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即感受
——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视听美学要素

2021-11-26 18:11岳云艳滨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艺术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美感学习者美学

□岳云艳 滨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学因多媒体设备的广泛应用而变得生动、直观,同时带给学习者丰富与深刻的视听体验。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于一身,其教学设计、操作应用、视听效果等蕴含了丰富的美学要素。如何在多媒体环境下,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激发学习者更大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更深层次的学习行为,成为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学习行为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感受过程

被誉为“认知心理学之父”的乌尔里克·奈塞尔(Ulrich Neisser)在《认知心理学》一书中对“认知”的定义是,“感觉输入凭其被转化、简约、精加工、储存、恢复和应用的全过程……诸如感觉、知觉、想象、保持、回忆、问题解决和思维等术语……指的都是认知的假设阶段或方面”。可见,个体自身的认知行为源于感觉,学习活动在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接收程度,而这显然是极具个性化的。加涅对信息加工模型则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他认为,人们从环境中接收的刺激,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流程,转变成记忆。当外界再次呈现该刺激时,人们就可以根据已有记忆对其做出反应[1]。

学习是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个体应对外界刺激做出主观反应的过程。那什么样的刺激才能在众多的刺激符号中脱颖而出,被我们的大脑关注到并命令我们做出反应呢?很显然,是那些具有美感的,带有鲜明美学符号的刺激,也就是说,学习过程是主体对具有美感的刺激的主观感受过程。

二、课堂教学中需要强调视听美学

歌德认为,生活中的美需要从被刺激对象的不同表现中发现。美感是个体化、私人化的主观感受,它因个体的不同而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但是,美感在个体之间也有其共通之处——它可以带来愉悦的感受。

从“美学”一词的历史来看,它实际上就是研究包括美感在内的各种知觉感受或艺术感受的学问。而多媒体课堂中,学习者多感官的参与有助于其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特瑞奇勒对人的感觉、学习、记忆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的学习成果1%来自味觉,1.5%来自触觉,3.5%来自嗅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将视觉与听觉素材结合呈现,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其主动接收外部的信息,并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2]。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仪态仪表、教学信息的展示、教学媒体的应用及空间环境的创设,对学习者产生的视听美学影响都是十分重要的。将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和拓宽了学习者的视野和想象空间。这种教学结构和形式上的变化,也对视听美学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多媒体课堂通过声音、文字、视频、图形图像、物化情境等方式,在短时间内呈现了大量色彩丰富、声音饱满的视觉、听觉信息。这对学习者的感官产生了更强烈的刺激,增强了他们内心愉悦的感受,激发了他们对美感的共鸣与追求,这无疑会加深学习者对知识信息的理解,从而使其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三、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视听美学因素

(一)教育者的教态美

1.仪容仪表

女教师的妆容应营造健康自然的肤色和明亮的眼妆,使教师看起来精神焕发,容易亲近。男教师的发型以短发为主,应具有时代气息。女教师的发型、发饰较之男教师会丰富些,总体也应以自然直发和活力四射的中短卷发为主。干净利落的仪容,犹如微风拂面,会使教师更加自信,也会使学习者从心灵上产生干净、轻松的感受,从而更愿意跟随教师教学的步伐,也更愿意把教师当作审美榜样去效仿[3]。

教师仪表打扮要适合身份,典雅的着装,渊博的学识,会给人一种值得信任的感受。另外,教师着装对不同年龄的学习者的审美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服饰,给学习者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引导学习者树立高尚的审美追求。

2.仪态

教师可以通过眼神、表情、身势手势语的搭配使用与学习者产生互动与交流,使学习者产生最形象直观的视觉感受。教师与学习者内在的情感大多可以通过眼神表露出来。温和的目光和凌厉的眼神,二者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对学习者造成的心理影响也截然不同。而表情、身势手势语作为语言的补充在创设情境、深入引导、调动情绪、沟通交流等方面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如根据韵律拍手,对学习者给予赞许或鼓励。

