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小学党史课堂中的运用路径探究

2021-11-25 22:26陈珂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新媒体小学生

陈珂珂

摘 要:信息化时代,线下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党史知識的传播需求。在小学党史教育课堂中选择多元的传播渠道,合理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党史知识的外延和补充,能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高效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 小学生 党史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5.041

党史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传统媒体历来在党史知识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学生接触信息的途径五花八门,如果不转变党史信息的传播思路,会导致教育效果弱化,难以实现党史教育既定目标。因此,党史育人工作亟须与时俱进。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技术的作用,优化党史教育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功能。

一、党史教育在传统课堂中面临的困境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党史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党史是非常珍贵的财产,通过党史来育人,不仅吸取了历史的经验,还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党史育人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童年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党史中蕴含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榜样人物的示范力量以及爱国教育、民族精神等多重价值。因此,加强小学生对党史了解的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

目前小学阶段没有专门的历史部编教材,党史知识只能以渗透的方式融合到主题班会队会、语文、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然而党史知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温度,从中汲取力量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问题。其次,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潮泥沙俱下,传播手段五花八门,青少年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而党史教育侧重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和纸媒,难以满足时下青少年的知识需求。再者,线下语境的填鸭式教学无法消除学生和时空距离较远的党史之间的陌生感,降低了学生阅读积极性和价值认同感。

二、在党史传播中运用新媒体的优势

基于以上困境,目前党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渗透,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优化党史知识传播途径以提高党史知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有效的知识传播是教育内容和受众的双向互动。学生在课堂实践层面获取了党史知识后,如何从思维层面对知识进行深化理解,最终升华到对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感的认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传播学领域,拉斯韦尔把传播看作一种劝服性的过程,提出了著名的“5W宣传模式”。将传播学原理引入党史教育课堂中,可以发现国家层面的宏观意识形态教育和受众不变的前提下,影响“取得什么效果”的因素主要取决于“通过什么渠道”传播。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对实现党史育人的效果有直接影响。面对新的时代环境,知识传播者通过多种媒介传播可以更好地实现传播目标。

因此,党史育人的实现路径应当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调整。面对时间跨度为百年的历史,小学生制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感。传统纸媒由于理论性强、概括度高、时空距离跨度大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青少年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导致青少年在情感上难以产生共鸣。另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纸媒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传统纸媒的教育形式较为单调,不利于将党史的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对思维活跃、精力发散的小学生来说,想要让他们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更为具体地触摸党史脉搏、感受党史温度、了解党史精神,进而产生共鸣并激发出更高情操的道德理想,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备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视觉冲击性强、浏览便捷、信息融合度高等优势。在目前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党史育人教育中的特有优势,打破党史和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党史育人的教育意义,将党史育人的工作常态化。

三、新媒体在小学党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取党史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中帮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课堂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弥补以往的传播渠道的不足,提升党史知识在小学课堂中的育人效果。

1.创新课堂教学内容

尽管新的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面对概括性较强、时空距离感较大的中国共产党史,学生仍然需要教师为其提供相关的学习方向。对此,在课堂中除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外,还可以创新课堂教学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营造出学生和知识双向互动的场景,提升党史教育课堂生动性和感染力。在知识传播中首先要找到能为小学生认知水平所接受的文化产品,还可以播放以史实为材料进行再创作的音乐剧、动画片、舞蹈、红色电影等作品。基于新媒体平台创作的作品集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身,能有效改变面对面灌输式说教语境的局限,增强或创造学生的红色记忆,加深对共同集体记忆的认同感。其次,可以利用新媒体中的科技元素创新党史教育的内容。新媒体的优势之一在于打破时空的限制。在课堂中可以以流动的形式将历史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加强学生对红色历史的认知,感受潜在其中的精神力量。课堂中教师将新媒体的优点最大化。在学习某段特定的历史文化时,教师在课堂中除了线下教学,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线上红色展馆、教育基地、革命纪念管等。运用全景拍摄、3D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线上红色场馆能全景式还原线下场景的内容,制造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随着智慧教室在小学校园里的普及,可以尝试将VR技术引进党史教育课堂中。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沉浸式地体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感受火箭发射卫星升空的自豪。智慧党建VR系统引入小学课堂将打破传统红色教育的时空限制,兼具视觉冲击效果和情感的互动性,激发青少年内心对历史的共鸣,配合教师理论性的知识讲解,能实现党史教育中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提高党史学习的有效性。

2.营造线上线下交互联动

党史育人和新媒体的融合还体现在课堂知识的外延功能上。课堂中教师围绕一定的主题呈现历史知识能让学生受到心灵的冲击,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和深厚历史底蕴。课后可以围绕上课的主题设置匹配学生认知能力的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和课堂内容形成开放式的交流互动。学生可以将党史小故事、读后感、朗诵、书法绘画等作品分享在班级搭建的公众号、视频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促进知识内化的同时也激发了全员参与热情。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朋辈关系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关系之一。在新媒体平台上分享正确价值观的同学作为引领者和宣讲者,能够帮助其他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此外,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红字育人工程,如“红诗日、红书月、红歌季”等活动,实现新媒体平台上党史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清明节、建党节、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日上顺应节点引导学生参加网上公祭、清明扫墓等活动,强化仪式教育的参与感,将党史教育常态化。总体而言,课下合理运用新媒体平台是对课堂习得的党史知识的外延和补充。线上与课堂的交互联动能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教育,增加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党史是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为什么我们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在小学生群体中实践党史教育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增加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相较于传统课堂的教育方式,新媒体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浏览便捷等优势。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载体。要注重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在人民工作和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加大党史宣传教育和党史知识普及力度”。

参考文献:

[1] 李魏《新媒体时代“党史育人”方法探索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9期。

[2] 代玉茜《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党史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3] 许静《传播学概论》,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新媒体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高校党史教育的必要性及做法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我是小学生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