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少教多学”策略及方法初探

2021-11-26 23:58燕嘉惠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

燕嘉惠

摘 要: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通过“少教多学”来提高语文素养是一条捷径。要走好这条捷径,离不开两个字:一是“逗”,二是“引”。

关键词:逗 引 风格美 技巧美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3.037

关于学习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学以致用”就是最好的概括。而在实践中,“少教多学”就是实现“学以致用”的最高效手段。在这一过程中,我把我的策略与方法落在了两个字上:一是“逗”,二是“引”。

一、逗:逗学生,逗出他们的兴趣

逗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了解语文、喜欢语文、自主去学习语文的过程。从我们承担的小课题《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研究》说起,这个小课题的着眼点就是“激发兴趣,少教多学”。我研究的板块是:“巧借成语故事,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博大精深。”具体实施是:每天早读,都会安排一个学生或借用PPT或借用黑板,给大家讲一个文言文成语故事。这个同学必须事先做足功课,包括:1.对成语的全面了解。2.字句翻译的落实。3.结合学过的古文言文知识归纳本故事中相关的知识点,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现象”“特殊句式”等。4.成语给我们的启示或推荐的理由,等等。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靠着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哪怕前期是被迫的),扩大了视野,积累到了大量的知识,尝到了用课内知识解决课外阅读的快乐;另外,满足了展现自我的心理,也让他们小小地过了一把教师瘾。这样,有期待的早读绝对是有收获的。一年的成语故事讲解,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了浓厚的兴趣,也让班级出现了不少文人雅士,这是他们在深受文言文熏陶之下写的一段文字:

山中看雪

雪霁天晴,空寂寥落。

道旁美景,尽收眼底。山岩紧逼,摇摇欲颓。日隐于岩后而呼之欲出,余光熹微,囊倾山坡,点染冬树,尽释于焉。遥闻深林,琴音渺渺,疑神细听,水滑石过,泠泠作响,由远而近,若即若离。水恍惚于冰下,冰翩然若绸纱。及近处,几行水击由石起,穿于冰上,如美人垂泪。水何悲?叹难返乎!溪畔草绿雪莹,相浸相染。近之,草茎雪水交融,晕青沆砀,甚奇。山坡老根密陈,集综盘旋,一席之地而有百余,山岳茫茫,不可计矣。朝晖溅跃于其间,枯藤辉煌于转瞬。美景应对酒,對酒当放歌,放歌须大醉。然此醉留与山野痴人,余幸未甚,方不得焉。

三界俱寂,惟余独享万山,恣肆风流。

当然逗也得适时而生,自然巧妙。比如在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时,分析到了“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时,我顺便说道:你看语文学得好就是好,想让人帮自己,还不明说,只说自己想钓鱼却没鱼竿。结果学生就说:就是,这么说话多有意思呀!后来讲到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李白的“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时,不等我说,学生就笑着说:你看语文学得好就是好,借着别人就把自己想说的话说了。

另外,这种逗也不只是在课堂上,随时随地均可发生。生活无处不语文,当你有意无意地把语文渗透在生活中时,学生就不得不生活在语文中了!浸润到家,熏陶到位,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日趋浓厚。

逗,落实在了“学”的兴趣上;引,则要更好地落实在“用”的兴致上。

二、引:引学生,引出他们的兴致

兴致,就是兴趣所达到的地方。语文的综合能力体现在写作上,故应把引导学生学习为文之道作为重点,因为兴致所在是必得要动手创作一番才会有让人觉着酣畅淋漓感觉的。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味道,让他们在玩味中,情不自禁地有了创作的愿望,并能够真正拿起笔来,去关注生活,畅写生活。

笔者从以下方面谈谈平时课堂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

1.嗅出清香,感受不同语言的风格美

“吹面不寒杨柳风”,朱自清以引用诗词来对春风进行描写,接下来撷取了一个令人倍感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神情气韵。作家不同,风格不同,当然其文特色也就不相同。朱自清善用工笔细描写意蕴,汪曾祺爱用淡笔点染抒浓情,冰心喜用婉笔润色写柔情,而鲁迅先生却在刚健遒劲之中显现深厚的哲思。在品读中刻意去引导学生全方位感受,学生自会像小狗找骨头、小猫寻小鱼,跑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去。去接受这种语言风格,去学习模仿这种语言运用。这是同学在学习张晓风的《行道树》后写的一篇随笔。

