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阅读现状及改善策略

2021-11-25 12:55孙延永
蚌埠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本科生问卷专业

孙延永

(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基本原则中明确要求:“突出创新性,即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在建设内容中指出:“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1]阅读是创造经验、积累知识、武装头脑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要广泛阅读,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更需大量阅读与专业相关的文献,以掌握科学研究前沿、提升自身专业综合素养。专业阅读是指专业人员阅读本专业或是与工作相关资料的阅读行为[2],即阅读内容紧贴专业培养的目标,与某项专门化职业相联系,针对性地阅读[3],是本科学生掌握相关领域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已有的文献关于专业阅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外语、医学等领域,同时研究较多关注的是师范生的课外阅读,针对某学科或某一阶段师范生专业阅读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将更细化地专门研究学前教育专业阅读的现状及改善策略,希望能为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阅读、高师院校改善学生专业阅读现状进而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样本特征

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阅读现状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编制主要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寇苗苗的《幼儿教师专业阅读现状调查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王聪的《师范本科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等硕士论文的问卷,经过多次修改而形成最终问卷。本问卷主要包括专业阅读动机、内容、时间、环境、数量、习惯、效果7个维度共25个题目;在问题的形式方面,主要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三种。由于本研究调查问卷题目的选项并非连续变量,因此主要采用再测信度法对自编问卷进行信度检验,重测信度为0.803。

1.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调查于2021年3月进行,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安徽省随机抽取3所有学前教育专业的普本高校,针对3所高校普高招生的学前教育本科生,共发放问卷423份,回收382份,回收率为90.31%,其中,无效问卷13份,有效问卷369份,有效回收率为96.6%(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年级与性别交叉分布表(n=369)

2 阅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专业阅读时间和书目数量偏少,但随着年级的增长会逐渐增多

针对学前教育本科生的阅读现状调查显示:从阅读时长来看,一天基本不阅读的学生占14.63%;阅读30分钟以下的学生占47.43%,阅读在30-60分钟的学生占30.08%,阅读1-2个小时的占5.96%,阅读2个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1.9%,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虽有专业阅读,但每天阅读时间投入较少;而在大二、大三两个年级,能坚持每天阅读1-2个小时的学生明显增加。从阅读时间段来看,能固定每天晚上阅读的学生占21.68%,随机阅读的学生占50.68%,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虽能坚持专业阅读,但缺乏阅读计划;而随着年级的增长,每天晚上坚持阅读的学生逐渐增多。从专业阅读书目数量来看,四个年级的学生,目前没有阅读过专业书籍的学生占14.48%,阅读过1-2本的学生占46.34%,阅读3-4本的学生占26.02%,而阅读5本以上的学生则仅占13.28%。

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阅读时间和书目数量整体不足,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渐增多(见图1)。可见,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学术氛围的熏陶等,学生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图1 学前教育本科生年级和专业阅读数量交叉分析

2.2 专业阅读认同度较高,但缺乏阅读内在动机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专业阅读认同度较高。在专业阅读的重要性方面,59.89%的学生认为专业阅读非常重要,33.88%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在专业阅读的目的方面,33.88%的学生认为是增长见识、拓宽视野,41.19%的学生认为专业阅读能够提高专业素养;在专业阅读的意义方面,47.7%的学生认为专业阅读对学业非常有帮助,49.86%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帮助(见图2)。

图2 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阅读的主要动力图

然而,虽然有39.57%的学生进行专业阅读的主要动力是觉得“自己理论知识欠缺、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内部动机,但是更多学生坚持专业阅读的动力还是来自外在因素,如撰写论文完成任务、考试或就业需求及完成授课教师的任务等。

2.3 专业阅读书目缺乏科学规划,阅读内容不均衡

在调查的369位学生中,关于“已读过的专业著作”,除了专业教材外,多数学生列出的是《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爱弥儿》《童年的秘密》及《窗边的小豆豆》,而与幼儿身心发展、游戏、领域教学、管理、政策法规类文献阅读人数极低,同时没有看到学生阅读与研究方法类的有关文献,且最新的学术论文类的阅读也明显不足,阅读内容的选择呈现不均衡性(见图3)。

图3 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阅读内容

通过问卷可以看出,学生专业阅读书目的来源中64.23%是来自授课教师的推荐,但是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大一和大二上学期学生的学习以通识教育课程和教育理论基础课程为主,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程较少,如果学校没有安排与专业阅读相关的推荐与规划类等活动,那么学生能够接触到专业教师及由专业教师推荐书目或文章的机会相对较少,问卷中在“您在专业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题目中就有18.43%的学生回答的是“不知道读什么书”。

