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王骜
(武汉东湖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大众化发展阶段,大力培养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有全球视野、能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国际化人才,有针对性的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重要任务。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资源、培养多层次,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迅猛发展,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自身的优势不仅无法体现,反而成为许多机构圈钱的工具。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焕发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成我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相关内容,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是指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通过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开展中外双方的合作办学。合作地点可以在中国境内,也可以在境外。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主要以项目为主,近几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逐步发展起来。2018 年,经审批、复核及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2648 个(其中中外合作大学9 家),2019 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新增74 个,2020 年中外合作项目新增83 个。
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内涵,尚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学者方纳认为优质教育资源是指国外教育机构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具有特色的办学模式,以及具有先进性的课程、教材、教学理念等1。中国学者林金辉认为优质教育资源是指国际上具有办学特色和较高发展水平的教育教学体系。其内容包括具有领先优势的教育理念、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前瞻性的课程、优质的教材、成功的教学方式方法、先进的教育管理制度、强大的师资队伍、以及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等2。不管是外国学者还是中国学者,都认为优质教育资源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性。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一般指学科或专业,以及与之对应的国外原版教材、教案、教学方法、教育管理及质量评估体系、外方优质教师队伍等一切有利于中方学科或专业建设的相关教育资源。
1.有利于解决当前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学校的扩招让高校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各高校的学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师生比不断扩大,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越来越跟不上学生增长的速度。教学资源紧张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重大挑战。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不仅能填补国内教学资源的缺口,还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成功的办学经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更好的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3。
2.有利于高等教育的提质增效
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不仅包括优质教材、教案、成功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还包括优质的线上课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无论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是机构,在合作之初,都会将中外学科或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优势整合,不仅能打造最有利于学生培养的教学方案,还能促进中外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办学过程中,引进外方优质教材,或共同开发教材不仅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始终接触世界上最前沿的专业资讯和信息,还能促进国内教材建设;引进外方优秀师资团队,可以促进中外双方教师之间专业研讨和交流,也能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引进国外专家,促进国内学科和专业建设,提高国内重点学科建设的综合水平。
3.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国家对外开放的大局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被推上了国际舞台,不管是否愿意,我国高等学校不可避免地要与世界其他国家在同一舞台上竞争,并且伴随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需要更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的具有话语权的国际化综合型人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与国外机构合作,引进优质的国外教育资源,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扎实的具有先进性的专业能力,并且能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提升学生的跨国沟通能力,为我国培养更多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国家化应用型人才、国际化综合型人才,更好的服务中国对外开放的大局。
尽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初衷是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随着越来越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国内教育机构渐渐违背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初衷。许多高等院校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时,对国外教育机构的资质把控不严,只要愿意开展合作,根本不考虑其专业或学科是否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性,只要招生好,都可以开展合作,这也导致很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部分集中在招生较好的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领域,这样引进的外方资源先进性不足,既不能帮助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紧缺专业,也无法起到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
外方资源引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许多国内高校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时既不注重引进国外资源的先进性,甚至为了节省成本,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不能完全按照教育部四个“三分之一”的要求引进外方资源,而是采取各种手段去应付中外合作办学的各种考核,导致实际办学过程中,外方资源引进的数量远远达不到要求4。另一方面,许多国外教育机构把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当作其吸纳中国生源的工具,跟国内数所高等院校开展“连锁店”式中外合作办学,同一个专业与国内多所高校开展合作,忽视对我国专业课程资源的投入,无法确保外方优质资源足额输送到每一个国内合作高校。
进行中外合作办学,需要充分研究中外双方的课程体系,将中外双方最核心和优质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并重新设计培养方案,尽量将外方资源本土化。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中外双方工作方式、理念的不同,沟通成本高昂,时效性差,往往会出现课程设置系统性不足,存在中外双方课程简单拼凑,甚至同一门课程,中外双方教师教学内容不完全兼容,给学生带来认知上的混乱,影响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无论是引进外方资源的先进性不足,还是数量不足,或是本土性欠缺,最根源的问题在于中外高等教育机构违背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一味追求经济上的利益。一方面,国外许多教育机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其根本目标是为了追逐生源、将我国国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视作他们稳定的招生来源,忽视教学资源的投入,而大肆开展连锁店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另一方面,国内许多高等院校也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视作创收工具,利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以及收费的特殊性,实现其创收的目的。
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和一体化趋势,对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提出新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进入全面提质创新的新时代,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型创新人才成为当前重要的历史任务。因此,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策略也需要随之改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展开。
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目的是提升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弥补我国紧缺专业,服务地方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必须结合我国重点学科的布局以及紧缺专业的分布,从战略角度进行有选择性的引进。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要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地方发展需要,分析和预测外方资源的引进需求,制定重点学科和专业的引进规划,建立学科资源中长期引进机制,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为各高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供行动指南。
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目的是“洋为中用”,要将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与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以及发展战略进行有效融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优质教育资源评估体系。首先,要建立中外合作办学国外合作教育机构资质评估体系。从其综合实力,合作专业的学科优势、教学资源的充足性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保证引进的国外教育资源的先进性和充足性。其次,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要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引进课程的先进性、引进课程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尤其是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学生培养质量要进行评价,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本土化,并在学生培养方面能出实效。再次,要对引进的优质资源在促进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估,同时,还需要评估引进的教育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确保引进的教育资源能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引进的国外教育资源的实用性。
提起中外合作办学,人们往往更多的是指在中国境内开展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但实际上中外合作办学也不仅仅局限在中国境内。中国高等教育机构“走出去”与国外教育机构在境外展开合作也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一种模式。中国教育机构“走出去”办学不仅能更系统的了解国外教育机构办学的优势和特点,更好的引进先进教育资源,将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活化、内化,也为中国教育机构在境外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平台,促使其在国际环境下能更快地成长,并进一步的走向教育国际化。与此同时,“走出去”办学还能将我国高等教育的优势特性,我国的文化民情在国际上进行展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活化及共享。但“走出去”的这种境外办学模式涉及较多方面,包括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等,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完善境外办学等相关政策、方案以及指导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