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覃康
(河源市紫金县上义中学,广东 河源 517400)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状态较为复杂,在心理学上很多人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个时候的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思维趋向独立,在生活中也会渴望独立,对社会上的很多体验都充满好奇,渴望尝试,但是因为年纪较小,阅历较少,自我控制力薄弱,面对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意志不坚定,很容易被诱导,然后做出本末倒置,偏离初心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作为“首席工程师”更是责任艰巨,新教育时代对学生的教育重点已经不能全部放在知识传授上,德育教育才是让学生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因此,班主任要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的工作思想指南,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以保障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负责人,必须要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仔细研读素质教育内容,对“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理念有正确的认知,明确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真正做到将德育教育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在班级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教育中“一言堂”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展示自己,让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满足学生的独立发展和个性展现。其次,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发挥为人师表的积极作用,给学生树立一个优质的榜样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1]。
“严师出高徒”的教育思想已经不适合新时期的初中教育,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初中生学习发展来说显得有些片面,在课堂知识的传授方面,严格教学是无可厚非的,这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但是在德育教育上,班主任就要改变这种思想理念,过于严厉会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畏惧心理或逆反心理,这对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亦师亦友,彼此成长的师生关系才是新时代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正确相处模式,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就需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等,这就要求班主任融入学生集体中,通过与学生进行真诚、深入的交流来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思想误区等,并通过自身的经验、知识储备、宽阔视野来帮助和指导学生,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灵是很纯洁的,思维也相对发展的比较独立,对一些社会现象和事件都有自身独特的见解,班主任也会在和学生交流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不一样的东西,班主任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可以获得学生更多的信任,不仅可以在相处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能让学生在更深厚的信任基础上配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2]。
科学合理的班级文化可以给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积极的辅助作用,如果要班级文化在德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班主任就需要让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营造干净整洁、积极个性、宽松愉悦的班级环境,班级卫生要学生分组轮流负责,保证教室时刻整洁明亮,教室中的板报要定期更换主题,由班长、学习委员等班干部收集学生建议来制定每一期的板报内容,教室的墙面上也可以悬挂一些名言警句,或者做一面展示墙,展示班级学生的各种作品。其次,德育教育虽然是思想道德的引导和树立,但是班主任也要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在制度制定的时候,班主任可以抽取两节班会课或者自习课,让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这样在制度制定完成实施的时候,学生也会自觉遵守。如此让学生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让学生在优质的班级氛围中更好的学习成长[3]。
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点手段,也是帮助班主任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比如: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团建活动或者一些正规的社会竞赛,像运动会、演讲赛、舞蹈比赛等等;或者组织学生做义工、去农村体验秋收、去博物馆,文化馆参观等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加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助力班主任更好开展德育工作。
结束语:总而言之,初中生正处于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的初中生心理发育极不稳定,班主任一定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南,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尊重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融入学生集体中,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并且和学生一起创设一个科学、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在这样的班级文化熏陶下,不忘初心,稳定发展。另外,班主任也要适当的组织一些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中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日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