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的现状以及优化路径

2021-11-27 16:31郑若霞朱冬茹王佩芬洪采仪
山西青年 2021年7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社工养老

郑若霞 朱冬茹 王佩芬 洪采仪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知识产权与法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据统计,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面对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很多社区养老机构也慢慢引入社工,运用社工“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以及同理心、接纳、保密、不批判的专业技巧,为老人提多样化的服务,提高服务效果,为老年生活提供质量保障。但由于我国社会工作及社工介入老年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服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境和阻碍。

一、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的现状及困难分析

(一)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需求

其一,社工人才存在流失现象。一方面是专业认同感、成就感低导致的人才流失,社会工作在我国知名度低,社会工作者在入驻社区开展养老服务的过程中,给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和服务的开展带来一些阻碍;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面临着养老服务开展与服务对象实际需求存在心理压力,作为服务购买方的基层政府对社工专业不甚熟悉,社会工作者在具体实务中往往面临着完成政府指标与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之间的矛盾,由此对专业价值理念产生疑惑,因此社会工作领域难以留住人才。此外,由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水平尚待提高,目前我国社工专业最高学位为专硕,相对于其他领域,社会工作薪酬待遇、晋升空间较低,社工人才在遇到发展瓶颈后往往会转向其他行业。

其二,社会工作者专业化水平低。社工人才流失率较高导致大部分社会工作机构处于社工岗位空缺状态,一些社会工作机构为了填充空缺的岗位被迫降低社工岗位专业门槛,导致社会工作者专业素质良莠不齐。根据“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2019),在全国样本中,53.57%的机构总干事没有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59.98%的理事长和53.57%的总干事未接受过专业学历教育。[1]非社会工作专业出身的社会工作者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技能的支撑,其所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缺乏专业保障。

(二)养老服务无法适应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不同的人群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需求也会相应发生改变。生活在同一社区的老年人,由于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同,群体间也会呈现出同质性相对较弱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社区里的老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高龄老人、中高龄老人、低龄老人、独居老人和不能自理的老人等等。以上这些不同特征类型的老人,面临的问题和需求都会有所不同。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社会工作基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群体提供相对应的服务,但是介入的层次还有待提升。在实际的社会工作养老服务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的社区养老服务主要集中在日间照料和文娱活动方面,这对于老年人养老质量的提高是有帮助的。但是在老人养老过程中更深层次需求的挖掘和服务方面,例如对老年人进行心理辅导和教授一些知识和技能等,社会工作的思考和介入服务还有所欠缺。

(三)各主体之间缺乏交流沟通,联动性较弱

由于社区、社工、志愿者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联动性较弱,对社区养老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关注,社会上也更是倡导年轻人要为老人群体服务,但过度的照料和关心也给老年人带来不便。例如,在同一天就有几批志愿者分别来到老年人家里,帮助老年人清洁打扫房间、与老人聊天,影响老人群体的正常生活。由于这些志愿者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对老年人的情况没有进行详细的了解,会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其次,老年人不了解社工这个职业,在日常接触中对社工难免有些抵触心理,因此社工很难进行老年人的需求评估,同时社区工作人员没有搭建好连接社工和老年人的桥梁,难以让社工更好地了解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四)养老服务资金支持薄弱

政府资金投入是社区养老资金的主要来源,大型的养老项目、非营利服务组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均要靠政府资金支持,仅有少部分来自民间资本。首先政府资金投入总额的不确定性会直接影响社工机构的正常运转,比如社工人员配备的人数、服务活动的次数、服务活动的质量等,经费的不足导致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标准降低和服务受众群体范围变窄,很多需要帮助的老人不能享受到服务,从而使居家养老的福利性严重不足,极大影响着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其次政府资金投入与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之间难以保持平衡,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生活照料层面、医疗健康层面的需求,也有精神层面的需求,然而政府投入的资金有限,难以顾及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往往只能集中于某一类的养老服务投入或者盲目投入,对于老年人需求量大、需求急迫的养老资金投入力度远远不够,最大程度上只能满足经济困难老人的需求,而对需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老人就难以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服务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社工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

