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汝金针开生面 展卷披读入坦途
——评《殷墟甲骨学大辞典》

2021-11-27 11:46李双芬
殷都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殷商殷墟辞书

李双芬

(安阳师范学院 历史与文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一、创作背景

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甲骨文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上古文化信息,是三千年前商王朝信史地位的实物见证,也是研究殷商文化及上古文明的“活化石”。

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开辟了近代学术发展的新纪元。甲骨文的问世,不仅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而且使一个距今3000年前的王朝影像日益清晰,中国有史记载的历史由此上提了1000年。我们也得以从中探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得以极大提升。

甲骨文发现的120多年来,一代代甲骨学者爬罗剔抉,寻坠绪于茫茫,考释文字,印证历史,推动甲骨学逐渐发展成一门专门学科,甲骨学研究取得辉煌成就。经过几代甲骨学人的不懈努力,甲骨文字逐步得以释读。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得以一窥上古传统文化的一些奥秘,透视殷商时代人们生存生活的社会面貌,在更深的层次上、更广的领域内体察中华民族早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探寻华夏文明的文化基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甲骨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06年7月,殷墟“申遗”成功;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2017年11月,作为汉字渊源的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标志着国际社会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讲话中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甲骨学的研究发展正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的考古学的回应。

在新的形势下,伴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上升,研究、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的潮流,“汉学热”也在全球升温,国内民众更是掀起了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甲骨学成为与语言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古代科学技术史研究等学科有着密切关系的当今“显学”和“世界性”学问。

甲骨学学术研究逐渐走向科学、规范化,并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百年来的甲骨学研究,已经是浩瀚的大海,它的门类繁多,内容广泛而精深,学科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有一部总结性的辞书。为了更好地发挥甲骨学的巨大威力,需要有一个全面、专业的工具书作为辅助,以为甲骨文传承、研究助力。而民众也十分迫切需要一部覆盖面广、收词全面、释义正确、内容新颖的甲骨学工具书。

在这种背景下,2020年12月,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院长郭旭东教授等主持编写,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王宇信终审的《殷墟甲骨学大辞典》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正式出版。该辞典的编委会和编写人员都是甲骨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有着各自的特长和工作经验,了解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当前的研究前沿。强大的编写队伍为词条遴选和编写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殷墟甲骨学大辞典》通过对一个世纪多以来学术研究成果的梳理,对于甲骨学作为一门学科所应有的知识和学术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与阐释。可以说,该辞典对于甲骨学和相关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大量词汇,都言简意赅、准确明了的做了阐释,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读者一本词典在手,基本上所需甲骨知识就可以方便快速地获得。可称得上是一部甲骨文学习、研究的百科全书。它的编撰完成,可谓应运而生、惠及学人,体现了写作团体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为学界无私奉献的精神。辞书分门别类,析其名义,发其旨趣,溯流寻源,脉络分明,引用资料精确可靠,逻辑严密,层次井然,必将对于普及提高甲骨学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辞书特点

该书的出版适值甲骨学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时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与学科发展趋势,满足了大众的学习需求,因而,这样的辞书对于甲骨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它可以让更多的学术研究者以及普通民众了解甲骨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现状。概而言之,该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全面性与专业性

《殷墟甲骨学大辞典》全书收入词条3584条,计170余万字,分词目术语、人物和著作三大部分,基本实现了对甲骨学及与甲骨学相关的考古学、文献学等相关交叉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的全覆盖,是我国目前收词量最多、体量最厚重的研究甲骨文和甲骨学的大辞典。

辞典专业覆盖面广且释义较为详细,资料丰富,搜罗靡遗,这是本书最显著的特点。第一编对甲骨学的相关词目和术语进行介绍,包括甲骨学名词、专门术语以及相关甲骨文字词语,如一般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进行了详细讲解;第二编介绍甲骨学相关人物,包括甲骨文上所见历史人物以及甲骨文自发现以来的研究者。条目清晰,编排合理,尤其是对于甲骨文研究者的介绍,便于学习者按图索骥,根据自身需求进一步展开学习和研究;第三编对历年来的专题研究著作进行了简明的介绍,语言凝练,知识丰富,内容切合实际,便于初学者理解和把握,具有极强的学习和指导性。

专业性也是该辞典编撰的首要原则。辞典在词条选择与释文撰写上,对于专业性也有很高的要求。而依托于辞书编写者的专业能力,这本辞书专业特色十足,高扬了学术个性,具有很强的学科特点。辞典所列词条皆有依据,力求准确严谨,它不是资料的汇编,而是在掌握充分资料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去芜存菁,博采众说,择善而从,为读者带去尽可能简明而确切的结论。词条释文的知识要素主要由词语内涵、学者观点以及相关卜辞等几部分组成,每一辞条撰写皆依据该词条具体实际,字数从几十到几百不等,因词而异,详略得当。但包含的信息量均相当丰富,也尽可能广泛地照顾到了不同阶层读者的需求,凸显了内容与受众的细化,专业特色鲜明。为甲骨学研究和爱好者了解相关知识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实用性与创新性

辞书本质上是工具书,以方便读者的使用为最终目标。因此,在方便实用性上,全书词条采用了分类分组的编排法,以词条内容归属的大类来划分编排,在总体框架、编排体例和检索系统上做到科学、准确、实用、新颖,方便查阅。辞典图文并茂,行文平实晓畅,深入浅出,随文附有拓本和书影,使读者得以近距离的了解和认识甲骨文。

