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永梅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很好地培养初中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随着我国语文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初中语文阅读的教育教学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重视。目前随着阅读教育观念及模式的改变,初中阅读教学的情况得到了改善,突出表现在“大语文观”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渗透。本文从“大语文观”的基本理论着手,在分析了当前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后,对加强大阅读教学提出了策略,旨在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大语文观 初中 大阅读教学 策略分析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3.015
初中语文教师如果想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大语文观”,首先需要用时代与历史的眼光,把向学生们传授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当作古今中外情感、文化、生活的传承和积淀。其次,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注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引导学生们发现生活的美及意义,以此赋予阅读教学新的发展生机,不断地实现阅读教学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大语文观”的内涵
大语文观从其本质上分析就是一种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方式,它属于当前新型科学化的教育理念。大语文观提出要有效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活,以此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从教学内容着手,并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搜寻教学资源,以此形成生活与知识的有机结合,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们可以切实感受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
与此同时,为了及早实现教育改革对初中生语文阅读量的要求,语文教师还应当具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此满足学生对阅读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为其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可以不断提高。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乏兴趣
初中时期的学生课业负担开始逐渐变重,学生们的学习力也在加大,学生开展自由阅读的时间和机会也越来越少,因此很难形成对阅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不会花费额外的时间与精力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致学生们对阅读有排斥、抵触的心理。学生们在兴趣缺乏的情况下,很难顺利开展有效的阅读。这表现在学生在阅读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只会阅读那些充满娱乐性、故事性的文章,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会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在阅读时通常都是采取走马观花式的方法,极大阻碍了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学生在长时间无效阅读的情况下,更不会燃起对阅读的兴趣,如果语文教师在这时不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指引和教导,初中生们会逐渐丧失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学生阅读的能力不足
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需要语文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积累和提升,不可一蹴而就。然而,当前有一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只追求速度,不追求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这部分教师把阅读教学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把一篇完整优美的文章分得很零碎,初中学生看似掌握了文章的知识,但由于缺乏一定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很难做到对文章真正地理解和感悟。同时,学生们开展阅读活动仅仅是在课堂中,缺乏有效的课外阅读,使得学生的阅读基础极为薄弱。
此外,语文教师在学生进行语文阅读中,不能做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不能给予学生专业、科学的指导,不可以及时对学生在阅读中遇见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学生也不能形成自己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这极大限制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阻碍学生顺利开展阅读学习,同时也限制了大语文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与落实。
三、在大语文观下加强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学生只有对语文阅读产生了兴趣,才可以开展更好地学习和研究。这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科学地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当学生们真正热爱阅读,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实现阅读量的增加。
然而,受传统阅读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对那些基础字词进行教学,却忽视了阅读的内容。同时,以往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模式,致使学生阅读的兴趣逐渐下降,严重阻碍了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发挥大阅读教学在语文阅读中的教育功能。
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应当提高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利用大阅读教学的模式来激发学生开展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转变阅读教学的观念,创新阅读教学的模式,以大语文观为指引,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注意力,全方位激发初中生对阅读的兴趣, 以此帮助学生真正了解、感受、领悟阅读的无穷魅力,使学生们真正融入其中。
例如,教师在开展《回忆鲁迅先生》的教学时,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在备课时借助网络的教学资源,搜寻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在课前向学生们展示,使学生们对鲁迅先生产生好奇,以此帮助学生对本文产生阅读兴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借阅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像《呐喊》《狂人日记》等,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认知,以此拓宽学生们的阅读面,帮助学生对于阅读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对文章进行更好的理解。
2.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大语文观的背景下,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帮助学生自主地开展阅读。基于此,语文教师应该围绕这一教育目标进行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分析每位学生的阅读喜好,了解、掌握学生们喜爱的书籍类型,以便向每位学生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改变方式,让学生们通过有感情地读、慢读、快读等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及阅读水平,帮助学生了解语文阅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为学生今后开展自主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开展《社戏》的教学时,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及阅读能力,首先可以规范学生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们根据文章后“思考探究”中的问题开展阅读。其次可以引導学生先对文章进行略读,通过读每段中的前几句,了解文章的体系,之后再带着问题进行精读,对文章中出现的相关词句勾勾画画,以便能更好地找到文章的中心,用这样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
3.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
为了加强大语文教学的效果,语文教师不应当只重视对阅读知识的讲述,而是需要对文章的整体内涵进行剖析,不断挖掘文章中隐藏的文化底蕴,从多角度、多层次讲解文章,使学生们可以对文章产生更好的理解。
例加,教师在开展《乡愁》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可以结合其他的思乡文章一同向学生讲解,教师还可以围绕思乡情怀的主题,对阅读的素材进行深层次开发,补充像《秋月笔记》《青色的乡愁》等文章,让学生们自主开展阅读赏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对故乡景、故乡情的喜爱,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感的感受。同类型的文章可以拓宽学生们的阅读范围,有效增加学生们的阅读储备。教师也可以在学生阅读后,让他们写下读后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乡愁”的理解。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该在大语文观的背景下,借助科学的阅读手段,创新阅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以此不断加强大阅读教学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远征《“大”语文观下的“小”合作对阅读教学的帮衬》,《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年第8期。
[2] 胡秋梅《基于“大语文观”理念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3] 张静静《一石激起千层浪——浅谈“大语文”观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