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静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钢琴伴奏弹唱作为当下颇为流行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被我国许多艺术高校列为五项全能比赛的项目之一。钢琴演奏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丰富、音量幅度大以及多重音响等艺术特色,钢琴伴奏弹唱要实现理想的钢琴音色与演唱有效结合的效果,不仅需要熟练掌握钢琴弹奏的各项专业技巧,而且需要在弹唱过程中与乐曲内容相融合,通过密切配合唱与弹,将钢琴作品的寓意及内涵深刻流露出来,从而使观众对音乐产生共鸣,引起观众的喜爱[1]。当下高校钢琴伴奏弹唱教学面临着学生专业能力不同、钢琴演奏及弹唱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的问题。高校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既面面俱到地培养学生钢琴演奏、民乐演奏等各项专业技能,又能将这些音乐艺术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音乐的能力,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钢琴伴奏弹唱如何提升学生各项能力,以及钢琴伴奏弹唱的几个要点,以期为高校钢琴教学做出贡献。
钢琴伴奏弹唱的练习过程,会用到音乐教学中的视唱练耳、音乐基础理论等知识,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钢琴弹唱能力,可以逐渐提升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例如,在进行钢琴伴奏弹唱之前,学生首先要根据所看到的弹唱乐谱,分析歌曲的旋律简谱,进而进行弹唱。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音乐音准节奏的判断及理解,对是否能够顺利弹奏起着重要作用。在对歌曲熟悉之后,学生需将歌谱唱出来,此过程划拍、打节奏并同时准确唱出音高,是对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训练。同时,演奏者在读相关歌谱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各种专业的音符值、各种不同的节奏音型、节奏力度及节奏速度的记号,掌握基本的表情记号和记谱方法等,这些知识的运用同时可以提高演奏者的音乐基础理论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2]。
所谓音乐表现能力,是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表现音乐的能力,拥有音乐表现能力的前提是具有超强的音乐感受能力。培养学生钢琴伴奏弹奏能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接触曲调之前,先对歌词所表达的内容有所了解,从作者的歌词大意中感受音乐的情绪。进而在伴奏弹唱中,能够根据之前感受的情绪,精准的把握钢琴弹奏的速度及力度,从而更加准确地表现音乐。例如在具体钢琴弹唱中,弹奏者需要区别弹与唱的主次之分,并合理安排不同音量。在弹奏前奏及间奏的过程中,钢琴处于主要的位置,需放高一点音量,以带动整个歌唱的情绪。进入歌词演唱时,钢琴伴奏则需要放低一点音量,从而突出主次,避免影响歌词表达。整体弹奏过程中,钢琴伴奏需要结合唱词进行高低起伏的变换,歌声强时钢琴声响亮一些,歌声弱时则钢琴声低一些。通过这样的钢琴弹唱练习,逐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及表现能力[2]。
钢琴伴奏弹唱需要人体多个肢体部位的协调完成,通过手弹、口唱、眼看以及脚踩等动作共同合作,才能完美演奏出钢琴伴奏弹唱的美妙。在此过程中,演奏者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从简单到烦琐,从容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最终实现各个部位的协调合作,提高学生肢体协调能力。有些学生在单独的某一动作技能方面能力较强,甚至每一个独立完成的动作能力都超强,例如弹钢琴很棒,唱的也很不错。但是如果不经过阶段性钢琴弹唱协调性的训练,则无法将唱和弹有效结合起来。在进行钢琴伴奏弹唱的练习过程中,应首先练习简单易懂的旋律,通过让学生右手单手来弹奏,眼睛看着歌词并用口唱出,培养学生对旋律和节奏的准确认知,同时加强对歌词的熟悉。熟练歌词之后,可以进一步练习左手伴奏并唱出歌词,培养学生单手与口眼的协调性[2]。之后加入右手旋律,练习用双手弹奏的能力;最后加入脚的动作,并结合已经熟悉的歌曲,提高综合肢体协调能力。
钢琴伴奏弹唱不仅要求演奏者通过钢琴弹奏的形式将乐曲表现出来,而且需要演奏者能够深刻理解作品并拥有指挥该作品的头脑。演奏者清晰地知道自己所演奏的钢琴伴奏部分出现在作品中的哪些位置,并能够提前预测伴奏弹唱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同时,在钢琴伴奏弹唱的过程中,演奏者能够在伴奏的引导下准确把握个缺的音准和速度等,从而在音乐结构、力度以及节奏调性等方面表现出符合乐曲感情的旋律变化,从而将伴奏与弹唱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歌曲的音乐形象,展现音乐作品的创造性[3]。例如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可能会因为表演场地的不同或其他自身原因产生紧张情绪,从而影响钢琴弹奏的音准高低和基本速度。此时钢琴伴奏就非常重要,学生若能做到伴奏的节奏及音调调整,及时配合自己因紧张导致的演唱速度加快的问题,就能避免不协调演唱的情况发生。