教师标准的普通话、温婉流畅的语气语调、起伏的节奏,处处彰显着语言的优美和魅力。教师讲授的内容应丰富、有趣,用时新的词汇或学习者惯用的表述方式会令学习者产生既新奇又亲切的心理体验。另外,教师语言的使用要适当结合眼神、表情、身势手势语,才不至于单调和生硬。教师以一种艺术表演的心态去上课,会使学习者更容易参与到表演中来。

(二)教学信息的科学美

一般而言,人们理解的科学美感主要是指人们对科学审美对象所产生的审美感受。这是在人们接触科学审美对象后,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反应,进而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怡情悦性的效果。教学信息应在知识呈现、界面构图、色彩搭配、音乐选择及资源交互友好性等方面体现科学美感。

1.知识准确,符合逻辑

信息的准确性与逻辑性是科学美的首要条件。教师通过多媒体传达的是具备规范性的知识,从而保证学习者接收到的都是客观事实。科学美更多地体现在知识内容的组织上,而非媒体呈现方式上。学习过程总是由简单概念渐次拓展延伸到抽象的内容。知识主线清晰、简洁,知识点间自然连贯的承接与递进,这样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组织方式,既符合学习者认知逻辑的顺序,也在课件内容、形式上,学习者心理上符合科学美的要求。

2.课件界面构图协调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除体现技术优势外,更多的是展示其艺术表现力。让学习者从课件设计中感受到设计者对美的敏感度及对美学材料的选取、使用和整合搭配的能力,是课件设计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美学修养。页内设计应突出整体效果,主体文字的位置、字体字号、颜色、呈现方式,应与页面内的图形图像、背景色彩等其他视觉形象自然融合。教师设计的课件界面不仅要体现形式上的美感,还应符合学习者的视觉感受,激发其心灵共鸣。页间设计则应体现连贯性,页间切换效果应尽量在切换时间、切换速度、换片方式等方面体现一致性。

3.音乐、视频片段选择得当

音乐、视频能直接触动心灵,引发人们情绪上的变化。在多媒体课堂上,教师选择的音乐、视频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应,做到精练、恰当。如果教师能恰当运用不同体裁、不同思想的片段,学习者必然会跟随起伏的节奏,产生情感的共鸣,得到愉悦的享受。而学习就在享受的过程中悄然发生,这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

(三)教学媒体选择使用的和谐美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表现力。选用哪种或哪几种媒体,如何合理搭配,是每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对于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总有一种或几种相对更适合的媒体。无论采用何种媒体,要想达到和谐,教师都需考虑教学氛围的营造和对学习者视听美感的激发。教学情境的还原、再现或迁移替代,会给习者带来更多真实参与感,引发其更深刻的体验。

另外,媒体搭配的和谐还体现在功用上,即媒体呈现知识的主次分工。教师选择媒体,是由学习内容所包含知识点的数量、相互关联程度、深度、广度,课程学习要求及学习者对不同媒体的喜爱程度共同决定的。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各有其独特的表现优势,适合表现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教师应根据具体需要恰当选择。

(四)课堂创设的环境美

从环境本身的概念来看,课堂环境的内涵复杂而又丰富,目前国内外尚未达成共识。叶澜教授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影响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可以分为物质因素和心理因素,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等,这些影响课堂的因素可以称为课堂环境”。

一般而言,课堂环境的创设首先会考虑到学习者的生理发展需求,如黑板、桌椅的高矮设置,投影屏幕的高低等。此外,适合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桌椅摆放、图书角的布置、板报版面的设计、音响位置的设定,也会对学习者的情绪和心理产生影响。心理环境则是通过教师适当的期望、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师生融洽平等的互动,营造轻松安全的课堂氛围。

结 语

总之,在舒适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是美好氛围的营造者,是学习者美学鉴赏的引领者。在多媒体课堂上,教师应通过自身教态、信息呈现、媒体选择与组合、环境创设等多种要素的综合作用,为学习者带来丰富的视听美感刺激,使学习成为一种轻松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者对事物的美学鉴赏与判断,影响学习者美学意识和美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猜你喜欢
美感学习者美学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盘中的意式美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外婆的美学
几何映射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秋冬的暗黑浪漫
纯白美学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