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学科教育的生态课程建构

2021-11-27 11:02:12李晓
魅力中国 2021年3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师生关系

李晓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一时之间,推动大学语文教育改革而促进其健康发展成为众多语文教育学者所思考和讨论的重要话题。大学语文教育究竟应该如何走?应该走向何方?成为人们心中的疑问。本文笔者便以教育生态理念为视角而探究大学语文学科教育的课程建构,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生命、人与人的和谐与共生,让大学语文教育在新的教育视角下展现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注重课程整体定位

任何一个项目的实施都需要有一个整体而全面的工作规划。它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之中始终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在纷扰而复杂的社会因素下始终向着最终的目标而前进。同样,对于大学语文课程也是如此。大学语文课程也要制定合理而全面的课程定位和课程规划,在具体目标和规划之下让课程展现新的生命活力。为此,在教育生态理论的指引之下,大学语文课程要做好以下规划工作:

其一,大学语文课程应该确定多维教学目标。大学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体现,其应具有更强的多维综合性,发挥语文教育对学生语言修养、文学修养、文化素养、人格品质、思维创新等方面的多种教育功能。教育应该关注于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综合发展,站在生命的高度之下进行教育。对此,我们主张多维教学目标主要分为健全的人格(关注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较高的审美水平(喧哗辨别美与丑、崇高与卑劣、优雅和粗俗)、情感的陶冶(对真、善、美的追求)、思维的发展(关注世界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理性和非理性)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代表着四个维度,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其二,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关注于生命价值。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功利主义等思维的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思维也偏向于功利性和现实性,心理承受能力也较为薄弱。最近几年来,有关大学生自杀的新闻屡屡出现。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进行思考。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压力较大、没有发展前途等种种原因都属于外在影响因素,而造成大学生自杀的根本原因依然是对于生命的漠视。为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学语文课程要重视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和教育,重视情意的培养,教育学生尊重生命,体悟生命的可贵可爱,由珍惜生命再到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

其三,大学语文课程应该融入多样的文化。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如果我们仅仅将语文局限于语文本身,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让语文带上了思维的枷锁而难以获得长久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在新的社会发展下,大学语文课程要与地理、政治、历史等学科交融在一起,培养综合性发展人才。

二、运用交互式学习策略

教育生态理念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在经过长期的教学尝试和检验,我们可以将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归为“体验——提炼——实践”这一学习策略。这一策略主要分为体验、提炼、实践这三个组成部分。其中,体验,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知识和教学内容的感知和探索,是对于知识的发现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和诵读文学作品内容,将自我生活情感融入作品之中去体验其思想价值、情感内涵等,获得对于文本的初步感知。提炼,主要是指学生在初步感知之后,通过评价和总结而提炼出文本中所涉及的语文基本知识、情感、思想等内容。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文本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我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知,敢于提出质疑和批评。学生的评价不必在意正确与错误之分,而要注重在探索和评价的过程中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实践,是指学生要将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之中,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并且运用到生活之中,创造更大的教育价值。对此,大学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文本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引导和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将语文知识和能力运用于日常阅读与写作、交往表达中,不断尝试和训练自己的模仿、加工和创新,在实践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规律以及其所蕴含的独特之美。这一动态的教学策略,有助于语文教学的生态化发展。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低有着决定性的力量。语文教师作为教育生态系统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必然要摆脱以往的传统的教师形象而重新赋予其独特的教育光彩。生态型语文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转变原有教学理念。意识,是行动的先导。突破理念的局限而学习新的多样教育理念知识,是新型大学语文教师所需要努力的首要内容。而树立生态意识,则是生态型语文教师所应该树立的教育理念。对此,大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当前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语文教育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主要特征,用平等而尊重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用开放的眼光看待教学资源,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评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确立生态意识,从而真正将大学语文课上成绿色生态课程。此外,注重生命教育意识,也是生态型语文教师所应该树立的教育理念之一。对此,教师要认识到生命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去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了解生命,引导学生在生活和社会之中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其二,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教师的综合素养主要体现在人格魅力、师德师爱、专业能力这三个方面。其中,人格魅力,是指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合理的行为表达等。教师人格蕴蓄于内,行诸于外,是教师内在素养和外在言行的高度统一。师德师爱,是教师所应该具备的重要素养。它主要表现为要平等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需求并且为其提出合理性的教育意见,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用良好的德行于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深处。

其三,较高的专业素养。语文学科知识本身便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教师要了解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过程和演变过程,拥有自己对于文学本身的认识和理解。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语文教育教学知识素养,对于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发展方向等拥有清晰的认识,能够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育生态化下的一切事物和一切关系都是和谐而统一的。同样,师生关系也是如此。它应该是平等的,是值得尊重的。对于大学教育来说,学生理应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思维认知能力和思维鉴赏能力,教师的主要角色不是对于知识讲授者和灌输者而是知识的引导者与陪伴者。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而互相尊重的合作关系。然而,当前,在大学语文课堂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教育角色依然是灌输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学习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的意识而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教师迫不得已而讲课沦为一堂讲授课。有些是教师缺乏一定的职业精神而消极怠工,想要草草结束课程而将课堂沦为一场知识讲授课等等。这些不平衡的师生关系,必然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认为生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情感的互相尊重。语文教学过程本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和生命体悟的过程。而想要达到交流的深入,而必须满足“尊重”这一个条件。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不能因为专业不同、基础差距、家庭和性格差异等个体因素而产生偏移。对于学生来说,要尊重教师的教学成果,学会理解、认识和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付出而对其怀以尊重。与此同时,在尊重的基础之上,我们还要学会欣赏和赞美,用轻松而略带幽默的语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用亲切而和善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适当的鼓励。这些语言的背后所代表的便是情感。得到彼此尊重的个体,其之间的情感也会日渐浓厚。

其二,教学的互相合作。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其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对于教师来说,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地位,给予学生以必要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进行交流和表达。对于学生来说,要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跟随教师的指示和引导而进行教学活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就是主体与主体的交流与对话。

其三,动态的发展过程。良性的师生关系一定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的。它代表着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获得彼此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教育生态学,便是将生态的思维和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之中来解决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随着这一理论于美国产生以来,逐渐得到了其他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并且随之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其中,国外有关教育生态学的研究主要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究方向涉及教育与环境的关系、生态观与课程研究、生态学的基本精神等。国内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21 世纪以后,将生态哲学与语文教育研究融合起来而取得了一定的教育进展。钟兴《生态课程观照下的语文课程研究》、石娟《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语文课程》、陆云《语文学习生态初探》等研究性文章聚焦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角度而为大学语文教育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研究成果。然而,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则还需要一定的探索。身为一名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本人也深深地感到教育之路的艰辛和漫长,也深感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只有负重前行,方能寻得希望与光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师生关系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54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4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0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人间(2015年24期)2015-12-26 18:48:19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语文知识(2014年8期)2014-02-28 2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