因此,熟练掌握钢琴伴奏与演唱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稳固学生的演唱技能,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另外,在钢琴伴奏弹唱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弹唱与伴奏相结合的训练方法。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先进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让学生熟悉伴奏,之后通过即兴弹唱教学提高学生的弹唱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条理清晰,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较容易获得短期教学效果。然而从伴奏弹唱的长远效果来看,这种将即兴伴奏和弹唱分开授课的模式,容易将二者分成两个不同的板块进行教学,无法实现伴奏与弹唱的互补互利的教学效果。因此,将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唱的内容结合教学并训练,是促进学生掌握钢琴伴奏与弹唱关系的重要方式。在钢琴伴奏弹唱教学中,重点是对学生注意力分配的训练,通常采用弹唱与伴奏注意力以3:7的比例分配进行训练,是避免钢琴伴奏弹唱兼顾不周问题的重要方式[4]。
钢琴伴奏弹唱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训练学生对伴奏弹唱完整性的掌握。完整性训练是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即兴弹奏与即兴演唱能力结合的第一步,是钢琴伴奏弹唱最重要的基础环节[4]。首先,教师应注重训练学生完胜弹奏的整体意识。之后,根据钢琴伴奏弹唱的作品特点,训练学生对整体做结构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做到弹奏过程心中有数。钢琴伴奏弹唱的特点,就是需要演奏者通过伴奏及演唱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将歌曲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从而为观众塑造出完美的音乐形象。这个过程也成为对钢琴作品的曲式分析,培养学生对曲式的分析能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作品内涵的感同身受与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表现音乐情感的能力。因此,演奏者需要了解对应的声乐作品风格,通过对应不同的伴奏织体来配合演唱,避免因为伴奏的音量过大而掩盖歌曲主要音乐旋律,从而影响音乐的表现,造成框架模糊的问题。反之,钢琴伴奏的音量过小则失去渲染的力量,从而无法感染演唱者的情绪,从而影响音乐情感的表达,失去伴奏的作用。钢琴伴奏弹唱可以通过准确定义歌曲的类型风格,通过特定的弹奏的力度和音色表达出乐曲不同的情感特色,从而烘托表演的氛围[5]。例如,乐曲《青花瓷》以其唯美而悠扬的曲调,细腻而丰富的情感曲调,明显而密集的慢速旋律为主要特色,表现出浓郁的中国风特色。该歌曲结构包括传统两种大调转化的路线,主歌和副歌采用两段不同的和弦乐,因此在伴奏弹唱时需要了解歌曲的风格,方可将作品的情感内涵表现出来。
钢琴伴奏弹唱的结构层次包括旋律表现的旋律层次、和声表现的和声层次、中低音表现的低音层次三个层次。了解乐曲的结构层次,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整段旋律所采用的音阶特色,从而利于伴奏弹唱中旋律的表现。钢琴弹唱中和弦的弹唱包括七个基础和弦,每个和弦则包括不同的根音。弹奏者要遵循就近的弹奏员责任,左手和右手分别弹高音和弦和中音和弦,并尽量在距离两个手指较近的位置换和弦。通过巧妙弹奏和弦,丰富伴奏的色彩,使得音乐情感表现得更加细腻。最后,钢琴伴奏弹唱中,主要是右手负责主旋律,左手负责伴奏。双手也可以以和弦为基础,围绕右手的中心旋律,进行手音尾音的伴奏,以小节为单位交替分解和弦,从而完成整首歌曲的弹奏。钢琴伴奏弹唱过程中,演唱技能不仅是只简单的歌唱技能,而是需要演唱者运用正确的喉咙打开方式,准确的呼吸、咬字,并适应不同音域及风格的作品,能够充满音乐表现力的将音乐作品的情感及风格展现出来[6]。在弹唱中,气息是演奏的源动力,要避免弹唱中出现声音气短、音域狭窄、高低音挤卡等问题,要通过“闻花式”的呼吸练习,体会有气息支持的感觉,学习表现作品情感。另外,在钢琴伴奏弹唱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作品风格,合理运用歌唱共鸣腔体,打开喉咙,实现身体各部位整体的共鸣感觉,体会声音通畅的感觉。此处注意歌唱共鸣包含口腔、胸腔、鼻咽腔以及头腔等共鸣形式,演唱者需要根据不同风格特色的歌曲,采用不同的腔体共鸣形式,也不是所有歌曲都需要共鸣。例如一些歌曲特色相对活泼或者带有花腔的唱段,则不需要胸腔的共鸣。最后,语言技巧也是钢琴伴奏演的重要技巧之一。演奏者要通过在弹唱之前大声地诵读作品歌词,并体会歌词语言的重音,从而在弹唱时遵循“字头有力、字尾干练、字腹夸张”的原则,保证所弹唱的歌曲字正腔圆,韵味十足[6]。
综上,在高校教学中对学生钢琴弹唱伴奏能力培养,可以通过弹奏前后对乐曲知识的讲解,加强学生对乐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音乐基本素质;通过弹奏中有效运用弹奏和演唱技巧的教学,有效融合和表现作品情感,从而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通过锻炼学生左右手、口眼、脚等肢体动作的弹奏能力,提高学生肢体协调能力。在伴奏弹唱的过程中,掌握钢琴伴奏与弹唱关系,清楚钢琴伴奏的歌曲风格,熟悉钢琴伴奏的伴奏手法,巧用钢琴伴奏的演唱技巧,最终提升表演者的综合演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