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教学视角下的阅读单元教学探究

2021-11-25 22:38罗俊赵先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部编教材单元整合阅读教学

罗俊 赵先进

摘 要:部编教材依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整体,单元内文章与文章之间、文章与交流平台等栏目之间、栏目与栏目之间,联系紧密,互相照应。陈先云先生提出:“用好部编教材,要从整体着眼,增强整体观,实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基于部编教材的这一特性,如果我们还是延续“教师一篇一篇地教,学生一篇一篇地学”的传统语文教学方式,显然偏离了新教材的编写用意,重新陷入高耗时,低效率的“老牛拉车”式教学泥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毫无意义。那么,我们在教授新教材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解读教材,如何利用教材编排特点实现人文教育与语文要素的自然融合?如何落实语文要素,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本文从单元整合教学的视角出发,以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部编教材 单元整合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5.002

一、解读教材,整合单元文本资源

本单元紧紧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四首古诗词、三篇课文。这些内容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单元文章以“趣”为核心,有“莲动渔舟”之趣,有“渔火钟声”之趣,有“倦鸟归巢”之趣,还有“追月赏月”之趣。“趣”与“趣”之间,彼此关联;栏目篇章之间,交相辉映。雨后初晴的山中之秋与倦鸟归巢的黄昏之秋,相视一笑;枫桥渔火之愁与风雪夜半之思,意蕴深远;夏夜的萤火虫与初秋的月亮到底谁更美呢?隐居的人是喜欢空山新雨还是更喜欢桃花鳜鱼?单元交流平台引导我们关注景物的静态与动态,注重品位与积累,习作要求描写景物的变化,而变化恰恰是动静的结合,是“趣”的根源所在。“趣”中还有情,有隐居山野的闲情逸致,如《山居秋暝》《渔歌子》;有漂泊天涯的羁旅之苦,如《枫桥夜泊》《长相思》;有对大自然的亲近与热爱,如《四季之美》《鸟的天堂》;也有探索发现的欢欣鼓舞,如《月迹》。每个篇目都笔触细腻,情景交融,对景物的描写都是动静结合,妙趣横生,可谓是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典范。这些“情景”“趣景”的整合呈现,引领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感受自然景物动态与静态之美,激发他们从中品读美、感受美,学习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表达美的能力。既紧扣单元人文主题,又是落实语文要素学习的典范之作。

二、立足主题,整合单元教学目标

新教材单元编排的整体性特点促使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像传统语文教学那样,孤立地看待每篇课文,而应该深入研究整个单元的文本内容,从单元整合教学的角度出发,确立每篇文章都应达到的共性目标。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是“自然之趣”,單元导读要求“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把单元目标确定为:

基础目标:学习并掌握本单元课内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三首》及《四季之美》。

阅读目标:1.联系上下文,想象文中所描写的景象,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2.交流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品味、积累课文中出现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表达目标: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景物,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能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同时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每篇课文在单元共性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特性确定个性目标。如本单元第三篇课文《鸟的天堂》教学目标可确定为: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9个词语,2.朗读课文,读懂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3.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其中目标2就是根据课文内容确定的个性目标。

三、落实要素,整合单元教学方法

1.整合单元教学板块

从单元整合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在横向上,我们可以将教材的一个单元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整合相关课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使单元“字词句段篇”整体运转;从纵向看,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训练重点、教学环节大致固定,形成依托单元整体性构建的教学板块,从而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板块可设定为自主识字、品读感悟、积累表达。

2.整合单元教学方法

当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板块都实现了有效整合,教学方法就水到渠成了。如在教授《四季之美》一课时,品读感悟可这样设计:1.朗读悟趣。哪些语句表现了景物的变化?细细体会怎样读出这种变化?2.想象具体。教师范读或者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美景的重要片段,让学生闭眼聆听,用心想象景物变化的画面。3.再现表达。教师给出提示,引导学生口头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这样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品读,在读中感受景物的静态与动态的不同之处,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景,既增强了学生的文学品鉴能力,落实了“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单元语文要素,又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得到提升。

四、关联课外,拓展同类文本阅读

新《课标》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专门作出规定,指出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积极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是将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巩固和实践的最佳场所,是检验学生课内阅读学习效率高低的有效方法。我们在进行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时,引领学生拓展课外阅读要有的放矢。如在教学《山居秋暝》时,拓展阅读王维的同类诗歌《山中》《竹里馆》,感受诗人半官半隐生活的闲适和对大自然的亲近。教学《鸟的天堂》,可批注阅读《筑渝道上》,巩固课内阅读方法,也可以回顾阅读《海上日出》,或自主阅读巴金散文集《鸟的天堂》,多角度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积淀深厚的课外阅读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进行个性化阅读,并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反馈阅读所得。

五、求同存异,灵活处理主次关系

尽管我们通过整合文本、整合目标、整合方法等方式实现了单元的整体性,使整个单元的教学资源围绕主题紧密联结。但因为文本在单元中的地位不同,文章的具体内容不同,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在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时,不能一刀切地追求统一,而应该允许差异,追求共性中的个性。

1.主次不同

本单元中的四篇课文可分精读课和略读课,在教学处理上,阅读的层次应有所不同。《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和《鸟的天堂》是精读课文,侧重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习得单元课文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单元主题的其他课文,以至课外的阅读材料。而《月迹》则是略读课文,更侧重学生的自学,学生在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交流,教师只在重点和关键上点拨指导。

2.策略不同

通过比较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文本是具有不同魅力的,相同的景物也会因为作者描写的着眼点不同而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语言风格,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个性化阅读,在单元整合性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如《四季之美》的作者感受细腻,选材视角独特,作者善于捕捉景致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字里行间蕴含着独特的韵味,在教学时应该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景物的这种细微变化。而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可以侧重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提出质疑:“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是鸟的天堂?引导学生根据质疑进一步梳理: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通过对比阅读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完全不同的画面,用不同节奏的朗读来品味景物的静态与动态之美。还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强化单元人文主题。

将单元整合教学方法运用于普通阅读单元,有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全面灵活地达成教学目标;有利于构建新型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马波《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的求同存异——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教学举隅》,《小学教学研究》2012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部编教材单元整合阅读教学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把脉汉字教学,凸显中国意趣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促“合”融“通”,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新视角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
基于单元整合的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单元整合教学,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