此外,辞典还附录有殷墟出土甲骨文收藏统计表、《史记·殷本纪》与殷墟甲骨卜辞商代世系对照、商代王室世系及卜辞所见时王对受祭者称谓表、甲骨学大事年表、甲骨学著录书简称表、引证参用著作及简称以及本书采用甲骨文字参考表七篇,这些内容增加了本辞典的实用性,非常符合初学者以及研究者查阅使用。

辞典的推出呼应了学术发展的需求,填补了学术空白,凸显了最新文化背景下的对于甲骨学学习和研究的新潮流趋向,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在内容上该辞典选词新颖前沿,时代感鲜明,汇集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荟萃介绍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诸多甲骨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其相关著作的主要观点,体现了前辈学者的学术成就,还广泛吸纳和罗列了甲骨新秀的最新成果与创见。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辞典堪称目前甲骨学研究的最前沿的工具书,反映和代表了迄今国内外甲骨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为全面的资料收集,不仅对专业研究者来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对于普通大众了解甲骨学基础知识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辞典价值与社会影响

当一门学科走向成熟时,便需要一部辞典作为阶段性的研究总结,以为这一学科的知识汇总,这部具有特色新意的《殷墟甲骨学大辞典》之所以出版,正体现了当下学科发展的这一诉求,显示出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应用价值。对于殷商史的研究以及甲骨学、古文字学以及殷墟考古学的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辞书的出版,与创作团队刻苦勤奋、孜孜不倦、深思熟虑、勇于实践、学有造诣是分不开的,是刻意运思,呕心沥血之作。这是一本依靠集体的力量多方组织协作而成就的作品,对于学科发展具有标杆意义。

辞典以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主,以甲骨学知识为主体,同时充分吸收了目前考古学、历史学以及文字学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很强的学术综合性和厚重的学术积累性。具有系统、精典、多维的成书特点,并且权威、全面、新颖,反映了甲骨学发展的基本情况,为人们多角度、全面立体了解120余年来的甲骨学发展以及甲骨学研究者所取得的成果提供了便利。在质量、结构和编撰方法上来讲都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

辞典立目科学合理,虽然依据的材料繁复,但条目释文梳理有致,对各个知识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证梳理,便于读者检索和学习使用,是我国第一部汇集甲骨学相关知识与概念的“集大成式”的大型专业辞书。也是一部有助于了解、学习、释读、研究甲骨文和甲骨学的必备工具书和普及读本。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载体,殷墟甲骨文是解读商代乃至整个中华上古文化的基因密码。探究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内涵,深入发掘殷商文化及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对于推动中国先进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和时代风采,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人文价值。

中国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共同体,牢铸民族精魂,增强族群共同体意识,需要溯源殷商文化,殷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今天,我们需要对殷商文化进行发掘、探究和传承,但是,如何在国外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采,如何在国内让甲骨文从书斋走向大众、从“绝学”变成“显学”,缩短甲骨学与社会大众需求之间的距离,解决民众学习上的困扰问题,更好的普及甲骨文,提高民众对于甲骨文的认识以及学习甲骨文的兴趣,并掀起甲骨文学习的热潮。这些依然是学者特别是甲骨学研究者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

四、不足之处及发展方向

辞典的编撰是一项工程浩大、组织慎密、多方协作的事情,如何把海量信息放到最合适的地方,并准确诠释出来,具有极大难度。这本辞典在总体上做到了这一点。可以说,该辞典在编排上,精心设计、博采精编、结构清晰、框架合理;在内容选择上也兼顾专业性和通俗性,词条诠释要言不烦、视野开阔、信息密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使用价值,使学习者循序渐进步入知识的空间。

但因为辞典出自多人之手,难免会在个别具体内容上有所遗漏或偏差。个别词条释义不够准确简明,部分甲骨文字缺乏字形字音分析,也有的文字没有或遗漏了释义,或者释义可能有不完善的方面,如“辛”字(第69页)、“祭”字(第348页)、鬼(第356页)、望(第345页)等。也有名词的重复罗列,如对于甲骨名词“来”(第94页和第229页)与“京”(第170页和第356页)的解释等。另外,名词解释多引《说文》进行参照注释,但对于很多殷商词汇而言,很显然《说文》是解释不了的,有的释义甚至会南辕北辙,出现谬误。在体例细节方面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如第一编词目、术语中,关于祭祀的祭名与祭品,只是列出了祭名简表和祭品简表(第276—288页),而没有对于祭名和祭品的进一步解释与说明。而整个名词部分,对于贴近殷商人们日常生活的甲骨文字和词汇的解释也尚有欠缺。但瑕不掩瑜,《殷墟甲骨学大辞典》的问世,将受到史学界以及喜爱传统文化的广大读者的喜爱是必然的。

近几年来,甲骨学的发展及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及民间大众的关注。学术研究在持续发展,学术著作在持续创新,适时推出数字辞典以及如何让大众真正阅读并使用这本辞书,让殷墟文物走近大众,使象牙塔里的甲骨文研究走向大众,提高辞典的使用率,则推广工作也不可忽视。

辞典的编撰是文化传播的基础工程,其社会作用和影响远超一般的理论专著,其他相关专业的从业者需要了解这一专业的具体问题并解疑释惑,离不开这样的辞书作为指引和导航。在国家日益重视和发扬古代优秀文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用历史智慧启迪今人,进一步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把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甲骨学研究推向更新的高度,乃是甲骨学研究者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猜你喜欢
殷商殷墟辞书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殷商遗址大搜寻
殷商故都 甲骨之城
殷商鸮形器及鸮形纹饰探析
殷墟
殷商古城青铜器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安阳洹北商城考古启动
中国辞书学会第五届领导成员名单
中国辞书学会第四届领导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