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平平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对于学生的人格培育也更加关注。本文以高中语文为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人格教育进行了探究。文章从诗词阅读教学、小说阅读教学、散文阅读教学和戏剧阅读教学四个方面,对人格培育如何开展进行了一个详细地分析,以期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
关键词:人格培育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7.010
高中语文教育需要采用科学的教育原则,对学生的心理、行为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收获健康人格。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育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人格,让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才。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格培育与当下的素质教学理念相吻合,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中,学生人格培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格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品格,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第二,人格教育可以满足学生精神发展层面的需求,充实学生的心灵,同时借助人格教育,也能够让学生内心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从而提高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第三,人格教育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人格教育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达,充分展示自身的个性,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基于人格培育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在诗词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性,课程目标包含了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等多个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发挥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将人格培育作为重点教学目标。诗词阅读是高中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无论是古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凝聚了众多育人因素,有赤诚的爱国心,有浓厚的思乡情,有遗世独立的超凡意境,有坚守节操的凌云壮志。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包括很多古诗词内容,比如指点江山、忧国忧民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可以从中深化爱国主义情怀,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除了古诗词外,现代诗歌中也融合了丰富的人格培育因素,比如《祖国山河颂》《发现》《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这些诗歌展现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人格培育的典型素材。教师可以从中挖掘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关系,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深化育人因素,用炽热的爱国心来感染学生,培育学生的健康人格。爱国情怀的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因素,也是培育学生人格的关键途径,除了爱国情怀外,教师还要充分挖掘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诗词教学与历史、政治融合起来,通过互联网技术丰富诗词背景教学,利用诗词朗诵、诗词改编、剧本演绎等手段,深入挖掘诗词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感受,增强学生课堂体验,让学生实现思想和人格的升华。
2.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
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蕴含着特定时期的社会准则和人文环境,渗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价值和育人价值。小说阅读的重点在于文学鉴赏,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感受自然、体会人生,萌发出热爱生活的情感,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探讨人生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小说阅读,比如《林黛玉进贾府》,这篇小说刻画了林黛玉知书达理、顾全大局、审时度势的人物形象,她在贾府的一行一动都十分小心谨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这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缘由,到了贾府之后,林黛玉开始依傍外祖母、舅母及其他姐妹生活,她用一双慧眼,将贾府一层一层地剥开。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延伸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林黛玉的形象、心理、行为,引出为人处事的道理,通过讨论封建社会制度,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借助小说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增强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人格培育是更为深层次的教学内容,需要循序渐进,以学生的内心感受、文学鉴赏、思考领悟为主,教师要让阅读教学直达学生内心,提高学生个人境界,培育学生健康人格。
3.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
散文以抒情为主,针对高中阶段的散文,教师可以确立“品—评—悟—化”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散文阅读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吸收经典作品的营养,促进自我成长。以《我与地坛》为例,教师就可以借这篇文章培育学生人格。在“品”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生深入到阅读文本的字里行间,开展由浅入深的阅读。通过“品”,学生可以了解作者和地坛的关系,感受地坛的景色。在“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母亲的内心斗争、生死问题的抉择进行评论,完整学习“我—地坛—母亲”的文章架构。在“悟”的环节,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体悟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抉择以及对母亲的怀念,体会作者的心路历程,并将其与自身生活相连接。“化”是散文阅读的最后环节,是学生对作品的咀嚼和品味,只有将作品内容消化吸收,才能在阅读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价值。人在自然界中是渺小的,《我与地坛》这篇抒情散文提出了生死问题的抉择,让人思考“生”与“死”的价值,重新求索生命的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情”中悟“理”,从“文”中悟“道”,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思想精华,不断提高对社会、人生的认知,提高个人品格。
4.在戏剧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
戏剧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人格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戏剧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借助戏剧独特的文学特性来培养学生独特的人格。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戏剧表演性的特点,在学生阅读完戏剧课文后,让学生进行表演。通过亲身表演来加深学生对于戏剧课文中人物性格的了解。以曹禺的《北京人》为例,在这篇戏剧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愫方的“典型性格”,即在封建环境束缚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式的善良妇女的形象,在作品中,作者体现了愫方的温柔、善良、真诚。教师在进行这方面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戏剧内容进行表演,极力展示作者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然后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帮助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人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体会,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美好人格培养。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戏剧语言的个性化特点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格。跟其他文学体裁不同,戏剧语言更具个性化。阅读剧本就好比看剧中人物对话,其独特的对话和独白无不展现剧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戏剧语言进行赏析,通过语言描写来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以老舍的《茶馆》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赏析剧中王利发的台词“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有您在我這坐坐,我脸上有光!”等,感受剧中人物王利发谨慎、善于应酬的性格,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为什么他会形成这样的性格。这样就能够深化学生对人格培育的认识,实现阅读教学与人格教育有机结合。
人格培育是高中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格培育,包含了德育、审美教育、艺术素养教育、生命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是更加深层次、内在化的教育方向。利用经典阅读开展人格培育,首先要拓展阅读教学的深度,加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体悟。教师需要挖掘经典阅读文本的育人因素,找到经典阅读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明确人格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巍《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情感教育:人格升华》,《文学教育》2020年第10期。
[2] 李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第13期。
[3] 孙金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河南农业》2019年第9期。
[4] 杨力民《基于人格塑造价值取向的悲剧审美教育——论〈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悲剧作品解读的教育功能》,《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1期。
[5] 隋丰俊《让语文阅读滋养学生的人格》,《语文建设》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