近义词,从词性、词义和用法上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教材第1册和第2册没有专门的近义词辨析部分,从第3册才开始设置了近义词辨析板块,且课均辨析量与辨析比逐渐加大,第4册增加到了3.3%,而从第5册开始下降,为2.9%,认为近义词辨析应该随着汉语学习者生词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应有下降趋势[3]。此文笔者提出这套教材单独设置了辨析板块,突出了近义词教学的重要性,而其中的辨析方法及难度呈螺旋式上升,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辨析总量及辨析分布也相对合理,是一套比较优秀的对外汉语教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例句不够严谨、缺少词语搭配、使用场合的讲解、题型及练习较单一且数量较少等”。
成怡(2019)的《浅谈“甚至”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处理——以<HSK标准教程>为例》将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的语料与“甚至”一词的本体研究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甚至”一词在《HSK标准教程》中的编排并提出建议。此文笔者发现“甚至”一词在《HSK标准教程》中的注解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基本一致,但在词性的确定上两者却大不相同,《现代汉语词典》将“甚至”定义为连词,这与《HSK考试大纲》中的定义一致[4],但在《HSK标准教程》却将“甚至”归为副词,这是否会给汉语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困惑?从而加大学习难度,还有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地探讨,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基于学习者使用偏误开展研究
代薪彤(2019)的《基于<HSK标准教程>的轻声词教学研究》以使用《HSK标准教程》的吉尔吉斯斯坦汉语学习者为例,根据在吉尔吉斯斯坦实习期间的经验,选取了国际汉语轻声词教学作为研究方向,运用调查法和归纳分析法调查和分析吉尔吉斯斯坦学生习得汉语轻声词偏误,在此基础上探讨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此文通过对《HSK标准教程》中的轻声词语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发现了教材中对轻声词的讲解和说明过于简单,所占篇幅少,不够突出,其次教材中对于轻声词并没有设置练习和巩固,此外教材中出现不规范注音三个问题[5]。但在学生对轻声词的发音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仅停留在认知层面,缺乏实际操作。
除了以上两类以外,还有生词英文注释方面也有1篇,伍珊(2019)的《<HSK标准教程>(1、2、3册)生词英文释义问题及对策探究》以《HSK标准教程》(1、2、3册)的生词英文释义部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释义问题并分析解决对策。发现生词英文释义部分存在以下问题:教材排版印刷、以难释简、词语总表漏词、释义同训、词性错误、未限制搭配范围、与文中义项不符、无系统性、释义模糊[6]等等。
这几年来对于HSK标准教程的词汇部分的研究是值得肯定的,最大的可取之处在于更加注重教材与教学的联系和适配度,不论是从词汇的编写理念、词汇教学理论还是其他词类的探究,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努力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供更加合理的教学建议。而存在的不足之处则是《HSK标准教程》是一套以“考教结合”为编写理论的综合性教材,但是如何进行“结合”还没有太多的先例,从这一视域下出发的研究少之又少,如何将词语的学习和掌握与考试的牵引和训练综合起来形成“以考促学”“以考促教”,探讨一套“考教结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