2.4 学校图书馆阅读条件符合要求,但缺乏专业的阅读氛围

图书馆应是学生阅读最集中的场所,学校图书馆阅读条件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行为[4]67。关于图书馆的软硬件是否能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阅读需求中,超过60%的学生对阅读环境、导读服务、馆藏资源、基础设施是比较满意的(见图4)。

图4 学校图书馆阅读条件满意度的分布图

但是在调查学生“专业阅读最常选择的地点”时,47.27%的学生回答是寝室,而只有21.41%的学生是在图书馆阅读;关于“学校或相关院系组织的与专业阅读相关的活动”中,具体调查结果如上。分析原因,普通高校基本只有面向全校师生的图书馆,图书资源的专业性分类不明显,座位资源常被考研、考编等学生占领,而学生又对寝室这种私密空间依赖性较强,对于图书馆等专门场所的利用程度不高,加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阅读互动缺乏,导致专业的阅读氛围不浓厚的现状。

2.5 阅读方式倾向纸质阅读,但专业阅读效果不明显

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划分为传统纸质阅读主导型、电子阅读主导型以及传统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平衡型三大类[4]68。本次调研结果发现,阅读纸质书籍或打印论文在专业阅读方式中占据首位,其次为电脑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专业阅读更多选择纸质材料,娱乐性阅读才会选择电子材料,可见学生对待专业阅读比较认真。但是学生不管选择哪种阅读方式,能够坚持边阅读边写读书笔记或阅读后写读书心得都较少(见图5)。

图5 专业阅读方式类型与阅读习惯交叉分析图

学生的专业阅读仍处于浅阅读阶段,在阅读方法和阅读规划等方面缺乏良好的习惯,导致效率较低,在“是否能运用专业阅读的知识解决实践问题”中,72.09%的学生只是“偶尔能”解决实践问题,可见学生阅读后逻辑思维能力、理论构建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等方面并未得以提升,专业阅读的收获不大。

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专业阅读精力投入不足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和访谈结果的分析,发现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阅读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是导致专业阅读量较少的主要原因。专业阅读时间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客观原因导致的,如弹唱画跳等技能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占比较重,这对于没有音乐、美术、舞蹈等基础的学前教育本科生来说,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去练习,从而能够用在专业阅读方面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对于专业阅读兴趣不强、缺乏周围同学对专业阅读的探讨氛围,自制力较差、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不强的学生很难投入足够的精力于学业上面。

3.2 注重专业阅读的工具性价值,缺乏对专业阅读活动本身的兴趣

学生进行专业阅读的目的更多的是完成撰写论文的任务、考试或就业的需求、完成授课教师的任务,关注的是专业阅读的工具性价值。对专业阅读活动本身认识不够客观,缺乏兴趣,导致内在动机不强,因此无法克服困难、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当然也很难从专业阅读中获得快乐与成就感。当前新媒体发展速度飞速,学生过多地接收到零碎的、分散的信息,习惯于点击式或浏览式等快速阅读方式,长此以往将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思维能力退化[5]。

3.3 专业阅读指导不足,缺乏专业阅读策略

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专业阅读的课程以《中外教育家与教育名著》《学前教育名著导读》等为主,基本是16课时,且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学生没有足够的重视。阅读策略即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目标及材料的特点等因素所选择的促进有效阅读的规则、技巧及方法,包括预测、概括、联结、图像化、做笔记、批注、联想、比较、推论等种类[6]。而学生接收到的专业阅读指导不足,在运用阅读策略时就较为单一。学生由于缺乏对专业阅读策略的充分认知,因此很难做到结合阅读的层次与类型来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导致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较为不均衡,尤其是对于真正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专业思考等方面发展的评判性和反思性的阅读内容选择较少。

3.4 专业性阅读推广活动不足,缺乏专业学术探讨氛围

专业阅读推广是将专业重点、专业经典进行营销的一种有效的阅读推广活动,即就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从提供阅读的角度进行指导和帮助的过程[7]。专业阅读推广活动不足,既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针对专业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多数学生对于困惑问题的解决最常用的方法是百度,但网上搜索的知识缺乏系统性、深入化,同时也很难有实践经验辅助学生的理解,这样更多地会导致学生不良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系统化、全面化的发展。

