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爆炸”中高校“双创”教育如何破局

2021-11-27 16:31曹鸿飞刘志遥沈胥霖
山西青年 2021年7期
关键词:爆炸双创教育

曹鸿飞 程 程 刘志遥 沈胥霖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

一、大数据与高校“双创”教育实践的内在共性

大数据在时代的发展中不仅是一种概念,更是一种教育手段,将大数据融合到高校“双创”教育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两者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内在共性,可以在双方的基础上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现实支撑,在高校“双创”教育模式中共同创建科学合理的有效模式。大数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是社会需求的重要表现,在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双创”教育模式也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展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符合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发展。两者的产生以及顺应时代的发展都体现了一致性[1]。

大数据和高校“双创”教育的实践都是诸多主体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而且参与的主体越多,有效的资源就越丰富。大数据是以海量的资源形成的数据库,如文字、图片、音频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成为大数据的基础,而高校“双创”教育的开展和实践也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全体师生等共同合作,给予不同方面的支持。这些参与的主体在提供资源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利益。

大数据的发展始终紧跟时代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和技术设备共同完成,高素质人才需要进行诸多的数据整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人类、服务社会。高校“双创”教育需要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不断地为社会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源和数据分析,让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对接,将高校“双创”教育的实效性有效地提高。

二、大数据融入高校“双创”教育实践的现实要求

虽然大数据和高校“双创”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想要将大数据更好地融入高校“双创”教育的课堂中还需要具备一些现实条件。如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一个具备基本素质的学生[2]。提供全方面的政策保障,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创新创业。大数据环境下增强学生的数据综合能力,打破学生与数据的壁垒,充分的、灵活地运用数据,将“双创”教育课堂营造成一个被数据包围的环境,不断地为学生更新最新的社会消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突出以生为本:在高校“双创”教育中,要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灵活地运用大数据,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资源需求。

三、“大数据思维”贯穿“双创”教育始终

决定高校“双创”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讲是管理体制问题,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是教育平台建设的根本保障。高校作为一个整体,在制度建设方面除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外,各职能部门和教学之间需依托数据共享的理念,理顺关系、加强联系、协同配合、统筹推进。在搭建“校园大数据信息平台”方面,首先要避免重复建设,其次是学校统筹考虑平台各功能模块,进行信息标准化和安全性设计,做好基础工作。在“双创”学科建设方面,创新创业中心、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人事处、财务处和教学学院应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将教师授课和学生选课等数据汇总分析,研讨如何通过薪资制度、课时变化、实践实训、学分绩点等方面促进“双创”教育质量提升[3]。在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增强教师“大数据思维”培训工作方面,分阶段、分批次逐步加强教师“数据意识”培训,促进专职教师逐步树立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大数据思维”的思想理念,特别是在“双创”教育中,将其作为授课重点内容进行系统讲解。通过教育平台的应用,推进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双创”教育目标突出“需求导向”

高校“双创”教育规划,数据来源首先是学生的反馈和一线教师的分析研判。学生对不同模块、内容、作业形式以及讲授方式的评价,是评判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教师对课堂组织方式,以及学生在回答问题、作业展示、实训实践等环节的反应,都能对改良教育模式起到积极作用。将以上各类师生反馈的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加以分析和研究,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共识性解决方案,促进“双创”教育目标的实现。其次在以上反馈机制形成之后,“双创”课程和实践过程会伴随着师生的需求变化而发生转变,高校整体规划、资源流动和内部环境也随之变化。例如各类交流平台、实践实训平台、校企合作和服务支撑系统共同组成的相互支持的“大数据”信息服务体系,使“双创”教育建设服务真正落在实处,形成良性循环。三是把“双创”教育绩效评估体系纳入学校整体绩效评估体系进行通盘考虑,并使之占有重要的位置[4]。结合各级、各部门实际情况和“双创”教育目标,确立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绩效考核体系。四是将“双创”教育建设的重点从创业孵化园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开发,转向扩大为教学部门和管理单位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教学相长等方面,为发挥“大数据”绩效评估体系创造条件。

五、“互联网+第三方”帮助“双创”教育主客体联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使“互联网+第三方”的模式成为联动“双创”教育主客体的最主要的渠道之一。根据微信(小程序)等在信息传播覆盖面和速度上的绝对优势,高校应充分实现发挥各部门在渠道、内容和服务上的互补作用,形成“双创”教育在宣传上的集群效应。随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客观造成了师生在线上完成各类教育教学活动需求的增加,线上教学课程数量急剧攀升,师生对互联网线上教学的习惯正在逐步建立。同时,通过实际应用广大师生对优质互联网教育产品的认可度在不断提升,企业和政府作为应用方,在“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方面本就领先于高校,也为高校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双创”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阿里的“钉钉”、腾讯的“腾讯会议”等平台,可以导出课堂信息,包括学生在线时长、签到和作业情况、课堂互动面板等功能,逐步拓展形成了一套与主要业务密切关联的生态系统,为学校通过第三方推动“双创”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与第三方平台建立合作,还能充分利用其在数据分析上的优势,让高校更加了解各类数据平台的使用和服务情况,经过脱敏或加密,帮助学校依据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进而增强师生主客体的联动。

六、校企合作推进大数据平台和专业队伍建设

大数据平台的研发和反复调试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周期长、投入大。校企合作模式是建设大数据平台、引进专业人才、推进“双创”教育的重要渠道。例如,高校可以通过授权的方式,在保证信息安全和数据准确的基础上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企业通过参与课程建设和打造平台的筹资、运营、维护等环节,一方面可以有效减轻高校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促进“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发展[5]。与此同时,兼具“大数据”和“双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加大,因此一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校内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信息化技术人员和其他核心管理人员进行数字技术分析应用方面的业务培训,并对培训结果及时进行考核。二要从社会引进信息化和数字化方面专门管理人才,增强专业队伍的力量,加强数字网络技术研发和数据分析人才开发,建设高质量的数字研究复合型人才队伍。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大数据融合到高校“双创”教育中具有切实可行的重要作用。高校要及时发现大数据与“双创”教育之间的内在共性,并把它们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和发展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营造一个大数据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的发展情况,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

猜你喜欢
爆炸双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三星“爆炸”原因成谜,谣言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