在社区养老领域中,针对社工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低和人才流动性大的问题,应依托政策引导、社会工作机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关社会工作机构评估硬性指标,提高社会工作机构内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社工人员人数、比例要求,促使社会工作机构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保障在岗社工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其次,在社工人才培养方面,一是链接高校资源对社工人才进行定期培训,巩固社工理论知识;二是定期与其他机构合作,带领社工外出交流学习,增加社工人才实务经验;三是机构内部定期进行专业能力考核,检验社工人才培训成效。此外,社会工作机构内部应建立明确清晰的晋升机制,形成良性竞争机制,提高社工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二)多层次关注老年人需求,协同老年人良性发展

立足于老人的实际情况,对其问题和需求进行合理的评估,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在社区中,应该根据不同的老人群体,对高龄老人、中高龄老人、低龄老人、独居老人和不能自理的老人的需求进行分析,提供深层次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比如高龄老人和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群体,由于身体健康问题需要更多的照料,但是如果与人缺乏精神上的交流,会感到孤独寂寞,所以对于这类老人,社会工作在提供日间照料的同时,也要注意老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需求,提供精神支持和个案咨询。再比如对于低龄老人,这类群体一般身体状态良好,行动自如,生活上基本可以依靠自己。在低龄老人自愿的前提下,社区可以支持、鼓励和提倡低龄老人参与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体现“独立、参与、照料、自我实现和尊严”的老年人基本原则。[2]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技能性课程,教授老人新的技能,提升生活的本领,使其“老有所为”。同样,社会工作者也需要关注这类老人的心理需求,提供个案咨询,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

(三)整合社会资源,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养老

随着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政府职能的转移,养老服务更多地被交付给社会,多元主体掌握更多主动权的同时,也需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一方面是对养老服务的供给模式进行创新。首先,推动“社工+义工”联动模式的建立,社会工作者通过对志愿者进行专门的培训并引导、带动他们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活动,缓解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匮乏困境的同时,也提高了志愿者服务过程的质量;其二,孵化社区养老服务自组织,让社区居民对于老年人更加了解且让老人有亲近感。社会工作者在养老服务项目中,通过培养志愿者骨干,逐步孵化社区养老服务自组织,促进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的规范化、专业化,保障社区养老的服务项目的独立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其三,建立“自下而上”的社区、社会工作机构、政府三个主体联动模式,社区工作人员搭建好桥梁,帮助社工反馈老年人养老的问题,社会工作机构根据社区养老问题,进行走访调研,申报公益创投项目,再由政府拨款支持养老服务项目,相较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政府购买服务,该联动模式更加贴近社区养老的个性需求。另一方面,从长者的社区养老资源出发,构建长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工作方法,挖掘、盘活、整合长者潜在的个人、家庭、社区资源,满足长者多层次的个性化需求。

(四)拓展筹资渠道,引入民间资本

目前社会工作机构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资金来源单一,以政府购买为主,资金链易因项目结项而中断,限制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可持续性。因此,在社会工作机构项目制的养老服务之外,还需要引入民间资本,一方面是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政策优惠的方式,扶持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进入社区养老领域,引导养老服务领域的企业或盈利性养老机构进驻社区,增加企业赞助社区养老服务活动的机会;另一方面在盈利性养老服务机构设置更多的社工岗位,保障社会工作专业养老服务的稳定提供。

三、总结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发展适应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在现代家庭小型化,居家养老模式日益衰退的背景下,社区养老模式适应了新时代的养老需求,由此,探索发展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的路径也成了我国老年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个新热点。我国社区养老模式正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社会工作在探索介入路径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针对社区养老社工专业人才短缺、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社区养老服务参与主体联动弱、资金养老单一等难题,需要在政府指导下,多方社会主体积极协同参与,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推动社会工作机构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激励机制,促进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资金的多元化,以服务对象需求为本位,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构建和完善本土化社会工作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社工养老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现状及对策
养老生活
A Social Crisis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青春社工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