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刚
(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小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600)
阅读能力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同时也关系到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阅读对孩子们开拓视野、提高内涵、放飞心灵有着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我校也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已经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作为校本课题进行了研究。于2018 年8 月份我们学校改制,从森工林业系统划归地方,隶属尚志市。在尚志市教师进修校科研部方传丽主任的指导下,我们把校本研究的课题进行了升级,申报了哈尔滨市级规划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我作为学校课题组的一名教师,在课上、课下进行了一些课题调查及研究工作,现将我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浅显的认识谈一些体会:
伟大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阅读、阅读、不断地阅读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让他们越发聪慧起来。”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绝大多数在各个领域有着突出成就的人,在儿童时代都是喜爱阅读的,而且他们都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鲁迅曾经总结过自己的写作经验,听说他的写作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也就是比别人多读了几本书、多经历几件事罢了。鲁迅先生的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要培养出知识渊博、视野开阔、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全面型人才,就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科学知识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要不断学习的,如何才能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呢,课外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从我们现在使用的科学教材看,书本上的内容少但实际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多。我们每一位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课外知识,而且需要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扎实掌握知识。
我们平时给学生补课,一般是让学会在课上没有掌握的内容。其实更需要的是让他们会他们阅读和思考。例如,在学习《日食与月食》这节课,我就推荐学生阅读《奇妙的日食与月食》这本书。
月食是当地球位于月亮和太阳之间,月没有日的光(月本身不会发光)产生月食。日食、月食的产生也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就会发生日全食,月球把太阳遮住一部分时就会发生日偏食,月球把太阳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就会发生日环食。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大约只有几分钟。日环食的最长时间是12 分24 秒。
曾经有一位法国的科学家在观测日全食的时候做了一个大胆的实践,他乘坐超音速飞机观看月亮的影子,观看到了日全食74 分钟。在我国也曾有过观看日全食的记载,公元前一千多年就已经有了确切的日食观看记录。通过阅读,学生解决了心中的疑惑。
由于学生的阅读量不够,因而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就大大增多,随着知识的增加于深入,他们的知识的难点越多,他们也就越应当更多地阅读。通过阅读能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而思考的增多就会刺激智力的发展。通过课外阅读,平时课堂上很多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例如,学习了《环境和我们》以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垃圾的处理》。
垃圾的分类处理主要有三种方法,如填埋法、能量利用法、物质利用法。
物质利用,又称物质回收利用,通过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简单的垃圾处理都属于物理转换法,而有些改变了性质、改变了颜色进行了热解汽化等转换的方法都属于化学转换法,还有一种就是生物转换法,它包括动物转换、植物转换、微生物转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也知道了这些都是实现垃圾的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包括传统的物质资源回收利用和有机转换成其他的可利用资源。
能量利用,是指能量的回收利用,它利用垃圾的内能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再利用各种形式的能为人类所利用。
填埋处理,是垃圾处理当中最常用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它是对无法进行其他处理的垃圾进行埋藏的一种处理方法,其容易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以及土地的占用。
其实在垃圾污染环境的控制中,垃圾处理中的一个更重要的环节是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环节,也就是说减量要在源头减量,通过改变产品的包装、改变材料的使用方法、改变使用者购买与消费习惯、改变运输流通等方法,减少生产生活过程的不必要的浪费与废弃物产量。在减少垃圾污染的处理顺序上,我们首先要减少垃圾的排放工作,然后在进行能量的利用和最后的填埋处理的方法。在按照先后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每一个环节的最大化处理,特别是在垃圾分类处理的环节上,我们要加大力度,要分类细致、分类彻底。对分类后的的物质利用也要做到最大化。通过课外知识的阅读,我校已经逐渐自发形成了垃圾分类管理,利用多个垃圾箱全校推广,并要求全体教职工减少垃圾的产生量。
在我们的教材上出现过的科学家有牛顿、安培、伏特、克里克、袁隆平、阿伏伽德罗、霍金、哥白尼、伽利略、阿基米德、达尔文、等科学家。有的科学家的故事在教材后面的阅读材料中有简要介绍,更多的只是捎带提到。教师除了充分利用好教材上的阅读材料,还可以找课外配套的关于科学家的书籍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如各种百科知识全书,各种科技前沿论坛,各种科技学术报告等。增加学生对课本提到知识前因后果的了解。事实证明,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这类读物的。曾经有一位母亲给他的儿子买了一本《钱学森的故事》,他的儿子就被书中钱学森的事迹所吸引,他被主人公的钻研精神深深吸引,他佩服“导弹之父”钱学森。他是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从小就刻苦学习,发明了原子弹等多种导弹,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为了杰出的贡献。孩子表示一定要向钱学森老爷爷学习,将来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孩子说:“我最喜欢钱学森了,所以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成为科学家,为祖国做出贡献。”
我曾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系列:科学家故事100 个》,这本书选取了多名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推动了人类科学事业的进步,给后人留下来宝贵的财富。
有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多么努力勤奋;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勇敢,知难而进;有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们是永不满足、多么的谦逊平,有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们是多么的诲人不倦、多么的勤奋好学;当我向学生推荐这本书后,,我班有多名学生喜欢上了科学,通过阅读了《科普系列:科学家故事100 个》,已经有多名学生成为一个“小科学迷”。她们立志长大后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贡献!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这些科学家,在每一篇故事前面附有这位科学家的简历,读者读了《科普系列:科学家故事100 个》以后,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阅读,可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加深所学知识的认识程度,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如,《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他从小就喜欢科学,他用卖报纸的钱来搞研究。1878 年爱迪生决定制造出物美价廉的电灯。为了发明电灯,爱迪生经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连续几天都在实验室里进行钻研,在他发明炭丝作灯丝后,爱迪生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反反复复的改进,最后采用了碳化竹丝的材料当作灯丝,并且在灯泡内采用了真空的设计方案,大大延长了灯泡的使用寿命。最后电灯终于发明了,据记载当时煤气股票3 天内猛跌了百分之十二。爱迪生并没有停止不前,继他发明的电灯之后、他又发明了留声机等一百多种物品,所以他被当之无愧地称为“发明大王"。
通过这些阅读,让学生明白任何科学研究取得成功都需要科学家的认真钻研,求实,严谨和持之以恒的内质。有些研究凝聚了几代科学家的心血,有些科学家为了科学研究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诺贝尔,霍金他们的科学精神无不激励每一位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畏艰苦,勇攀高峰。
总之,阅读可以改变学生的一切。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给与学生更大的学习和探索空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外在的教育是被动的,而自己的阅读是主动的,它将会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动力和持久力,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喜欢阅读、热爱阅读。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如每学期举行经验交流会、阅读汇报告演讲、读书笔记评展、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先进团体和个人等等。要让每一位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并获得进步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我们有理由相信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