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进成 钱伟军
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影像科 (河南 开封 475000)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为原发于胸膜的较少见的肿瘤[1],起源于胸膜的间皮细胞和纤维细胞,可位于胸膜的任何部位,80%发生于脏层胸膜,20%发生于壁层胸膜,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现如今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预后差。该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认识度较低,易误诊[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23例MPM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重点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多层螺旋CT特征表现,以提高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及鉴别诊断。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间经我诊治的23例 MPM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均经胸腔镜、手术、穿刺活检病理学确诊。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61.7±11.6)岁。18例咳嗽、咳少量痰13例伴胸痛、胸闷、气短,4例出现乏力、消瘦及纳差,1例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2例患者伴有杵状指。
1.2 检查方法采用胸部GE16CT平扫+增强扫描: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至肋膈角以下。常规扫描层厚为10mm、层间隔10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240~280mA。增强扫描:自肘静脉以3mL/s流率,经高压注射器团注非离子碘对比剂60mL,于注射后30s、90s分别行动脉期和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结束后行1.25mm薄层重建,在工作站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组。
1.3 影像资料分析由心胸学组高年资医师共同对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内容: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范围及边界CT平扫:CT平扫病变呈等、低或者混杂密度;动态增强表现为轻度-明显强化,较大病变内见不强化的液化坏死;继发改变,如有无肺及胸壁、心包受累,有无胸腔积液及肺门、纵隔肿大淋巴结,有无远处转移等。
2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病灶均位于一侧胸廓右侧(15例),多于左侧(8例)。将本组病例根据胸膜病变的形态分为3种类型: (1)胸膜环周增厚型。13例表现为胸膜范围广泛增厚呈环周状,累及纵隔胸膜,纵隔固定,呈“冰冻胸腔”(厚度约1.5~5cm)。(2)多发结节、肿块状胸膜增厚。8例表现为胸膜呈多发结节、肿块样增厚型(厚度约0.5~6cm),分界不清,部分病变互相融合,范围小于环周增厚型。(3)2例胸膜局限增厚呈单发肿块样,表现为单发扁丘肿块(厚度分别约2cm、4cm),边界尚清晰。CT平扫4例病变胸膜增厚合并状钙化,2例胸膜局限增厚呈单发肿块样,CT平扫呈等密度,边缘光滑,17例平扫以等密度为主,其内密度欠均匀,见斑点、斑片状低密度影,境界不清。增强检查6例病灶明显均匀强化,15例病灶呈轻-中度强化,其中2例以轻度强化为主,13例以中度强化为主,3例病灶中度强化内部见无强化液化坏死、囊变。继发改变:15例胸廓体积缩小,并有相应肺组织不张,13例心包受累,表现为单发、多发结节状突起,13例累及叶间胸膜,表现为叶间胸膜单发大结节、多发大结节融合,部分融合成条带状,10例累及纵隔胸膜,表现为纵隔胸膜局部增厚、环周样增厚,4例病变胸膜增厚合并状钙化,表现为斑点状、条样钙化,又称为胸膜斑,3例肺门淋巴结转移,肺门淋巴结大于10mm,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大于10mm,2例发生胸壁外侵犯,表现为胸壁软组织肿块突出胸壁外,1例肺内转移,表现为肺内见小于10mm结节,1 例肝脏转移,肝左叶单发转移灶,17例均见不等量的胸腔积液,以中等量积液为主。典型病例见图1。
男,65岁,以间断胸闷伴咳嗽3月。图1A~图1B:右肺胸膜环周状增厚,密度不均匀,呈等、低密度,肺组织受压;图1C~图1D:增强示不均匀中度强化,其内见斑点状低密度无强化。
3.1 MPM发病原因MPM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的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起病原因不明,目前认为石棉是MPM的首要致病因素,猿病毒(SV 40)是MPM的另一致病因素[3]。本研究23例病人中4例有石棉职业暴露病史,其它原因不明。临床MPM临床症状为胸痛、胸闷、伴咳嗽、气促、胸腔积液等,少数病变有乏力、消瘦、胸壁肿块等,临床缺乏特异性;加上发病率低、该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认识度较低,易误诊为结核、胸膜转移瘤、胸膜纤维瘤等[4]。MPM组织类型分为上皮型、肉瘤样型、混合型,以上皮型较为多见[5-6]。
3.2 CT表现多层螺旋CT通过三维重建不仅能全面发现胸膜病变,而且还能发现肺、胸壁、纵隔及心包等处的继发改变,多层螺旋CT是目前MPM重要的检查及诊断手段等[7]。多数病例表现为胸膜范围广泛增厚呈环周状,累及纵隔胸膜,纵隔固定,呈“冰冻胸腔”,而局限性增厚少见等[8]。本研究23例中只有2例为孤立性病变,CT平扫呈等、低密度,密度均匀,4例合并胸膜斑,有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增强轻度-明显强化,较大病变内见不强化的液化坏死。本研究多数病例侵犯心包、叶间胸膜、纵隔胸膜等[9],多数病例有不等量的胸腔积液合并肺组织不张。而肺门淋巴结转移,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胸壁外侵犯,肺内转移,肝脏转移较少见,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10],本研究1例肝脏转移,平扫为结节样低密度,增强呈环型强化。
3.3 鉴别诊断(1)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程度较轻,形态规则,而MPM表现为环周、结节状胸膜增厚,结核性胸膜炎CT平扫增厚胸膜呈等、低密度,增强检查表现为无强化或轻度强化,肺内有时见结核病灶甚至形成结核性脓胸[11]。(2)胸膜转移性肿瘤:CT表现为胸膜不规则的增厚,范围较MPM小,累及心包、纵隔胸膜概率较低,而MPM累及心包、纵隔胸膜概率较高,叶间胸膜受累一般表现为小结节,而MPM表现为大结节,结节融合成条带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远处转移常见,而MPM少见;一般都有恶性肿瘤病史及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CEA往往明显增高,而本研究组无一例CEA增高[12]。(3)孤立性纤维瘤:呈圆型或梭型,边缘清晰,无分叶或小分叶,长大后边缘可不规则,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影,内可见低密度粘液样变性,增强表现为轻-明显强化,周围见迂曲小血管影。
综上所述,胸膜范围广泛增厚呈环周状,累及纵隔胸膜,纵隔固定,呈“冰冻胸腔”,叶间胸膜受累呈大结节、结节融合成条带样,心包受累呈结节样增厚,大部分病例见胸腔积液并肺组织不张,少见肺内、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及其他远处转移。CT平扫病变呈等、低或者混杂密度;动态增强表现为轻度-明显强化,较大病变内见不强化的液化坏死;临床缺乏特异性,MPM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