狗尾草

一片一片的狗尾草,欣欣向荣地烂漫在田野间。

狗尾草,有最纯朴的绿色,绿得泛黄泛白。每一个乡村,若没有它们,便不叫乡村。它们将自己变得很像谷物,以此来赢得生存的权利。

狗尾草,是最无忧的野草。它们被骂,被践踏,被火烧,承受一切生命的痛苦。但它们根本不怕。它们只是单纯地生长,狠狠地向上钻,直到郁郁葱葱。只要有一刻不死,它们便努力地生活一刻。快活着,不看世俗眼光。

我们摘狗尾草,用它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它仍面无表情,因为它们知道,生做狗尾草就得有这样的命。活下来的,仍紧闭嘴巴不抱怨,去生长,默默无闻地在春去冬来中寻找永生。

狗尾草,活得有点卑微,有点悲壮,也有许许多多物竞天择的无奈。

随你怎么议论去。狗尾草,依旧在一片片土地上弥漫开去。

2.嚼出老辣,感受不同的写作技巧美

老辣的意思是老练而又有锋芒毕露。张谦宜在《茧斋谈诗》中说:“诗要老辣,如美酒好醋,于本味严烈而有余力。然苦者自苦,酸者自酸,不相假借处,各有本等。”诗是这样,文章亦然。在《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张岱写道:“湖中人鸟声俱绝。”虽没有具体描写雪景,却写出了西湖之上雪之大、之盛。这得益一个“绝”字。作者在描写时,另辟蹊径,不同常人,他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雪,一个“绝”字,既让人们看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景象,又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寒意。这种高精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描绘出西湖大雪的特色,巧妙有趣,让人回味无穷。

3.咂出兴致,感受自我创作的快乐

穷其味而后快。当学生读一篇文章,能随着作者的情感去乐而乐、忧而忧时,能随着作者的思想去张扬奔腾时,能有一种“要化这种语言为我所用”的冲动时,他也就咂出语文学习和写作的兴致来了。这时无论是赏析评点、即兴仿写,还是随笔拓展,自然就有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以及驾驭语言的能力了。下面这篇文章是学完《俗世奇人》后,借着兴致给班里的奇人用冯氏风格写出的漫画式文章。

嗝王衷

据说在江湖上流传一种“以嗝致人”的功夫,此功夫一针见血,见者皆毙。因是独家绝技,且传男不传女,遂失传已久。可功夫就是功夫,总会有人暗中秉承,这不,在高手云集的D1班,就出了一名嗝王——衷辰越。

“嗝——”长达十七秒的!秒杀了方圆百里不知多少高手。不禁想叹:此嗝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啊!当然,拜倒在嗝王脚下皆面露痴呆之状的人,早已是堆积如山,但嗝王每每见此情景,总是耸耸肩轻声道:“天赋,天赋,没有办法。”

每当嗝王御膳完毕,尤其是喝过酸奶饮料之后,那场面更是震撼山河,血腥恐怖。

一次,不知哪家的黄毛丫头得罪了嗝王,嗝王暴跳如雷,张牙舞爪欲要讨个说法,可那丫头愣是不给情面,只见嗝王小白脸一拧,眼睛瞬间拉成两道黑线,腰一挺,“嗝——”其声愈来愈高、愈来愈亮、愈来愈重。一时间众人还未反应过来,又是一声起:“嗝——”,若说前一声像公鸡叫鸣,那这后一声就更像母鸡下蛋。有人鼓掌叫好,有人已做呕吐之状;“体弱”者已被这杀人不见血的雷嗝致命;更有人附和着嗝王开始打嗝。“ 嗝——”又是一声,这一声比前一声更长更猛,刚才班门弄斧的那些人,立马刷红了脸,捂住了嘴止步不前,他们只能甘拜下风。“嗝——”刹那间,又一声,这一声更奇了,任由嗝王变换着调调,忽高忽低,忽长忽短,仔细一听,居然在用嗝音唱歌啊!围观者越来越多,嗝王愈加眉飞色舞继续打嗝。几分钟过后,有人大喊:“七十二個,嗝王又破纪录了。”嗝王眼神睥睨、面带不屑地笑笑,道:“刚才那个黄毛丫头呢?”

又是一阵笑声,猛不丁的,又来一声响嗝。

时至今日,此功夫在嗝王的带领下,已慢慢回归社会,步入正轨,成为D1班的一种风气,一种文化,更是流传的一段佳话。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或方法,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与个人的性情、修为、学生的群体特点等诸多因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喜欢创造更多的快乐,让孩子们也多一些创造的机会,多一点值得将来回味的东西。让他们永远认识到:语文,可以让自己更优秀;语文,可以让自己更幸福!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
论写作教学中的“少教多学”
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打造数学新课堂
小学语文“少教多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少教多学”与古诗词教学的整合
以“少教多学”教学理念唤醒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四环节”例证研究
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理念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