4 相关建议

4.1 分阶段制定专业阅读计划,提高阅读量

专业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内容应该分阶段,呈现难度梯度,先让学生读一些稍微简单的书,培养其专业阅读意识之后,再读一些较难的书,这样能让学生的专业阅读更容易进行[8]。因此,在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目的、阅读时间、阅读需求及阅读内容的难易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适宜的专业阅读计划,首先确定不同年级阅读推荐书单,如大一阶段,刚接触学前教育专业不久,严肃深刻、理论性强、强调学科的逻辑结构和严谨的论证等专业内容,既不能提高阅读兴趣,又无实践经验辅助理解,这样很难从专业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反而阅读《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类的有明显的故事线索,在叙事中阐述教育哲理的内容更能让学生静下心来读完;不同年级阅读书单制定后,需要计划每学期的专业阅读量,可以时间为单位,如每月看多少本或多少篇,也可以主题为单位,如某段时间集中阅读幼儿游戏方面的著作和学术论文等;同时也应合理地规划一日生活,预留一日专业阅读时间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专业阅读量。同时,大学阶段的学习应是以综合能力的发展为目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其专业能力更多地应体现在掌握儿童心理学和发展规律、游戏活动的支持与指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等方面,因此应该正确理解技能类的课程与专业理论知识拓展的重要性,从而合理分配时间,否则很难实现综合化的发展。

4.2 深化专业阅读与专业课程学习的结合,注重学生的深度阅读

深化专业阅读与专业课程学习的结合,将有一定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书籍与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文章引入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学习中,能够拓展学生的专业认知;而深度阅读是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方式,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吸收和同化新知识,并不断地反思、调整阅读策略,主动地去建构知识,进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9]。因此,可以通过深化专业阅读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以专业课程的学习为着力点,从而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意识,养成深度思维习惯。如在《幼儿园课程》学习时,教师可以针对经典课程方案,依据难度梯度逐层深入地布置专业阅读任务。以阐释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经典著作《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为例,课前线下阅读,以理解和学习为主,向学生提供与之相关的学术文献资料,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概括其中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课中在指导专业阅读策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梳理、评价、总结等,并以案例形式和其他课程方案做比较,了解其精华和局限所在;课后深入思考,以运用为主,由教师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设计实践性问题,要求学生能运用瑞吉欧教育的理论和观点展开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学为所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深入的专业阅读意识与能力。

4.3 建立专业资料室,丰富专业阅读内容类型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学生的专业阅读仍习惯于纸质阅读,所以建立专业资料室或书吧等十分必要。一方面提供包括教育经典著作、幼儿身心发展、儿童游戏、五大领域教学、幼儿园管理、教育政策法规类、教育研究方法类等丰富专业阅读内容类型,另一方面精选并订购优质报刊,如《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教育导刊(幼教版)》《早期教育》等,这些专业性较强的期刊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中因为没有订购,所以学生无法阅读和下载,而在专业资料室订购由专业教师推荐的优质报刊,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学前教育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同时,也应关注全媒体阅读时代带来的读者阅读需求变化,搭建相关的数字媒介,提供视频、公开课、有声读物等资源,以此为学生提供一个专业、丰富的学前教育专业阅读平台。

4.4 加强专业阅读推广,营造良好的专业阅读氛围

不同专业的相关院系可以在专业资料室的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阅读推广活动或服务,增加师生、同学之间的专业互动,营造良好的专业阅读氛围,激发学生专业阅读兴趣。如定期开展以主题的形式开展专业沙龙或读书会等,可以由学科带头人主持,邀请专业教师、幼儿园园长或优秀幼师共同分享阅读经验、为学生答疑解惑等,也可以由幼儿园老师提供在幼儿园发生的真实案例,让学生用专业阅读所获得的经验加以讨论与解决,提高学生专业阅读的实用性;也可以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专业阅读之星比赛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专业阅读的兴趣;亦可以创办专业性的内部期刊,发表学生在专业阅读过程中整理出自己所思所感的文章,增强学生专业阅读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专业阅读的内在动机;亦可创建微信公众号,由专业教师每周或每月向学生推荐优质图书、论文等,拓宽学生获取专业阅读资源的途径,缓解学生“不知道读什么”的困惑。

4.5 依托项目活动,提高学生专业阅读的内在动机

阅读目的与阅读需求是进行任何阅读的质量保证和前提[10]。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身的阅读需求没有认知,缺少阅读目的,这将造成学生“不知道读什么”和“读了有什么用”等迷茫状态,也让学生容易失去专业阅读的内在动机。因此,院系可以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形式,确定一个专业老师与几个学生之间的导师制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精细连接,导师再依托自己的教科研项目、“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课题或活动,指导学生根据不同课题或项目活动,有方向和目标地进行专业阅读,让学生知道“读什么”;同时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专业阅读计划,养成合理的专业阅读时间观念,学习专业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专业阅读的有效性。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专业阅读习惯,在导师的带领下,课题或项目活动有了一定成果,也能让学生看得见“阅读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专业阅读的内在动机。

猜你喜欢
本科生问卷专业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部分专业介绍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